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产品流通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2019-01-05王春燕赵长盛东莎莎苏娟任子钰

中国果菜 2019年5期
关键词:冷链流通农产品

王春燕,赵长盛,东莎莎,苏娟,任子钰

(1.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4;2.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山东济南250014;3.山东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山东济南250014)

农产品流通是指农产品中的商品部分,通过买卖的形式实现从农业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转移的一种经济活动。农产品流通包括农产品的收购、运输、储存、销售等一系列环节,其目的是促进农产品顺利快速的以较低的成本从生产者手中最终转移到消费者手中。一直以来,农产品流通都是农业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流通决定生产,尤其是鲜活农产品的生产,没有好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与快速的流通渠道,将导致农产品流通不畅,从而直接影响农业产业化进程、农民利益增长和新农村建设。现代化农产品流通对繁荣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1]。

近年来,随着政府投入的不断增加,我国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如交通运输、仓储、物流等硬件水平有所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来支撑。在此背景下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取得了相应的进步,表现在我国农产品市场多元化主体竞争格局基本形成;以及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基本建立。然而在实际生产中,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滞后造成我国农产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耗严重,据统计,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到1 000亿元以上,这些损失的果蔬可基本满足2亿人口的需求[2,3]。农产品流通成本高,进一步推高了农产品最终的零售价格,增加了居民的生活成本。而且我国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严重阻碍了农产品流通的发展,致使专业化发展受到限制,流通成本较高,这些都阻碍了农产品流通产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农产品流通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就如何克服农产品流通现存的问题,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

1 农产品流通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流通模式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加快农产品流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现代流通体系的构建,能够拓宽农业市场范围,提升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收益,对农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1.1 保证农产品的价值

流通技术通过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减少了农产品到达消费者的时间,保证了农产品的新鲜程度,减少了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做到了农产品的保值增值,维护了生产者和流通者的利益。农产品流通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农业流通技术正在为我国农产品走出国门进军国际市场提供重要保障,这将拓宽我国农产品的销售网络。农产品流通技术的发展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它将给农村经济带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1.2 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农产品的成本核算已经越来越重视,农产品流通技术的发展对农产品价格产生着重要影响,科学的设置农产品批发、物流配送、终端销售等流通设施是降低流通成本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有效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的速度和质量,是降低农产品价格的重要保障,加强对农产品物流的管理,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发展。

1.3 降低农业经营风险

农产品大多是鲜活商品,容易腐烂变质,其流通过程需要采取保鲜、防损伤、防微生物侵染、快速安全运输等措施,才能保证其顺利地进入消费环节;否则会降低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引发市场风险。农产品的流通与工业产品的流通相比,更具专业性和即时性。

我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以后,农产品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如何降低农业经营风险一直是生产者、企业以及经营者所关注的问题。农产品流通能够通过农产品的快速有效转移,实现农产品生产和经营风险的转移,使农产品在生产者、供应者、加工者之间实现农产品的平衡、稳定分配,促进三者形成统一战略联盟,从而促进农产品集约化生产模式的形成,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和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2 农产品流通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不断完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基本形成,流通效率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产品流通总额逐年递增,但占全部流通总额的比重却一直在下降,由2010年的10.76%降低到2018年的2.11%,这表明我国物流行业整体发展较快,而农产品物流发展相对来说较为缓慢。但同时,由于我国农产品上行起步较晚,农产品流通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2.1 产后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农产品等级低

与国外不同,我国农业多重视产前、产中服务,而对产后重视不足。目前,我国农业产前的苗木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摘收获等技术已相对成熟,而对于采后的流通、保鲜等环节则相对薄弱。农产品尤其是生鲜农产品季节性影响大、流通储存要求高。据调查,近年来,日本鲜活农产品已普遍采用从采后预冷、整理、储藏、冷冻、运输等规范配套的供应链一体化协调运作的流通,产后的商品化处理几乎达到了100%。日本农产品采后加工比例在60%以上,加工转化后产值至少可增加2~3倍[2,3]。但我国当前果品加工率只有10%(世界平均水平为30%);我国肉类加工率只有17%(发达国家达到60%)。此外,我国60%以上的加工副产物没有得到综合利用,因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引起储藏、保鲜、包装、分级和商品化处理能力不足,导致每年农业产后损失约3 000亿元。农产品产值低,分级、分类、初加工等能力较弱,这些都导致了农产品的等级较低,限制了农产品的进一步发展。

2.2 基础设施落后,导致流通不畅

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落后,严重阻碍了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流通基础设施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2.1 农产品流通信息网络尚不健全

信息是农产品流通的神经系统,从产前、产中到产后的储存、运输、加工及销售每一个环节的流通信息都需要及时处理,可以说没有现代化的信息体系支撑就不可能完成复杂的农产品流通活动。目前,我国农村农户居住分散,农业信息网络尚不健全,沟通渠道不畅,缺乏有效的信息传递渠道。大多数农产品流通企业在仓储、运输、配送环节仍然以人工为主,没有自动化信息网络,不能优化调度、有效配置,对客户不能提供查询、跟踪服务。国家相关部门虽然陆续推进了很多农村物流工程,农业部、商务部、工信部、供销社等设立了具体的项目,比如超市下乡、万村千乡工程、冷链物流规划等,但总体看,由于信息滞后,成效不大,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4]。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是我国农村分布太分散,沟通渠道不畅,许多农产品信息难以收集、传递,信息化体系建设明显滞后。其次是传统媒体发布农产品信息太少,农业信息网络不健全,农产品龙头企业和农户市场信息不通畅,出现交易主体多样化,交易环节多,有效信息少等现象。

