APP下载

互补资产、沉淀性冗余与企业绩效
——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2019-01-05史志刚周丽萍

中国资产评估 2018年12期
关键词:资产资源企业

■ 史志刚 周丽萍

一、引言

当前我国已进入新经济时代,社会处于全面转型时期,经济结构急需调整,产业亟待升级,在此过程中技术创新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而显著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挥其最大核心驱动力的关键点在于——资源。

基于资源基础的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Penrose(1959)的观点,在其著作《企业成长理论》中,作者对企业资源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根据此次研究结果提出企业资源与企业成长之间存在“组织不均衡成长理论”,Penrose在该著作中提出,企业成长的本质是企业内部资源,只有企业不断成长才能为其自身积蓄更多竞争力量[1],基于该理论之上其将企业视为“资源的集合体”,古典经济学理论中对企业的定义完全不同于Penrose,古典经济学家认为,企业对于市场来说只是众多商品中的一员,大大小小的企业构成市场,因此也可说企业是市场的集合。

而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企业多存在资源短缺的问题,因此认识、重视和利用内部资源(如互补资产、冗余资源等)就意义非常重大。同时,对于企业来说,其所拥有资源价值的开创与发挥必须通过资源的整合与交互实现,通过资源的整合与交互,不仅可以发挥企业资源的价值,还可创造出新型企业资源,同时在对资源进行整合与交互的过程中也为企业竞争优势的积蓄打下了良好基础[2]。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在2013年至2017年之间上市的公司,且公司属性为制造业,将互补资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沉淀性冗余资源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作为研究重点,从企业资源方面探索其将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价值,以及企业资源给企业积蓄竞争力的方式,另外还将对企业资源是否能帮助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进行深入研究。

二、理论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互补资产

1986年,美国战略管理学家Teece在研究技术创新的价值分配时首次提出互补资产(complementary assets)的概念,Teece在其提出的概念中指出技术成果成功商业化的必要手段是借助其他资产与能力,如:一种新材料的全面使用离不开专门的传播渠道和必要的推广策略,新型发动机需要专门的润滑油和特殊的冷却液。综上所述,Teece把辅助技术创新成果商业化的其他各种资源统称为互补性资源[3]。

不同技术创新成果所对应的互补资源不同,但一般来说主要包含以下三种:(1)通用型互补资产。该类互补资产对各种技术创新都适用;(2)专用型资产。该类型互补资源主要针对特定创新成果;(3)双专用互补资产。在Teece提出该三种互补资源分类之后的几年里,Barney在1991年将资产形态又再次分类,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互补性物质资产;(2)互补性人力资产;(3)组织资产[4]。在后来著名管理学家Taylor 和 Lowe在1997年,对上述二者的资产分类方式进行整合,并从职能角度对其进行重新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四类:(1)市场资源。即市场对技术创新成果商业化起到了一定作用;(2)生产制造资源;(3)人力资本资源。即在技术创新成果商业化的进程中人力资本所起到的作用;(4)其他资源[5],Chiu(2008)根据功能不同,将互补资产分为营销资源、生产资源和人力资本[6],在Taylor 和 Lowe及Chiu的基础上,我国研究互补资源的著名学者为贾军、张卓。且其二者在2012年对互补资源与技术创新成果之间的内在影响进行了研究,将互补资源重新分为:生产制造互补资源和市场型互补资源以及人力互补资源[7]。甄丽明,唐清泉(2012)从企业研发投资行为以及价值创造机制入手,将其分为制造能力、营销能力和资金运营能力[8]。

本文的研究重点为贾军与张卓所提出的互补资源分类对现今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以及企业在该影响下可能会取得绩效成果。

1.生产制造互补资产:著名技术创新成果商业化研究家Milgrom和Roberts 在1990年的某次研究中提出互补资产是新技术商业化最为重要的因素,或者说最为重要的制造互补资产[9]。若在将新技术商业化的过程中缺少互补联合资产,将会导致新型技术创新成果在转化为新产品的过程中以失败告终。相反若在新型技术成果商业化的过程中加入制造业的互补资产,那将会使得创新技术成果在较短时间内转化为创新产品,进而实现商业化的目的,还可有效提升该产品在市场的总占有率,最终帮助企业提升绩效。

