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公司产业链的金融服务风险预防
2019-01-04朱安琪陈炳权
朱安琪 陈炳权
摘要:2014年银监会推出财务公司产业金融链金融服务试点,弥补了财务公司產业链上游金融服务的空白。财务公司以所在的企业集团产业为基础,依托核心企业相对优势地位开展产业金融链服务,能够进一步发挥财务公司的金融服务职能,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风险。本文主要分析了产业链金融面临的风险,并对如何防范风险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财务公司;产业链金融;风险;防范
一、财务公司产业链金融发展历程
产业链金融是指依托企业集团在产业链上的核心地位,借助其对产业链上下游产品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控制,对产业链相关企业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金融模式。我国产业链金融提供主体主要是商业银行。2014年银监会开始试点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2016年银监会又将试点制改为备案制,监管评级为A级的财务公司可以备案,可以开展“一头在外”的票据贴现业务和应收账款保理业务。
二、财务公司开展产业链金融服务的意义
(一)有利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监管部门实施试点产业链金融服务的主要目的是,借此提升财务公司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尤其是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支持核心企业的创新,提升全产业链战略目标的实现。财务公司应及时把握政策机遇期,加快产业链金融服务的布局。
(二)有利于拓宽服务对象,提升盈利能力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明确了财务公司的服务对象限于集团内部成员单位,而产业链金融试点则打破了“服务于企业集团成员”的业务界限,服务对象向集团外部拓展,延伸至企业集团及成员单位各相关产业链上下游的多个核心企业。由此创造的综合性产业链金融业务体系,将有利于助推企业集团战略目标的实现,有利于财务公司创新并争取更多的业务机会,有利于企业集团产业生态圈的稳定,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随着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的推进,财务公司的发展将会遇到严峻的挑战,面临金融同业的激烈竞争,财务公司的经营结构和盈利模式亟待转变。延伸产业链金融试点成为很多财务公司期待的转型模式,业绩的提升空间将加大。
(三)财务公司开展产业链金融服务有自身的优势
财务公司的优势是立足产业,因为具有为企业集团各成员单位资金结算的职能,因而掌握了集团成员企业的业务和资金需求等方面的信息,与核心企业关系紧密,并借此更好地了解产业链客户。在为集团争取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产业链的掌控。
三、产业链金融服务面临的风险及挑战
(一)产业链金融业务较传统的存贷款的风险控制有很大不同
目前,大多数财务公司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传统的信贷业务关注的重点主要是企业资质、业绩、财务状况和担保方式等,从经营、财务、市场等角度评价企业的综合实力及履约还款能力。但在供应链背景下,链上企业的风险已发生根本变化,其不仅受企业自身风险因素的影响,还受供应链因素的影响。供应链上各环节主体之间环环相扣,相互传递的风险因素使各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财务公司不仅要面临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信用风险,同时面临交易对手风险、贸易背景真实性风险、应收账款真实性风险、操作环节风险,以及来自于物流监管合作方的风险等。
(二)产业链金融业务面临诸多操作风险
基于应收账款形成的产业链金融服务,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以下风险。一是应收账款是否合法。一旦交易背景的真实性不存在、贸易合同被伪造、融资对应的应收账款的存在性及合法性出现问题,或买卖双方虚构交易恶意套取财务公司资金等情况发生,财务公司在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情况下盲目给予借款人授信,就将面临巨大的风险,会导致第一还款来源的落空。因目前我国法律并未明确规定应收账款的转让需要进行转让登记,出质人将已质押的应收账款私自转让的风险仍将存在,应收账款还会面临是否有其他权利限制、是否经过多次转让等风险。二是供应链金融通过自偿性的交易流程设计和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综合控制,通过制度化的操作环节流程安排,构筑了独立于企业信用风险的第一还款来源。但这对操作环节的严密性和规范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使信用风险向操作风险转移。
(三)产业链金融业务面临信用风险
首先,产业链金融业务会面临核心企业信用风险。因为核心企业掌握了供应链的核心价值,在整合供应链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财务公司正是基于核心企业的综合实力、信用增级及其对供应链的整体管理程度,而对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中小企业开展授信业务,一旦核心企业信用出现问题,必然会随着供应链条扩散到上下游企业,影响供应链金融的整体安全。一方面,核心企业能否承担起对整个供应链金融的担保作用,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核心企业有可能因信用捆绑累积的或有负债超过其承受极限,使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出现整体兑付危机;另一方面,当核心企业因某些原因发生重大不利因素时,核心企业可能会刻意隐瞒交易各方的经营信息,甚至出现有计划的串谋融资,利用其强势地位让其上下游合作方向财务公司取得融资授信,再用于外部循环,致使财务公司面临巨大的恶意信贷风险。其次,产业链金融业务也会面临上下游企业的信用风险。虽然供应链金融通过引用多重限额信用管理制度,降低了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信贷风险,但作为直接承贷主体的中小企业,其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健全、制度是否完善、技术力量及资产规模状况如何、生产经营是否稳定都会影响其信用水平。中小企业经营行为不规范、经营透明度差、财务报表缺乏可信度、守信约束力不强等现实问题大量存在。
四、开展产业链金融服务风险防范及建议
(一)加强对风险的识别预防管理,完善各项制度
风险管理,首先需要从风险识别入手,鉴别风险的来源以及哪些项目可能受此风险,并分析其成因。在业务开展之前制定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相关的保理、贴现业务的相关制度,形成前中后台分工协作、相互制约的经营机制。
(二)优化业务操作流程,防范各环节操作风险
供应链金融操作流程环节众多、操作风险复杂多变,财务公司应根据供应链融资业务特点重新设计业务流程,合理划分岗位职责,通过设置专业的业务部门,制定专门的业务操作指引。在贷前调查阶段,考虑到信息要求比一般企业授信更复杂,应建立专业的调查、审查模板和相关指引,调查人员应按照模板要求的框架进行信息搜集,尽量降低人为认知的影响。在授信环节,应细化与授信主体及其上下游企业之间合同协议签订,印章核实,票据、文书等的传递等事项的操作职责、要点。在出账和贷后管理环节,应明确资金支付、质物监控、货款回笼等事项的操作流程、关注的风险点,做到有章可循。
(三)完善客户准入管理,完成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
财务公司可以和核心成员单位建立信息共享,对供应商进行筛选,按照制定的评级模型进行审核准入。通过将保理业务系统、电票系统与原有业务主系统对接,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了解产业链客户的交易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方案。
参考文献:
[1]冯志军,吴晨.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职能及其创新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5(1).
朱安琪(1994—),女,汉族,江苏徐州,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硕士,研究方向:公司金融。
陈炳权(1993—),男,汉族,江苏徐州市,南京林业大学会计硕士,研究方向:管理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