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魁杨梅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概述
2019-01-04倪海枝陈方永颜帮国
倪海枝 陈方永 王 引 颜帮国
(浙江省柑橘研究所 台州 318026)
杨梅(Myrica rubraSieb.et Zuce)原产于我国南方,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各地,集中在浙江、江苏、福建、湖南等省。杨梅果实甜酸适口,风味独特,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酚酸、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以及丰富的花青苷和类黄酮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抗衰老、降血糖和抗肿瘤作用,深受消费者青睐。东魁杨梅原产于浙江黄岩,是1950年代末从黄岩江口镇东岙村杨梅园中选育出的实生变异品种[1]。东魁杨梅是目前国内栽培面积最大的杨梅良种,至2016年,全国杨梅种植面积达33.33万hm2,其中东魁杨梅占40%以上;浙江省杨梅种植面积8.63hm2,其中东魁杨梅占50%以上[2]。东魁杨梅经济效益高,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加,出现了新的栽培技术(如避雨栽培技术),也发生了危害杨梅产业的新病害(凋萎病,枯枝病)。本文先介绍东魁杨梅品种特性,参考近年公开发表的文献,再重点总结东魁杨梅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以期促进果农增收。
1 品种特性
1.1 物候期
东魁杨梅花芽一般于2月下旬开始萌动,3月上中旬雌花陆续开放,花期持续25d左右,终花期3月下旬;雄花开放略早,比雌花早5~7d开放。4月上旬幼果开始发育,4月中旬~5月上旬为生理落果期,5月中下旬为硬核期,6月上中旬为果实膨大期,6月中下旬为果实着色成熟期。7月上中旬雄花序原基开始形态分化,7月下旬雌花序原基形态分化,8月上旬分化为正常花序。8月中下旬~9月初,花原基开始形态分化,9月~11月雌雄蕾分别出现并持续发育,11月底花芽分化基本完成,随后花芽开始发育。12月~翌年1月为东魁杨梅休眠期。
1.2 生长结果习性
东魁杨梅树势强健,成枝力强,一年生嫁接苗定植后5~6年开始结果,8~10年后进入盛果期,稀植大树株产一般可达50~100kg,高的可达200kg。东魁杨梅生长势较强,全年一般抽梢3~4次。3月下旬~4月中旬抽生春梢,6月下旬~7月下旬抽生夏梢,8月中旬~9月下旬抽生秋梢,10月抽生晚秋梢。结果枝以发育充实的春梢和夏梢为主,其中中果枝(<15.0cm)结果性能最好。春梢结果最好,其次为夏梢,秋梢坐果少。东魁杨梅坐果率一般为2.0%~5.0%,谢花后子房膨大形成幼果,到果实成熟约需70d。果实生长期可分为幼果生长发育期(幼果期),果实生长较快,持续约20~25d;果实生长中期(硬核期),果实生长较缓慢,持续约15~20d;果实生长后期(着色成熟期),果实生长加快,果实转色,此期持续约25~30d。
2 丰产优质栽培技术措施
2.1 科学施肥
杨梅为非豆科木本固氮植物。杨梅菌根部弗氏放线菌能形成根瘤,具有较强固氮活性和固氮能力,在实际施肥过程中应根据树性严格控制氮肥施用,否则易使枝梢徒长,影响结果。弗氏放线菌也具有一定解磷功能,能将土壤中较难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机磷降解为可供植物根系吸收利用的有效磷;同时,杨梅根瘤扩大了树体根系和土壤接触面,增加了根系吸收范围;菌根也可分泌分解酶,有利于提高土壤中磷的有效性,所以成年树需磷少,磷肥多施易造成果多而小、畸形、品质差。东魁杨梅施肥应遵循“重施钾肥,控制氮肥、减少磷肥”原则,施肥过程中,应注意杨梅施肥的科学配比。幼龄树扩大树冠为目的,氮:磷:钾配比建议为4:1:3.5,特别是新栽幼树生长缓慢,根瘤菌固氮少,施肥应增施氮肥,结果后要减少氮肥用量,增施钾肥。