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县有机肥替代化肥实施现状分析
2019-01-05安绪华
安绪华
(临沂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山东临沂276001)
我国是世界上化肥使用量最大的国家,近年来,我国农业一直处于高收入、高消耗、资源透支和过度开放的状态,化肥的过量施用,造成土壤养分结构失调,物理性状变差,耕地质量下降,同时,土壤中的水溶性养分被雨水和农田灌水淋溶到地下水及河流中,造成河流、湖泊呈富营养化,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等一系列生态问题[1-3]。为贯彻落实中央“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开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2017 年2 月农业部印发了《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的通知,在水果、蔬菜、茶叶等用肥量较大的作物上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探索节本增效、提质增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4]。
作为果品生产大县和革命老区,蒙阴县被选为农业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第一批试点,通过两年的项目实施,效果显著,有效解决了资源循环利用问题,降低了化肥的使用量,改善了土壤质量和果园生态环境,提升了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从原来“被”替代到主动选用有机肥的转变,促进了农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本文介绍了蒙阴县项目实施的主要经验,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1 蒙阴县基本情况
1.1 果菜茶种植现状
蒙阴县位于沂蒙山区腹地,地处东经117°45″~118°15″,北纬35°27″~36°02″,南北长65.4 km,东西宽45.8 km,总面积1 601.6 km2。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94%,水源地保护区占总面积的87%。全县果园面积稳定在6.7 万hm2,其中,蜜桃4.3 万hm2,苹果2.1 万hm2,其它杂果0.3万hm2,有“中国蜜桃之都”“中国桃乡”“全国果品综合强县”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蒙阴苹果”还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认证,品牌价值达到13.22 亿元。
1.2 果园肥料使用状况
根据调查,项目区蒙阴县野店镇、高都镇果农普遍重视肥料的施用,多以有机肥和复混肥为主。有机肥的施用包含商品有机肥和农家肥。蒙阴县有机肥资源丰富,2016 年长毛兔存栏量600 万只,蒙山黄牛1.1 万头、各类家禽260 万只、猪9 万头、羊24.22 万只,禽畜粪便年产50 万t,因此农家肥多以羊粪和兔粪为主,但多数为生粪,没有经过充分的腐熟,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土传病虫害的加剧。化肥的施用以复混肥为主,多数为高氮、高磷、高钾型,施肥方式以沟施和穴施为主。
1.3 土壤养分情况
蒙阴县丘陵、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94%,土壤类型以棕壤为主,土壤容重多数偏高,质地较粗、粘紧、熟化程度较差。试验分析调查得知,蒙阴县土壤的pH 值4.68~6.44,为酸性土壤,有的地块酸性较强,酸化严重;有机质含量在5.41~28.90 g/kg,平均为15.47 g/kg,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速效钾含量在70.07~506.80 mg/kg,平均含量为199.29 mg/kg,速效钾的含量偏高;有效磷含量在2.57~105.78 mg/kg,平均为21.04 mg/kg,有效磷的含量很高[7]。土壤全氮含量在0.62~1.87 g/kg,平均含量为1.42 g/kg,全氮含量中等偏上。中微量元素丰缺程度在不同地区差异较大。
2 取得的成效
2.1 提高了果品品质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提升,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农产品的品质,农产品生产的目标也从保供为主向量质并重转变。试验表明,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苹果的外观和内在品质与对照区相比有明显提高,果皮花青素含量增加20%以上,维生素C 含量提高10%左右,糖酸比可提高20%左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10%左右。在2017 年蒙阴蜜桃争霸赛上,项目实施主体聚利果品专业合作社报送的蜜桃“玉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了17.7%。果品品质的显著提高,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了质量兴农,带动了农民增收。
2.2 节约了投入成本
据调查,项目区农户习惯施肥每667 m2约310 kg,通过项目实施,化肥用量可减少28%,每667 m2减少化肥用量86.8 kg。堆肥每1 t 的成本平均为520 元,每667 m2施用1.5 t,即每667 m2投入780 元,按照市面价格化肥2 700 元/t、商品生物有机肥1 200 元/t 计算,每667 m2可节约农资成本约1 254 元。
2.3 提高了土壤质量,改善了生态环境
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快速,资源过度开发、超强利用,造成了土壤质量下降,土壤盐渍化、酸化板结等问题突出[8-11]。有机肥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及作物生长的多种养分,能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和缓冲性能,改善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和土壤团粒结构,有效提高土壤保水透气性和果树细根密度,大大提高土壤质量[12-15]。试验表明,通过有机肥替代化肥,果园土壤有机质可提高20%以上。蒙阴县2018 年通过项目利用废弃果木枝条1.6 m3、畜禽粪便3.2 m3,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改变了果园废弃果木枝条乱堆乱放造成二次污染的状况,也改善了果园生态环境。
3 主要做法
3.1 强化组织领导,多方协调推进
为了有效推动试点项目实施,蒙阴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县领导多次召开县政府常务会听取项目汇报,到项目区实地调研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并要求把项目当成提升果品质量、消除面源污染、增加果农收入的基础性关键性核心措施。县农业局全方位支持,确保有人干事、有钱办事,保障车辆、经费,满足项目需要;定期到项目地点开展督导检查,对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3.2 抓好宣传培训
