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剂量血浆置换联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
2019-01-05陈晓园韩世权
陈晓园 韩世权
重症肌无力(MG)[1,2]是一种常感疲劳和骨骼肌无力、活动后最为严重、休息后缓解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症最常影响眼部、脸部及吞咽相关的肌肉,会造成复视、眼睑下垂、说话困难及行走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严重的可能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4]。临床上对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激素治疗效果比较好,大剂量或中等剂量激素治疗都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5];血浆置换的方法治疗重症肌无力也有一定的报道,因此,采取一种效果显著的方法治疗重症肌无力在临床上就显得尤为重要。本院采取了小剂量血浆置换联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重症肌无力,选取2014 年1 月~2019 年5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探究小剂量血浆置换联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将探究的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1 月~2019 年5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其中,对照组男17 例,女23 例;年龄9~64 岁,平均年龄(38.7±12.5)岁;体重25~71 kg,平均体重(47.6±7.9)kg;病程0.5~15 年,平均病程(1.2±4.7)年;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17 例,合并胸腺瘤23 例。观察组男19 例,女21 例;年龄8~65 岁,平均年龄(37.6±13.4)岁;体重26~69 kg,平均体重(47.5±7.3)kg;病程0.5~15 年,平均病程(1.2±4.8)年;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21 例,合并胸腺瘤19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排除患有合并骨质疏松、糖尿病、合并肝功能不全等疾病,符合重症肌无力的诊断标准[6],所有患者病例资料均完整。研究均在患者本人及家属的同意下进行,患者均服从本次研究的所有安排。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口服吡啶斯的明,60 mg/次,3 次/d,长期规则使用。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吡啶斯的明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血浆置换联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小剂量血浆置换:由医生采集静脉血400 ml,将血浆分离后吸出血浆,将血浆中分离出来的有形成分和200 ml 正常血浆或代血浆混合,混合后的血浆再输入患者体内,每2 天输入1 次,连续输入5 次。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的用药方法为:口服泼尼松80~120 mg,1 次/d;口服雷尼替丁150 mg,2 次/d;口服10%氯化钾10 ml,3 次/d。待症状缓解后4 周左右泼尼松逐渐减量。对照组患者在接受吡啶斯的明治疗的基础上,仅使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用药方法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绝对评分法评分(评分越低,效果越好)[7,8];治疗后的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库欣反应,消化道症状、肌肉痉挛、低血压等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绝对评分法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临床绝对评分法评分为(17.3±3.8)分,治疗后为(3.4±2.5)分,降低幅度为(13.9±3.5)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临床绝对评分法评分为(16.9±4.8)分,治疗后为(8.0±3.4)分,降低幅度为(8.9±2.5)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绝对评分法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绝对评分法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起效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起效时间为(11.2±1.5)d,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起效时间为(16.5±2.4)d。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发生库欣反应1 例、消化道症状0 例、肌肉痉挛1 例、低血压0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发生库欣反应2例、消化道症状1 例、肌肉痉挛0 例、低血压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常感疲劳和骨骼肌无力、活动后最为严重、休息后缓解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能够让运动终板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减少[9,10]。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都未明确。但是,在众多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中,激素治疗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为了寻求更好地治疗方法,人们进行了多种探索和研究,其中,比较突出的治疗方法是1941 年Abel[11,12]提出的血浆替换的方法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但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是血浆替换量过大,操作起来十分困难,一般的中小型医院无法达到治疗的要求,而且,所需的费用极其昂贵,不是一般的患者所能支付得起的,并且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很大[13]。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重症肌无力的研究也逐渐加深,人们发现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其他抗体(抗突触前膜受体抗体、抗横纹肌抗体等)与重症肌无力的发病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对重症肌无力的治疗由此有了新的突破[14-16]。
本研究选取了自2014 年1 月~2019 年5 月在本院进行重症肌无力治疗的8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所有患者先进行吡啶斯的明治疗。吡啶斯的明能增加突触间乙酚胆碱浓度,能够有效缓解重症肌无力症状。在用吡啶斯的明治疗时观察组又使用小剂量血浆置换联合大剂量激素冲击,对照组仅使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临床绝对评分法评分为(17.3±3.8)分,治疗后为(3.4±2.5)分,降低幅度为(13.9±3.5)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临床绝对评分法评分为(16.9±4.8)分,治疗后为(8.0±3.4)分,降低幅度为(8.9±2.5)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绝对评分法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绝对评分法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起效时间为(11.2±1.5)d,对照组治疗后的起效时间为(16.5±2.4)d。观察组治疗后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是因为小剂量的血浆置换降低了患者体内的抗体水平,而大剂量的激素冲击则抑制了患者的免疫反应,二者治疗效果相加,对重症肌无力的治疗就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重症肌无力病症是一种不易发现,也不能自己缓解的疾病,且患病以后持续的时间很长。不管是单独用血浆置换还是单独用大剂量激素冲击,都对重症肌无力有一定的疗效,但是也都存在一些比如不良反应大、疗效不持久等弊端,所以,为取得更好的疗效,本研究采取二者联合的方式,选用了能抑制B 细胞转化为浆细胞的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而患者体内的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水平用小剂量血浆置换能缓解[17-19]。因此,研究表明采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时联合小剂量血浆置换患者血浆中的有害物质,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20,21]。而且,小剂量血浆置换所需的成本更低、对医疗水平的要求也不高,一般的医院都能完成治疗,对患者来说没有太大的负担。但在此次研究中,所有患者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库欣反应,这是因为所有患者在研究前都有过长时间的激素治疗,所以,受长时间激素治疗的影响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了不良反应,所以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治疗重症肌无力时,用小剂量血浆置换联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效果好、疗效快、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