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撒谎的安慰
2019-01-04文/陆夏
文/陆 夏
作者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一个6岁的孩子,病情需要,得做一个费用很高的手术,但家里缺钱。于是主任帮他联系了一个公益基金支持他。有个小条件:配合各路媒体的采访做宣传。主任让电视台的人有事找我。
术前准备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的妈妈很脆弱,每谈病情必然控制不住情绪流泪。
手术前一天,电视台的人来了,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节目效果,想拍我安慰家属的情景。我想了想,不知道怎么安慰。孩子脊髓内长了个很大的肿瘤,MRI显示脊髓被压得很扁都看不见了,合并脊柱侧弯。现在他还能玩耍和学习,而手术如果不顺,他很可能就双下肢瘫痪了,发生这种情况的风险还很高。于是问:“要怎么安慰呢?”
电视台的人说:“这很难吗?就说一切都准备妥当,明天手术一定会顺利的,一定会没事的,不用担心。你平时是怎么安慰的?”
我回答:“孩子的手术风险很大,我说不出‘不用担心’这样的话,因为我自己就挺担心,换做我是家属也会很担心。不好意思,实际情况和电视剧里差别很大。我不能说谎,所以不合适去安慰家属,要不你们去安慰?”
——你是医生,你说的话病人才会相信呀。
——对啊,所以我不能说谎,我说不出类似“一定没问题”这样的话。如果我不是医生,是家属的朋友,我可以那么说。
——哎呀,不用撒谎也能安慰啊!
——你教我。
电视台的人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估计心里在想“这你都不会?”你可以说:“你看,是最好的专家给你手术,各方面也都考虑周全,一定没问题的。”
“不行,我说不出来。”我仍然坚持。
我经常觉得,理性的医生去抚慰患者和家属是不合适的。最有效的抚慰是给予足够的希望,我很想说出类似“放心,一定会好的”宽慰话语,但作为医生,我需要为自己的判断负责,所以说不出这样的“谎话”。我真希望自己的病人都能有宗教信仰,这样我就能用来世来给予他们希望。
最后,我仍然没有说出类似“一定没问题”这样强有力的安慰话。但我还是勉为其难地再去和孩子母亲聊了一下病情,说:“明天的手术风险很大,但不做又不行,给孩子做手术的都是顶尖的专家,经验丰富。您也看到,孩子的手术被推迟了两次,因为我们想尽可能做到万事俱备。不管明天结果如何,我认为,我作为医生,您作为母亲,都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聊完孩子母亲果然又哭了,说,“看得出来,医生都尽心尽力了,我们也没什么更多的要求了,只希望孩子平平安安。”
术前安慰的作用,目的是让患者和家人拥有面对手术的勇气。我没有刻意去安慰,却达到了安慰话语希望达到的目的——也许,对于病人,来自医生最好的安慰不是暖心的言语,而是病人感觉到医生已经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