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产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及监管研究*
2019-01-05羊绍全
羊绍全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一个稳定的区域性经济产业结构,单凭某一种生产制造型的模式,很容易造成资源丰富,经济却受其拖累的影响。为了能够让经济结构更趋于合理性,从多个层面来全面优化经济格局,已经成为当下我国经济主体架构调整中重要关注的课题之一。生态产业,因为对自然环境资源的破坏最小,而且还能够依托较为丰富的物产让生态产业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所以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从规模、发展方向上得到了全面地发展,为产业融合提供了较为扎实的理论结合实践经验。
1 食用菌产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误区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销售大国[1],凭借雄厚的技术优势,食用菌的规模化栽培也已经完全发展成熟,在我国的东北、西南、东南地区也逐渐地发展起以食用菌为产业支柱的生产基地。食用菌属于农产品,从事食用菌规模化栽培的投资者,自然而然地就会将其与在当下消费者极为追崇的生态旅游项目连接起来,从产业结构的关联性上来看这固然是可以形成一种强强联手的态势,然而由于经营者对于资源整合在认知上存在偏差而导致的食用菌产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失误的现象也绝非个案。
1.1 盲目炒作噱头,忽视了食用菌产业的主业发展
自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我国的食用菌人工栽培技术得到全面突破之后,食用菌的规模化栽培就得到了迅速地发展,这的确在拉动地方经济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少地区也逐步地形成了以食用菌栽培为主,生产、加工、包转、物流与营销等融为一体的全新经济产业模式。特别是在电商环境实现升级之后,食用菌的跨境贸易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数量上都有了明显地提升,给投资人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而反观生态旅游项目,仅仅是在近几年随着消费者对于生态环保理念的重视程度提升之后才发展起来的,很多配套资源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不成熟,如果一味地强调让食用菌作为生态旅游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甚至以食用菌为所谓的商业噱头来进行炒作,势必会直接影响已经完全属于成熟发展阶段的食用菌主业。
1.2 错误评估规模,忽视了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一般性规律
在生态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过程中,气候等自然因素对其的影响是绝对不能够忽视的,因为这会直接导致淡旺季的明显差异出现,尽管目前的食用菌已经基本上实现了规模化的大棚栽培,游客完全可以在人工干预的环境中完成旅程,可是这毕竟不等同于绝对开放环境下的生态旅游。作为项目的投资人,盲目且过度乐观地将食用菌产业生态旅游项目同其它自然资源旅游项目的发展结合起来,很容易实际经营利润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
2 食用菌产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步骤
依托已经初具规模的食用菌产业,结合自身的地缘优势来全面开发以食用菌产业为主的生态旅游资源,在各地有很多较为成功的案例,仔细分析这些案例会发现,除了决策者借助对商业环境具有较为敏锐的洞察力之外,其相应的投资与经营中,对于食用菌产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也是直接拉抬食用菌产业生态旅游蓬勃发展的源动力。
2.1 以生态产业为主,以口碑效应为辅,深度开发食用菌产业生态旅游项目
坚持多元化发展是食用菌产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食用菌作为整个生态旅游中的一个亮点,的确在商业宣传上具有一定优势,然而这绝对不能够成为其被夸大宣传的资本,毕竟从游客的角度上来说,口碑效应才是能够直接引导其旅游消费行为完成的最主要因素。基于此,从事食用菌产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投资人,已经将关注的重点完全放在了巩固食用菌栽培、加工为主的主业与拓展食用菌生态旅游为主的副业上,使其逐步地形成了规模效应之后再将食用菌产业壮大为本地旅游资源中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
山东省高密市在这方面所的工作就极具代表性,高密市惠德农产品有限公司以“农户+合作社+农家乐+农产品营销”的全新“三农模式”,在区辖东张家村、祁家店、小寄庄、车道口4 个自然村,先后发起成立了高密市惠荣菌菇专业合作社、惠和香菇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组织。在这个合作模式中,村委负责土地流转及农民组织; 公司负责打包、制种、灭菌、接种、养菌等技术要求高、投资大的生产环节;合作社负责引导、组织、承包产菇房,社员负责产菇房的日常生产、管理。之后,在此基础上,惠德公司又联合全市8 家食用菌企业、24 个专业合作社、3 个家庭农场组建了惠德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透过这种全新的生产经营模式,在全面巩固了食用菌产业主业的基础上,把以食用菌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同农家乐紧密地结合起来[2-3]。
