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省级茶产业技术推广的“浙江实践”

2019-01-04陆德彪董久鸣金晶

中国茶叶 2019年1期
关键词:机采技术推广浙江省

陆德彪,董久鸣,金晶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310020

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促进全省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优化农业科技服务,浙江省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和财政等4 个部门联合于2014年6月下发了《浙江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管理办法》(浙农科发〔2014〕13 号),这标志着浙江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正式启动和运作。根据浙江省农业战略产业、主导产业发展需要,2014年7月,浙江省农业厅、省林业厅下发了《关于公布浙江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名单的通知》(浙农科发〔2014〕17 号),在省级层面成立了粮油、畜牧、蔬菜、水果、茶叶、竹木、花卉苗木等10个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此后,又组建了农业生态与能源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

浙江省茶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以下简称“茶产业技术团队”)作为首批10个省级农业产业技术团队之一,从成立至今已4年整(一轮)。作为推动浙江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支重要科技力量,茶产业技术团队先后组织开展了关键技术攻关、主推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等工作,其发挥的作用日益显现。同时,茶产业技术团队的工作也赢得了省内外同行的关注,被赞誉为茶产业技术推广的“浙江模式”“浙江实践”。

一、茶产业技术团队的构建与特色

茶产业技术团队严格按照《浙江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管理办法》要求组建。如粮油、水果等其他农业产业技术团队一样,茶产业技术团队在构建上主要有以下5 个方面特色。

1.团队设置注重产业共性与产品特色相结合

针对浙江茶产业实际、产品特色及其发展趋势,2014年成立的首届省级茶产业技术团队,下设龙井茶、白叶茶、香茶和红茶等4 个产品专家组,各个产品组分别围绕各自对应产品,开展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龙井茶是浙江茶叶的主导产品,其法定产区涉及杭州、绍兴、金华和台州等4个市18个县(市、区),龙井茶产业规模保持在年产量2.1 万t、年农业产值42 亿元以上。白叶茶产品组的服务对象包括以白化茶树品种、黄化茶树品种为主的区域特色珍稀品种茶叶,茶树品种以“白叶1 号”为主,兼有“中黄1 号”“中黄2 号”“景白1 号”“景白2 号”“黄金芽”和“中黄3 号”(待审定)等,这是近年来浙江省发展速度快、效益高、活力强的新兴茶类之一。香茶属于优质长炒青类产品,其性价比高、适合机采机制,目前已形成了以松阳、遂昌等县市为中心,周边茶区相呼应的生产格局,市场容量和发展潜力大。红茶也是近年来浙江省发展较快的茶类之一,目前全省茶区普遍有生产,业务统计2017年产量7 200 t,产值11.3亿元。

2.专家组成注重农科教与国家、省、市、县多层级相结合

浙江省农业产业技术团队成员以省、市、县(市、区)推广、科研、教学单位专家为主,同时吸纳部分有特长的基层人才组成;每个省级农业产业技术团队由20 人左右组成,每个产品组由8~10人组成;实行双首席制,由推广和科研专家领衔,归口相关产业主管部门或技术推广部门管理,相关负责人任组长。首届茶产业技术团队专家由来自茶叶科研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科学研究所)、茶叶教育机构(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茶产业管理与技术推广部门(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省种植业管理局及重点产茶市、县茶叶技术推广机构),以及一线生产企业(临海市羊岩茶场、丽水市梅峰茶叶公司、浙江绿剑茶叶公司等)专家组成。其中,茶产业技术团队专家15 人,龙井茶、白叶茶、香茶和红茶产品组专家分别为9人、10人、8人和8 人。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毛祖法研究员任首届团队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阮建云研究员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副院长杨秀芳研究员担任首届团队首席专家。

3.服务功能注重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推广相结合

茶产业技术团队针对茶树良种良法、优质茶机械化采摘、名优茶连续化加工、茶资源增值利用等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和共性问题,依托省“三农六方”平台,组织开展应用性技术协作攻关和技术集成,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同时,通过建立区域试验站和示范推广基地,开展新品种(技术、模式)的试验示范、交流观摩和推广应用,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4.团队运行注重项目支撑与考核评价相结合