2.市场互补资产:一般来说营销渠道和广告品牌以及相对应品牌的名声等共同组成互补资产,且一般来说互补资产与创新技术商业化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企业进入市场时通常会面临一个陌生的环境,不确定性大,因而具有一定的市场认知能力和相应的营销策略可降低企业开拓市场效率的风险。我国著名互补资产研究者熊胜绪在2011年指出企业开发新型产品的灵感来自于购买者,市场互补资产的产生为企业收集顾客信息提供了巨大的方便,因此企业在开发产品时能更好、更快的定位[10]。

3.人力互补资产: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助力,因此员工是企业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员工具有无穷的创造性,是企业创新理念的主要来源,所以适当的发展人力资本可以加快企业创新产品研发的速度,进而提升企业业绩水平。此外有效的人力资源可以对各种异质性创新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以此来提高技术创新成果向商品转化的效率。我国学者王文华在2014年的一次报告会上指出较高的人力资源水平使企业更具创新意识,以及更大的危机感,且可以准确判断出研发新型产品过程中将出现不确定性的概率较高,并能根据该判断做出相应的应急措施和调整措施,进而提升企业绩效水平[11]。

根据上述对互补资源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互补资产相关假设:

H1a:生产制造互补资产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即生产制造互补资产水平越高,企业绩效越高。

H1b:市场互补资产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即市场互补资产水平越高,企业绩效越高。

H1c:人力互补资产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即人力互补资产水平越高,企业绩效越高。

(二)沉淀性冗余资源

在互补资源出现后,人们提出冗余资源,冗余资源作为与企业绩效相关的一种资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活跃在学术界,学术界的众多学者针对冗余资源进行讨论,关于其划分标准亦争执不休,本文借鉴Sharf i nan等其他研究者在1988年对冗余资源进行的分类,按照其流动性与灵活性将其划分为以下两种:(1)非沉淀性冗余资源。一般指具有较高流动性和灵活性的资源;(2)沉淀性冗余资源。与非沉淀性资产相反,具有较低流动性与灵活性,且其对应的主体资源固定,一般有支付给员工的薪水,企业各种管理费用等[12]。本文着重研究沉淀性冗余资源。

冗余资源是组织理论中的核心概念,组织理论认为,企业类似于生命体,其最终目标是生存,冗余资源是“那些起到缓冲作用的实际和潜在资源,且冗余资源可以兼顾企业内部压力与外部压力来对企业中相关政策进行调整,甚至发起变革”[13],其对企业会产生积极作用。一方面,当企业进入困境时,沉淀性冗余资源会及时形成“保护膜”,这也是组织理论所提到的“缓冲池”功能。另一方面沉淀性冗余资源能让企业有充足的资源作保障,从而企业更愿意考虑开展创新项目,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如利用闲置的设备和未能充分发挥才能的创新人员进行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等[14]。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假设:

H2a:沉淀性冗余资源与制造互补资产共同作用于企业绩效,其二者为企业绩效的提升做出巨大贡献,且随着沉淀性冗余资产数量的增多,制造互补资源提升企业绩效的效果越明显。

H2b:沉淀性冗余资源与市场互补资产共同作用于企业绩效,其二者为企业绩效的提升做出巨大贡献,且随着沉淀性冗余资产数量的增多,市场互补资源提升企业绩效的效果越明显。

H2c:沉淀性冗余资源与人力互补资产共同作用于企业绩效,其二者为企业绩效的提升做出巨大贡献,且随着沉淀性冗余资产数量的增多,人力互补资源提升企业绩效的效果越明显。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及样本选取

1.样本

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公开透明,公司信息和财务数据较容易获取,能够保证研究结果的相对客观性,因此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制造业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资产较多,规模宏大,内部资源丰富,因此选取制造业行业进行研究较为适合。

2.数据来源

为保证结果准确性,尽量排除相关因素对数据的干扰,按如下标准筛选样本:

