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北油田“长子”:三十而逆

2019-01-04王福全杨建晖

中国石油石化 2018年22期
关键词:可采储量长子西北

○ 文/王福全 杨建晖

西北油田一方面做大经济可采储量、摊薄折耗;另一方面创新管理、降低开发成本,使西达里亚油田原油产量、经济可采储量达近年最高水平,重获新生。

盈利915万元!这是西达里亚油田今年前三季度的利润,对很多油田来说可能只是“九牛一毛”。但这个西北油田最老的油田居然能盈利,还是让很多人感到意外。

在大多数人印象中,年近三十的西达里亚油田早已风光不再,资产折耗率高,各项指标均显“老态”,在中低油价下实现盈利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经过5年的艰辛努力,西达里亚油田“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各项指标均出现逆转,并实现质的飞跃——原油日产量由2017年1月初的11吨升至目前的65吨,2018年折耗比2017年降低67%,2018年吨油操作成本比2015年降低63%,前三季度实现利润915万元。

西北油田采油一厂厂长梅春明说:“西达里亚油田呈现良好的‘逆生长’状态,有油价回升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我们在老油田开发规律研究、技术创新、管理转型等方面不断探索,基本形成应对高折耗率、减缓老油田衰老的综合方略。”

“准关停”下现“老态”

很多人都知道西北油田有个“沙参2井”,但知道和了解S22井的人并不多。

1990年11月,部署在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阿克库勒凸起上的S22井,首次在三叠系中油组试获高产油气流。从此,西达里亚油田作为西北油田的“长子”,开始快速成长。

西达里亚油田矿区面积6.3平方公里,为三叠系碎屑岩油藏。1991年至1996年,该油田原油年产量占西北油田总产量的95%以上,最高达31.8万吨。2004年至2009年,西达里亚油田连续5年综合递减率控制在5%以下,原油年产量保持在10万吨以上。

2010年后,随着油田产量规模下降,经济可采储量不断降低,即便是高油价也无法抗衡当期折旧折耗过高带来的资产压力。2014年至2016年,油田折耗率达到46%,为历史最高。

油气资产的折耗是指油气资产随着当期开发进展而逐渐转移到所开采产品(油气)成本中的价值。计算每期的折耗率,当期产量是分子,而当期产量加期末剩余经济可采储量是分母。只有不断做大分母,才能降低折耗率,实现油气田持续高效开发。而西达里亚油田面临的危机,正是由于“分母”太小,导致资产折耗负担过重。

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出现断崖式下跌,使本就亏损的西达里亚油田雪上加霜,只能仅留两口注水井维持管网基本运转,其余30余口油井全部关停,集输站只保留维持最低运行状态的员工。

“准关停”让昔日辉煌的老油田变成“鸡肋”。寒冬里,路在何方?

低成本、可精准把握让老油田有大作为

蜀道难,难在险峻。西达里亚开发之难,难在地下不完全受控。

西达里亚油田开发较早。由于矿权划分晚于井位部署,在该区域交错分布着西北油田和塔里木油田的60余口油井。

“两个单位的井交织在一起,就像将一把红豆、一把绿豆撒在盘子里,最近井距仅几百米,长期混采为油藏研究带来很大干扰。”采油一厂开发研究所所长王佳乐说。

虽然与塔里木油田建立了信息共享和交流机制,但由于双方研究的关注点、方法和数据模型不同,效果并不理想。

油藏技术人员调整思路,从不可控的混采转为可精准把握潜力的独立层系开发。

西达里亚油田属于碎屑岩油藏。2005年以前,油田开发主力层位集中在上、中、下油组。2005年至2011年,技术人员发现新的油藏层系阿4段,但由于当时认识不到位,该层系仅用来采取零星补孔及合采措施。

2012年后,阿4段高达75%的措施有效率引起地质研究人员的重视。他们通过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及实钻资料分析,首次发现并刻画出阿4段河道砂岩性油气藏,并陆续部署DK32X、DK33H、DK35H、DK37H等井,均实现良好建产。截至2018年10月初,阿4段河道砂岩性油气藏日产油27.8吨,占该油田日产量的42%,已累计产油4.27万吨,累计产气0.47亿立方米。

●通过多举措,“老油田”西达里亚重焕新生。 供图/王福全 杨建晖

新井开发有效益,但老井剩余油开采仍面临诸多难题。

在高油价时期,西达里亚油田的措施作业经常是酸压、射孔等“大动作”,虽然见效快、增油量多,但作业费用也较高。近几年,这种大手笔的措施作业已绝迹,取而代之的是“提、拉、控、扰”等低成本措施,短平快且效果好。

2014年至2017年,西达里亚油田共实施提液、加大机泵拉升功率、控井筒流量、调驱扰动水窜等低成本措施16井次,累计实现效益增油0.74万吨。

这些举措为西达里亚油田带来6.1万吨经济可采储量,使其油气资产折耗从2017年的5681万元大幅降至2018年的1880万元。

精益管理让老油田行稳致远

低油价之初,有的油田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采用类似“辟谷”的方法,力求将各项费用压到最低。

但西北油田认为,减少投资、一味压减成本只能让老油田“营养不良”,后续发展乏力。

“寒冬期正是我们的机遇期。2016年西北油田加大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力度时,我厂顺势将采油队改革为作业区,并在作业区内创新实施项目化管理,效果十分明显。”采油一厂采油管理二区经理詹新说。

西达里亚项目组成立后,组织架构从“管理区-办公室-岗位”三级管理变成“项目经理-岗位”两级业务指导,减少巡检车1辆、专业服务人员9人,年降低费用104万元。

设备运行流程也得到优化,从“加药处理、油气分离、功能处理、大罐回收、连续外输”五级处理流程精简为“油水分离、大罐收液脱水、间歇外输”三级处理流程,优化后的原油无水外输不仅降低了下游站点的处理负荷,而且实现节电降本。

错峰作业、优化间开周期、用离心泵替代柱塞泵进行低压注水等多项流程改进后,年降低电费达10.7万元。

詹新说,经过用工优化,西达里亚集输站运行人员已从过去的32名减至现在的12名,明年厂里对该站改造后,将实现无人值守。

数据显示,西北油田的“长子”西达里亚油田吨油操作成本由2015年的1704元大幅降至目前的626元,盈亏平衡油价由2017年的151.6美元/桶大幅降至目前的56.3美元/桶。

猜你喜欢

可采储量长子西北
广义指数递减模型改进及其在油气田开发评价中的应用
一座西北小城
缠海鞭杆—西北棍
黔西北行吟
建设鞍钢文化再创“长子”辉煌
中国现代文学中长子形象分析
基于变步长子空间追踪的DCT域非均匀采样图像重构
西北望
“长子”的麻烦
孤岛油区剩余可采储量计算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