这个体系中最大的亮点是,在第一产业的带动下,第三产业中的发展规模尽管在当下看来规模效应并不大,然而其所直接带动的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成之后,对于第三产业所形成的拉抬效应是绝对具有冲击力和促进效果的,这种复合型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显然要比单纯地以食用菌为噱头所开发的生态旅游项目其获取的收益要大。
2.2 遵循市场发展规律,科学研判食用菌产业生态旅游所产生的利益
商人逐利,这是一切商业经营行为中的自然发展规律,然而这个“利”,不能仅仅包含商业利益,更需要囊括社会综合影响利益,而后者所能够释放出来的能量也根本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优化与升级的过程中存在着转型的发展机遇,靠所谓的经验主义根本无法去真实测评整个产业的发展走向,必须要在尊重市场发展潜能,遵循市场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实现资源整合。
福建省古田县在国内外的食用菌产业发展上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原产地为古田的食用菌已经被农业农村部纳入了生态原产地保护名录,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也把古田食用菌作为原产地保护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予以认证。这些都是无形的品牌资源效应,借助这种品牌效应,古田县建立起全国第一所食用菌博物馆之后,也召开了以食用菌旅游产业发展为主题的综合性研讨会。在这种隐性资源与显性资源共同助推下,古田的食用菌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3 食用菌产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升级模式
无论是高密的“新三农”模式,还是古田的“品牌效应”模式,都为食用菌产业生态旅游总结了成型的经验。而这些资源的综合性利用是完全基于现有环境下形成的,整个产业要先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需要从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地创新与升级。
3.1 充分调动农户的主观能动性,全面发挥行业协会组织作用
农户,作为最基本的农业产业实体,在传统农业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而通过对食用菌产业生态旅游资源资源整合的分析来看,农户无论是作为独立的生产个体,还是以农户为单位的农家乐,都应当是整个资源整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高密的涉农产业发展中将农户以家庭为单位纳入到农业合作社的整体运行之中,这固然是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农户的基本收益,不过从长远的角度上来看,尤其是当农户的基本上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之后,公司化运作才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而如何在这个过程中让农户能够紧密地围绕食用菌主业与副业的发展才是关键。
重庆市涪陵区通过对本地农业产业结构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涉农的第三产业已经在2018 年年初就接近300 亿元,而从涪陵本地的食用菌主业综合开发和生态旅游资源全效利用上来看,规模性效应仍然没有显现出来[4]。这也就让涪陵区这个西南地区较大的食用菌栽培、加工生产基地完全处于资源闲置的状态中。发现自身短板之后,涪陵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食用菌行业协会,积极发动农户摒弃之前农家乐以吃为主题的经营模式,多角度来倡导食用菌生态旅游主题。在这个过程中,农户思想上的转型是促使食用菌产业生态旅游资源综合利用的最主要成因,行业组织吸纳了农户为会员单位之后,充分地发挥行业组织桥梁与纽带的作用,为农户对于食用菌资源的综合利用献计献策也助力非浅。
3.2 凸显政府职能转型的服务功能,为产业融合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市场的发展是具有一定规律的,政府职能的转型,在产业融合上能够提供一些政策和资源上的支持,不过是根本无法影响市场基础走向的,尤其是在食用菌产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市场的引导需要政府来监督,这样才能够让这个全新的产业融合模式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这种多主体的联合,已经逐步地形成了以“循环发展、生态安全”为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的格局,为区域性经济环境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4 结论
综上所述,产业融合,是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全新发展方向,基于食用菌产业为主,把种、产、运、销与生态旅游充分地结合起来,把农业产业园区打造成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和新型和谐社区相结合的典范,所以,除了产业发展,也需要从调动农户主观能动性入手,全面升级食用菌产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深度与广度,才能够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应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