(1)剔除ST,*ST,B股的公司,这些公司财务状况恶化,或面临双重监管,或停止交易。

(2)剔除研发支出为零的公司。

(3)剔除各变量数据存在缺失和异常值的公司。

整理后获得676家上市公司,3380个观测值。研究变量的财务数据来源于万德(WIND)数据库和上市公司年报,且均通过公共平台资源收集获得,真实可靠。

(二)变量测度

1.被解释变量

多数文献采用总资产收益率衡量企业绩效,它能衡量一个公司总体的收益能力,也能反映公司的竞争实力和发展能力,因此使用总资产收益率(ROA)测量企业绩效。

2.解释变量

本文对相关变量的解释主要依靠贾军、张卓等多数学者对互补资源的分类进行,主要依据以下三种互补资源类型来解释相关变量:(1)生产制造互补资产;(2)市场互补资产;(3)人力互补资产。且以上三种资源主要采用企业固定资产,企业产品销售费用以及应付职工薪酬除以每年的主营业务收入来解释[7]。另外,为强调这些互补资产的纵向一体化程度,以此强调企业对互补资源的渴望程度,并利用企业附加价值比率VAD对互补资产进行专业程度的分析。企业附加价值主要是指其依靠其他途径获得收入与该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的比值,企业附加价值是企业依靠创新产业收入总和,一般而言附加价值主要包括企业年度总利润,应付给员工薪水总和以及员工福利费和放贷所需利息、税金和其他等[7]。对于企业互补资产进行计算所依据的公式如下:

3.调节变量

国内多数学者采用财务指标来衡量沉淀性冗余资源,如销售费用与销售收入的比值,三大期间费用之和与销售收入的比值[14],管理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值等,结合实际,最后一种能更好地反映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沉淀性冗余水平,因此用管理费用除以营业收入表示沉淀性冗余,并记为SLACK。

4.控制变量

企业性质(NATURE)、企业成长性(GROWTH)和资产负债率(ZF)作为模型的控制变量。将企业性质设置为虚拟变量,若企业为国有性质,则赋值为1,否则为0;对企业成长速度进行测量主要从其主营业务收入总额高低来进行;各类企业都存在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主要是指企业从外部获取资源的能力及其偿债能力。

表3 .1 变量名称及测量方式

(三)构建模型

在这里对上述假设进行验证,为使验证结果更加准确,因此构造出以下验证模型:

为考察沉淀性冗余资源是否能提升企业绩效,或者能对企业绩效起到多大的调节作用,所以研究假设H2a、H2b和H2c,在模型(1)、(2)和(3)的基础上,分别引入沉淀性冗余资源与三类互补资产的交互项,得到模型(4)、(5)、(6):

四、实证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表4.1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表4 .1 描述统计量

1. ROA均值为6.974,GROWTH均值为15.89,表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获利水平较高,成长性较好,但二者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相差很大,标准差分别为7.390、45.79,这从侧面反映出制造业上市公司之间收益能力长短不一,参差不齐,缺乏稳定经营的理念。

2.三类互补资产中生产制造互补资产的均值最高,体现了制造业固定资产比重大,技术设备密集的特点。

3.SLACK最小值为0.347,与之对应的最大值为186.1,经计算得出其标准差为4.854。从上述三组数据可以看出沉淀性冗余资源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因此其稳定性较差,企业没有对其进行相关严格管理。

(二)相关性分析

由表4.2显示的结果可知,企业性质和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绩效负相关,企业成长性、生产制造互补资产、市场互补资产和人力互补资产与企业绩效正相关,且它们均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与预期相符。沉淀性冗余资源则与企业绩效无相关关系。进一步计算方差膨胀因子VIF以检验模型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表4.3结果显示VIF最大为8.45<10,故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三)回归分析

在对变量进行相关回归分析时,应根据变量自身的特性选择适合其自身的回归方法,将上文得出的F检验与Hausman检验的结果进行整合与分析,可以看出固定效应模型在这几种模型中具有较高的优势,本文的数据分析均通过计量软件STATA13.1实现。

上述表格中列出了各模型的结果,其中根据1、2、3结果中可以看出各互补资源的回归系数,观察上表知各互补资源的系数分别为0.2108、40.4188、12.8353,且在三个星号(***)即1%置信水平之上效果较为明显,该数据表明上述三类互补资产与企业绩效有密切关系,因此所做出的假设也完全成立。互补资产作为企业的内部资源,可以将其转化为战略性资产,利用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推动企业长远发展,最终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模型4、5、6的回归结果,可以得到各互补资源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3897、3.8067、7.7679,并且如模型1、2、3一般,其也在1%置信水平上产生的效果较为明显,该数据表明沉淀性冗余资源可以调节互补资源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且这种调节为正向调节,因此所做出的H2a、H2b和H2c假设成立。沉淀性冗余资源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时所不可避免的产物,它能使企业适应内部压力和外部政策的变化,并促使企业根据环境变化调整相应的战略,尤其在动机、冲突应对、缓冲剂和战略服务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稳健性检验