2.2.2 流通设施简陋

我国农产品流通设施比较落后,据统计,有90%的公路未达到等级公路标准,不仅路况堪忧,还遍地设卡。冷藏的火车只有2%,易腐货物铁路冷藏运输率只有20%~30%,这使得流通成本大幅上升、速度缓慢,限制了农产品的有效流动。另外,因缺乏现代信息技术而导致的产品运输信息不能及时传达,供销脱节现象时常发生。农产品流通设施发展相对滞后,不仅削弱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成为整个流通体系的瓶颈[5]。相对于城市电子商务和工业品电子商务而言,目前农村流通终端大都不到村,加之农产品流通速度要求高或需采用保鲜技术,损耗多,流通运输成本较高,妨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开展。

2.2.3 冷链流通发展较慢

冷链流通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冷链流通需求日趋旺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冷链流通行业实现了较快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冷链流通行业还存在标准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专业化水平不高、有效监管不足等问题,冷链流通一直是我国农产品流通中的短板[6]。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分别为22%、34%、41%,冷藏运输率分别为35%、57%、69%,大部分生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而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易腐食品冷藏运输率超过90%,冷链流通率高达95%~98%[7]。

2.3 保鲜技术问题尚未解决

据不完全统计,因保鲜技术落后,我国每年仅新鲜农产品的损耗约占总产量的25%以上,为此常常出现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在我国市场上,新鲜农产品的腐烂现象很普遍,损失很大[8,9]。园艺、粮油、水产等农产品的贮运保鲜新技术的应用研究,是解决农产品的流通和满足市场供应的重要保证,要根据这些产品的生理特征、组织结构与现有新技术相匹配,找到最适宜的优化技术组合,使果品、蔬菜、花卉、食用菌、切分果蔬、粮油等产品的营养、风味、有效成分和感官质量得到保持,解决生产的季节性和地区新供应问题。而目前还未解决适宜的温度、湿度、气体成分、压力、保鲜剂、保鲜膜、商品化处理等技术与产品的匹配、找到贮藏保鲜的最优化技术及其参数组合。研制出适合上述产品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农业的保鲜综合控制措施[10-12]。同时,要围绕产后减损增效、提高质量安全及冷链物流等环节的重大技术问题,组织开展联合攻关和协同攻关,加快解决制约初加工发展的瓶颈技术问题。针对实际需求,筛选推广一批成熟适用技术。

3 农产品流通发展对策

3.1 完善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将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推动传统零售网点升级改造,拓展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功能,优化农村商品和服务供给,提升农村居民的消费品质;鼓励发展连锁化经营和共同配送,降低流通成本,提升流通效率。同时,还将加快补齐冷链流通基础设施等短板,提高农产品标准化水平,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流通配送体系,推动解决“最先一公里”的难点问题,畅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流通渠道。

3.2 加强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发展冷链配套技术

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就是要探索解决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提高流通效率、减少流通损耗、降低流通成本”的问题。在探索社区配送全程冷链流通方面,有的地方企业探索在产地源头建立农产品低温保鲜库。农产品经过预冷保鲜后,用冷藏车运送到社区冷链工作站[13,14]。社区工作站配备专业商用冷链系统,实时监控温度,实现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全程冷链。下一步,商务部将围绕提升农产品冷链流通现代化水平,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后服务体系,从产地集配中心、冷库等商品化处理设施入手,推动农产品在田头就变成标准化的高附加值商品,把农产品产业链增值更多留在乡村、惠及农民。

3.3 加强农产品流通信息网络建设

农产品流通信息网络是现代农业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解决农产品信息不畅和农村流通信息网络建设薄弱等问题,因此要保证农产品流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农产品流通信息网络建设。首先要建立高效的流通信息网络,建立综合指挥网、运输信息网、供求信息网及仓储信息网等,为农产品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打下基础;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基础数据库,将流通信息、道路状况、成本信息等收录其中,并随时更新,为农产品流通提供发展平台。

3.4 依托乡村旅游,促进农产品立体流通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市民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懂得生活、享受生活。特别是近几年,乡村旅游越来越受欢迎,已然成为许多城镇居民周末休闲娱乐的常见方式,在乡村旅游的同时,能买到、吃到地地道道的农产品。因此,可以依托当地独有的资源,抓住发展机遇,进一步完善周边区域的交通基础设施,拓宽乡村旅游的辐射范围,促进周边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以留住游客,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让游客在玩的尽兴后能在线下买走农产品,以此刺激游客的消费,提升旅游附加值,激活线上电商农产品销售,形成“旅游+农产品+电商”模式,达到长效的线上订购效果,推动农村农产品的流通,增加农民的收入。

猜你喜欢

冷链流通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美国的蔬菜流通
国务院决定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