杨梅成年树期,为了平衡生长和结果的需要,则应多施钾肥,应减少磷肥施肥量,增大钾肥的施用量。树体生长过旺的杨梅,应减少氮肥的施用,增加钾肥的用量;对于长势过旺,开花较少的杨梅,应同时增加磷肥[3]。另有研究表明,新种植杨梅幼树按照N:P2O5:K2O为1:0.5:1的比例施肥较适宜,而结果期宜采用1:0.5:2.6的比例[4]。东魁杨梅果树的施肥量须因各地土壤肥力高低、树冠大小以及密闭度等不同而异。叶面营养肥有助于东魁杨梅的品质提升,研究表明,东魁杨梅果实硬核期至采收前喷施叶面营养肥,对东魁杨梅果形增大、产量增加、果面着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增加果实的各项品质指标,从而提高东魁杨梅果实的商品性[5]。每年4月作为基肥施入生物质灰肥1.5kg·株-1,不仅可提高东魁杨梅单果重,改善果实商品性,且可提早成熟,增加早期产量[6]。
2.2 整形修剪
合理整形。东魁杨梅整形原则是培养骨干枝少、矮化开张的树冠,主枝3~4个,开张角度50~60°,树冠高度控制在3.0m以下,通风透光行间有1m以上“光道”,树盘有20%以上的“光斑”,以实现立体结果、丰产稳产。东魁杨梅自然生长多呈圆头形,树冠高大,进入结果期迟,产量不稳,操作不便。须通过大枝修剪,剪除直立性大枝,培育开心形树冠,一般配置主枝3~4个,每主枝配置副枝3~4个,主枝、副主枝上再配置侧枝和结果枝群,使树冠内外通风透光,枝组配置均匀合理,可实现提早结果,有利于疏果和病虫害防治等操作管理,以及提高果实品质和实施高效益栽培[7]。
修剪。东魁杨梅的修剪应以大枝疏删为主,适当对结果枝进行短截。在东魁杨梅开花前至初花期,对长果枝、中果枝进行轻短截修剪,分别剪去中果枝和长果枝1/5的花芽量,以去除长果枝、中果枝顶端的叶芽,能达到解决果梢矛盾、提高着果的结果枝比例的效果[8]。修剪一般分2次进行,以春季萌芽前修剪为主(冬剪),夏季采果后修剪为辅(夏剪)。2月下旬至3月上旬进行冬剪:疏除树冠上部直立枝、交叉枝、晚秋梢,冠内的密生枝、细弱枝、枯死枝以及下部拖地枝,回缩高大的主枝。采果后进行第二次修剪(夏剪):删除直立枝、交叉枝、密生枝、衰弱枝、病虫枝,维持树冠良好通风透光。大枝开心形修剪是对自然圆头形的杨梅大树的中心直立大枝进行重短截修剪,使其成为开心形树型的一种修剪方法,也是东魁杨梅矮化树冠的有效方法。剪(锯)去全树1/5枝干量的轻修剪、剪(锯)去全树2/5枝干量的重修剪均具有很好的矮化树冠效应。研究表明,大枝开心形修剪后,13年生东魁杨梅的实际产量明显高于对照,所产鲜果质量达到优质果标准比例[9]。截枝后要加强管理,以免引起枝腐皮裂,甚至植株枯死等危害。注意一定要剪平伤口,再涂上防护剂,大枝上要包扎稻草或涂上涂白剂;大枝萌发的新梢要及时整理,去掉密生枝,长梢要摘心短截。
2.3 控梢促花
春梢萌发与谢花后的幼果生长同期,春梢萌发过多会导致大量落果,所以要控制春梢萌发。秋梢萌发期是在夏梢开始花芽分化后,秋梢萌发过多常使夏梢花芽分化不良,导致次年少花或花质较差,影响结果。控梢方法是在嫩梢较少时人工折断嫩梢。在嫩梢1~2cm时,用手折断嫩梢一部分,而不是从基部完全抹除。折梢留桩可抑制新梢萌发,避免因抹梢不当而出现“抹1萌2”、“抹2萌4”、“抹4萌8”的恶性萌梢现象。通过人工控梢(人工抹芽、摘心),可显著提高东魁杨梅坐果率,坐果率最高可达16.3%[10]。目前在东魁杨梅生产实际中常喷施250~300倍液15%多效唑来控梢,但研究表明,喷施多效唑不仅会增加杨梅肉葱病的发生[11],而且可使东魁杨梅果实品质降低[12],树势变弱,易受杨梅枯枝病的侵染[13],影响杨梅产业健康发展。所以建议在今后东魁杨梅生产中应停用多效唑,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2.4 疏花疏果
正常年份,东魁杨梅自然结果过多,会导致果小、着色差、品质低。结果过多还会抑制花芽分化、削弱树势,导致翌年结果减少。因此,通过疏花疏果技术,保证合理负荷、维持适度产量,是东魁杨梅提质增效、丰产稳产的重要技术措施。疏花疏果应遵循“强树少疏、弱树多疏”的原则。