为保证上述分析结果的稳健性,本文选用替代指标的方法来进行检验,具体地,用托宾Q值表示ROA,且把Q值作为衡量企业绩效的变量;而企业调节变量,用三大期间费用之和与销售收入的比值代表沉降性冗余资产的值。使用固定面板分析法对冗余资源进行分析后,发现所得结论与上文相同的结论,该结论也说明对互补资源的各个假设成立(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不进行过于详细的叙述)。

表4 .2 研究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

表4 .3 变量间多重共线性检验

表4 .4 回归分析结果

续表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中国虽是制造大国,然大而不强,始终甩不掉“MADE IN CHAIN”的帽子,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是相去甚远,迈向中国创造还有十分漫长的路要走。宏观上,如何让中国经济由“量”的增长转化为“质”的增长,微观上,如何让我国的企业不依赖于进口技术,提升自身产品研发能力,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本文从微观角度出发,以资源基础理论、组织理论为基础,以2013-2017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互补资产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分析沉淀性冗余资源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对做出的相关假设进行了探究,并得出对应建议,具体建议如下:

(一)互补资产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对三类互补进行相关研究,发现其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绩效。首先优秀的生产制造能力能贡献技术创新的商业化过程,对制造企业来说主要表现为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这在未来的竞争中能为企业赢得巨大优势;其次,实施技术创新战略,亦或多元化战略,均需外部市场的引导,显然,健全发达的营销体系、良好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能有效支持企业绩效的提升;最后,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人力资本的投资建设能极大地帮助企业进行产品创新,提高创新收益,特别是在企业稳定发展的后期,技术范围不断扩大,技术要求愈来愈高,企业对人力资本的需求更将不断增长。

因此,企业要依托互补资产的特殊优势,建立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关系,构建未来核心能力,推动企业的持续成长;积极适应外部动态环境,并时刻保持与市场的紧密联系;最后还应坚持“人才第一”的发展理念,持续不止、不拘一格地积极扩大人力资源范围。

(二)沉淀性冗余资源正向调节互补资产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

企业沉淀性冗余资源与互补资产提升企业绩效的快慢成正比,即企业所拥有的沉淀性冗余资源越高,其绩效提升越快,也就是互补资源对其作用越明显。这印证了组织理论学派的观点:冗余资源对企业具有积极作用。一方面,沉淀性冗余资源为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活动提供了必要的资源支持,促进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活动,增强企业研发创新能力,换言之,沉淀性冗余资源使企业不必束缚于资源紧缩的管理政策,敢于挑战和尝试全新的研发项目和陌生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沉淀性冗余资源具有良好的“缓冲垫”功能。

因此,企业要加强对沉淀性冗余资源的培育与挖掘。沉淀性冗余资源虽然流动性和灵活性较差,但它与非沉淀性冗余资源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已完全沉积在企业内部,当企业进行某项特定生产经营活动时,特别是研发创新某项产品时,企业可以及时将其调出直接应用。所以企业应格外关注沉淀性冗余资源,并根据企业自身情况保持一定的沉淀性冗余资源。

六、研究局限与展望

第一,样本数据的局限。5年的时间跨度较窄,3380个观测值较少,容易导致极端现象的出现,不具有代表性,此外只针对制造业上市公司,未对制造业进行详细划分,同时,也未对其他行业或非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因此未来研究将扩大样本的广度和深度,增加研究结论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第二,冗余资源分类的局限。本文未对冗余资源的另一个维度——非沉淀性冗余资源进行探讨,它对互补资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是否具有相同的调节作用?未来研究可以全部纳入考量范围,同时考虑从不同角度对冗余资源重新分类。

第三,影响因素的局限。影响企业绩效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只研究了内部资源这一项,事实上外部影响因子对企业绩效也可能产生影响,比如环境包容性、政治关系强度和突发事件严重程度等,需要在以后研究中进一步讨论。此外,本文得出互补资产有利于企业绩效提升的结论,但是对互补资产的协同是否具有相同作用并未展开讨论,这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猜你喜欢

资产资源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