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猪种育种工作
2019-01-05杨宇明
杨宇明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313018)
我国地方猪种资源丰富,具有很多优良特点,如繁殖力高,母性好,产仔数多,成活率高,猪抗病力好,耐粗饲,特别对青饲料利用能力强,对生活环境适应能力强,性情温顺,容易养活。地方猪的肉质好,香嫩可口,肌纤维细,肌内脂肪含量普遍高于国外品种。
1 地方猪种常见问题
1.1 早熟易肥,瘦肉率低,饲料转化率低
地方猪种生长缓慢,早熟易肥,瘦肉率低,饲料转化率低的特点也不容忽视。而国外猪的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等优点正好可以弥补我国猪种的缺点,可以用国外猪种来改良我国地方猪种。在改良过程中,多数人只看到了猪种在性状上的互补差异,却忽略了地方猪本身的选优提纯,应加紧地方猪种的研究,同时对地方猪种的培育给予大力支持,使地方猪种再次走向辉煌。
1.2 生长周期长、脂肪含量高、瘦肉率低
地方猪种生长周期长、脂肪含量高、瘦肉率低这些不同于瘦肉型猪的显著特点是导致育种进程缓慢的原因之一[1]。由于地方猪种从出生到育肥结束饲养时间很长,背膘太厚,瘦肉率很低,导致地方猪种在商品猪市场上无法跟世界外来猪种匹敌,养殖人员逐渐丧失对地方猪种的饲养兴趣。我国当前针对地方猪种所投入的资金还存在非常大的局限性,对地方猪育种行业的发展造成很大影响,并且相关人员缺乏遗传育种工作的积极性,往往投机取巧,从而导致我国地方猪育种停滞不前,原有猪种数量飞速下降,甚至很多猪种已经灭亡或正在灭亡。
1.3 缺乏优良种猪的培育
我国缺乏优良种猪的培育是导致地方猪育种进程缓慢的原因之一。我国种猪场长期处于不良循环状态,顶端核心种猪资源大部分依赖进口国外种猪来改进我国地方猪品种的一些缺点,而对于地方优良猪种的培育显得较为冷淡,使得我国地方猪品种越来越不纯,越来越少。
2 地方猪种育种工作
2.1 引进国外瘦肉型猪种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肉食需求量变大,特别是瘦肉的供应最受青睐。国外的四大瘦肉型猪种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经济效益可观,这些正好满足当前市场需要,我国为了快速发展养猪业,从国外大量引进瘦肉型猪种,为我国生猪生产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同时也使地方猪种备受冷落,使地方猪种的育种进程停滞不前。国外瘦肉型猪种也有缺点。产仔数少;肉质差,肌肉纤维较粗,肌间脂肪较少,出现PSE 或DFD 劣质肉的比例较高;对饲养管理要求较高,每头猪每天需精料量较多。对此我们应大力发展地方猪育种,利用地方猪种的优良特性克服国外猪种的缺点,生产出肉质好,瘦肉率也高的猪种。
2.2 注重人员的技术培训
在缓慢地育种进程中,我国养殖企业需要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种猪养殖工作的开展及对种猪育种问题的研究离不开相关工作人员扎实的技术经验及辛勤的劳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着力培养一支职业道德一流,技术一流,且稳定可靠的技术团队,从而为今后种猪遗传育种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2]。
2.3 增加选育的合理性
养殖企业还需要做好对种猪瘦肉率及生产性能的合理选育。在种猪养殖过程当中,瘦肉率、日增重及料肉比是非常重要的评估指标,对于现代化的育种公司而言,必须对这些指标进行不断地收集、整理、分析与选育。
2.4 全面共享有关资源
养殖企业还需要实现对种猪遗传育种工作资源的全面共享。当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开展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为了共享有价值的资源,必须以互联网为工具,构建资源共享与交流的工作机制,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资源共享不光使育种工作得到相应宣传,也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平台,实现共同发展。当前养殖业处于规模化生产的潮流中,在互联网+的时代影响下,大数据更显得尤为重要。养殖业要把握好这样的机遇,在向规模化转型途中,也要做好互联网+养殖业,这样才能使我国养殖业越来越好,跟国际接轨。
3 结论
地方猪种的保存、开发、利用是当代养猪生产者的神圣义务,也是养猪生产者的责任。我国政府应大力支持地方猪培育,生产自己的品牌,严格培养技术人才,提高大家的创新意识,对种猪的记录一定要认真细致,这样才能使地方猪种再次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