在项目初期,有些群众对有机肥替代化肥不理解、不支持,多数人持观望态度。面对这种情况,县农业局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报名宣传培训。一是积极联系省、市和高校专家教授,组织开展专题学习、现场观摩演示、田间实操等多种方式的示范培训,通过与群众座谈,分析讲解当前果树施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逐渐打消了果农的顾虑。特别是项目实施一年后,群众看到了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实际效果,从等待观望到积极争取,态度上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二是充分发挥媒体作用,联合山东农业大学专家教授在农民日报、山东农科频道、临沂日报等媒体介绍宣传蒙阴苹果产业发展及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开展情况。三是在项目实施区域醒目位置制作了大型标志牌,对项目建设区域、面积、技术模式、时限、专家组成员等内容进行公示和宣传,粉刷墙标,悬挂宣传条幅等,引导果农自愿加入项目堆造有机肥。
项目实施两年期间,共发放明白纸6 000 余张,到村项目宣讲30 余次,邀请高校教授、省市专家在项目村举办了10 期现场培训或推进会,其他小规模培训80 期,培训人员5 000 余人次,有力提升了项目区周边果农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的积极性。
3.3 立足当地实际,选择适宜的模式
蒙阴县是果品大县和长毛兔之乡,长毛兔存栏量在600 万只,有机肥原料丰富,其中畜禽粪便50 万t、作物秸秆20 万t、果木枝条45 万t。针对这一特点,根据农业部项目方案的有关要求,项目选择了有机废弃物堆肥还田模式,实施一种模式、一个标准、一套流程、一张明白纸,农民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成,堆肥技术被更多农户学习掌握,得到了农户的认可,实现了技术的可复制、可推广。
3.4 强化科技支撑
为提高项目建设质量,蒙阴县聘请了当地农业大学、科研院所的专家团队全程跟踪服务和技术指导。在项目示范区开展土壤质量、产地环境、产品质量、投入品使用等调查。根据调查情况制定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方案、堆肥工艺流程,并提供技术培训、现场观摩指导,指导果农和合作社落实好关键技术。
4 发展建议
蒙阴县自2017 年承担项目以来,项目实施总体进展顺利,基本实现了“节本增效、提质增效、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任务目标,极大地带动了全县及周边果农自制有机肥替代化肥的热情。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实施时间短工作量大,堆肥工作与果园农忙季节冲突,在堆肥季节要开展技术培训,发放补贴资金,建立完善档案资料,时间短、任务重,拖慢了项目推进速度;机械化程度不高,采购设备无补贴,且购买设备所需资金较大,导致项目实施工作效率不高,堆肥数量有限;堆肥质量有差异,果农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堆肥质量参差不齐。
为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持和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施用有机肥,取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建议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解决资源循环利用问题,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4.1 加强农技队伍建设
推进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需要紧紧抓住农业技术集成推广这个“把手”,强化技术指导服务,为农民解决实际生产问题,这些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基层农技人员,但受财政拨付资金限制及现行制度等原因的约束,多数地方乡镇农技队伍年龄老化、人员流失严重,推广队伍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不适应农业科技的发展等情况比较突出。以蒙阴县野店镇农技站为例,现有人员编制数2人,在职在岗人数2 人,平均年龄48 岁,平均文化程度为大专;野店镇有25 个行政村,3.6 万人,0.73 万hm2果园,平均每个农技推广人员负责12.5 个村,0.37 万hm2果园。因此,必须尽快充实基层农技人才总量,培养好基层现有农技人才,培育一批懂技术、服务能力强的职业农民,充分调动技术专家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尊重、关心、爱护基层农业技术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建设一支素质过硬、技术过硬、有激情、有热情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
4.2 整合项目资源,着力构建长效机制
各级党委政府应统一规划、整合项目资源,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推动发改、水利、财政等部门共同建立项目示范区,形成政策合力,提高政策和资金效率。创新资金补贴方式,改变既拿到发放物资补贴的传统方法,构建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效定补等综合投入模式,优化有机肥下地途径,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自主品牌,提高农产品效益。
4.3 鼓励行业多方合作,强化科技支撑
科技创新是农业绿色发展的不竭动力。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充分利用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研发能力,探索不同区域、不同作物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加快有机肥相关标准建设,规范堆肥原料与方法,确保有机肥科学、安全施用。在产品、渠道、资本等层面鼓励行业多方合作,积极搭建合作平台,鼓励社会资本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共同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4.4 强化示范基地的引领作用
建议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建设模式,加快建设一批高标准的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基地,通过试验示范,组织农民开展现场观摩和技术培训,带动周边地区发展,逐步完善区域技术模式,制定技术规范,为大规模应用推广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