疏花。多花树宜在春季萌芽前,疏除过密、过弱的花枝,尤其是树冠上的花枝,以减少花量,促发抽生春梢,确保挂果适量。多花树也可在盛花期过半或盛花末期(即85%~90%的花开放)使用质量优良、波美度达25度以上的石硫合剂疏花,疏花效果较好,既可杀伤部分花朵,减少养分消耗,使留存的结果良好,又可补硫补钙,提高果实品质。石硫合剂对正开放的花朵有杀伤力,对花蕾和凋谢的花朵无效,也不影响已开放的花朵坐果,但少花树禁止使用。
疏果。东魁杨梅着果后,若挂果过多会影响果实品质,果形变小,成熟期推迟,后期落果严重,并且易产生大小年结果现象。因此,为提高杨梅着果率和果实品质,须疏果。在生理落果结束后至果实迅速膨大期前,进行人工疏果,一般2~3次。根据留优去劣的原则,先疏除病虫果、畸形果、劣小果,再按结果枝长度、粗壮度合理留果,平均每个结果枝约留2个果,长结果枝(15cm以上)留3~4个果,中果枝(5.0cm~15.0cm)留2~3个果,短果枝留1个果。弱树、果多的树要早疏、多疏;旺树、果少的树可晚疏、少疏。人工疏枝疏果可提高东魁杨梅单果质量,商品率提高,品质提升,效果显著[14]。
2.5 果园生草
东魁杨梅果园土壤管理须摒弃依赖除草剂的“清耕法”,除草剂会毒害杨梅根系,导致树势衰弱、产量品质下降,应大力推广生草覆盖制。生草覆盖制是指在东魁杨梅果园行间或全园长期种植草本植物的一种土壤管理方法,分为人工种草和自然生草两种方式。人工种草可在果园内种植白三叶、夏至草、竹叶草等,在草种开花前割草,每年割2~3次,割下的草覆盖在树盘或行间,使其自然分解腐烂,或待冬季深翻时再把草埋入土中,既可保持水土,增加土壤肥力,又能改善果实品质。山地杨梅园提倡自然生草,可在杨梅果实采收前割草一次,到秋季结合施有机肥再割草一次。
2.6 病虫害防治
近年来随着杨梅产业产量和效益的不断提升,杨梅管理过度现象较为普遍,致使果园生态有所弱化,病虫发生为害频率有所上升。病虫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首先做好冬季清园封园工作,剪除病虫枝,清除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全园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1~2次,深翻改土,破坏病虫害越冬场所。
目前,为害果实的杨梅黑腹果蝇、杨梅白腐病、杨梅肉葱病、杨梅裂核病,为害树体的系统性病害杨梅凋萎(枯枝)病,严重影响着我国杨梅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7 避雨栽培
根据栽培目的不同,浙江省杨梅避雨栽培有3种类型:一是以防虫避雨为目的的简易网室避雨大棚模式,主要集中在仙居、黄岩、临海、瓯海、龙湾等地区;二是以避雨为目的的避雨伞模式,主要集中在慈溪、余姚等地区;三是以提早成熟为目的的大棚促成栽培模式,主要集中在青田等地区[21]。罗幔(网室)避雨栽培是近年来黄岩在杨梅生产上首创的一种防治果蝇等害虫的绿色模式。研究表明,利用“防虫网避雨覆盖”技术可以基本控制杨梅果蝇、热带风暴对杨梅果实的危害,减轻连续阴雨以及青绿霉、白腐等病原菌对杨梅果实的伤害、减轻高温对杨梅的影响、提高单果重、提高坐果率从而提高杨梅产量,而且可以提高东魁杨梅果实品质,进一步增加东魁杨梅的经济效益[2]。东魁杨梅山地大棚促成栽培提早成熟上市21~26d,采摘期延长,果实品质好,单果重均匀,经济效益高;网室避雨栽培成熟期延后2~8d,采摘期延长2~3d,果蝇防效明显,果实肉柱充分膨大,单果重增加,优质果率明显提高[22]。大棚促成栽培设施投入成本高,是目前杨梅生产经济效益最好的模式,投资回收率高。山区东魁杨梅栽培中推广应用采果前35d挂罗帐,商品果和效益最高[23],挂罗帐后应停止使用一切农药。网室避雨栽培是一项投入成本低、操作简易、适合山地采用、经济效益显著的新型技术。
2.8 规范采收
东魁杨梅果实成熟期不一致,果实极易损伤,采收时应轻(动作轻)、应软(采摘容器),应分批规范采收。当全树有20%果实呈深红色或微紫色时即可开始采摘,一般每天或隔天采摘一次,采摘时间以清晨或傍晚为宜,此时气温低,损失少。雨天或雨后初晴时不宜采收,否则果实水分多、易腐烂。应轻采、轻放和轻运,将完好果实放入底部及周围已垫软衬物的浅果篮中,随采随装,减少挤压,每篮以装3~5kg为宜,上再覆以软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