为加快应用性技术集成和成果转化,解决科研与推广服务脱节问题,省级农业主管部门以团队为单元组织实施团队技术项目,以此作为团队运行的项目支撑,项目实施周期为2年。同时,浙江省农业产业技术团队建有相应的团队绩效考评制度,每年对各产业技术团队工作情况进行评价,4年(一轮)期满对各产业技术团队进行一次综合考评,每轮团队项目结束后要实行总结评估,综合考评结果作为下一周期团队建设的重要依据。

5.体系建设注重省团队与市县团队相结合

按照省里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重点茶区市、县(市、区)参照省级团队模式,于2014年底前组建了相应的茶产业技术团队,从而形成了全省上下对接的技术推广新体系。

二、茶产业技术团队的浙江实践

1.团队运行模式

《浙江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管理办法》规定,一是产业技术团队在省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财政等厅局指导下开展工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秘书处设在省农业厅。团队组长单位负责相关团队的日常运行,组织团队结合产业生产实际开展工作。二是产业技术团队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根据产业技术团队工作职责制订实施周期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召集专业团队会议和开展技术试验示范、交流推广等活动,做好产业技术服务网站的建设和维护运行,组织完成团队相关工作任务。产品组对产业技术团队负责。

茶产业技术团队在省农业厅指导下开展工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为首届茶产业技术团队组长单位,具体负责团队的日常运行。

2.团队运行依托

茶产业技术团队以省“三农六方”科技协作、团队技术项目为重要依托,同时结合业务主管部门的中心主题和重点工作而展开。4年来,制订了《浙江省茶产业技术团队工作方案(2014—2018年)》《浙江省茶产业技术项目实施方案(2016—2018年)》,并组织实施;提出全省种植业(茶叶)年度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由省农业厅审定发布;开展“三农六方”等科技攻关,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技术培训、研讨和现场观摩活动。

3.团队工作重心与方式

一是聚焦主推技术,着力推进优质茶机采机制。茶叶机采机制技术系浙江省农业厅确定的省种植业“五大”主推技术之一。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依托团队力量,围绕中低档名优茶(优质茶)的机采机制开展试验示范,组织制订并印发了《茶叶机采机制标准化技术模式图》,编制了《茶叶机械化采摘配套生产技术规程》(DB33/T 2139—2018)浙江省地方标准,编著了《名优绿茶机械化采制技术与装备》;在绍兴、余姚、遂昌、兰溪、杭州等地召开了全省优质茶机械采摘与分级加工现场交流会、茶叶生产技术现场观摩交流会、机采机制优质茶品质评鉴会等,2015年起每年建立15 个左右的茶叶机采机制技术示范点。浙江省茶叶机采机制技术示范推广赢得了全国其他省同行较高的评价,2017年10月23—25日,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15 个省(区、市)的30 余位省级茶叶业务站长、茶叶大县代表及龙头企业技术负责人到浙江,专题考察茶叶机采机制技术示范推广工作。

二是聚焦示范引领,扎实推进团队项目实施。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切实抓好第一轮茶产业技术团队项目的设计与落实,召开了省茶产业团队技术项目实施工作会议、团队技术项目绍兴片区推进会和丽水、温州片区交流会,深入项目示范基地进行了实地检查指导。同时,组织各市开展第二轮团队区域试验站和示范推广基地项目(2018—2020年)的意向征集与筛选上报,谋划好项目内容设计和主体优选。

三是聚焦应急救灾,及时应对防灾减灾。如针对每年易发生的“倒春寒”,夏秋季的高温干旱等,组织专家及时发布预警和预防对策,会商灾后恢复措施,并上门指导服务。同时,以茶产业技术团队组长单位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浙江省气候中心为技术依托单位,联合向中国气象局和农业部争取成立了全国茶叶气象服务中心,茶产业团队专家协同农业气象团队专家做好中心组建、运行和技术服务工作。2018年,茶叶气象服务中心各成员发布服务产品共215 期,其中浙江114 期(省级59 期),通过短信、微信、微博、浙江农民信箱等多种途径向政府部门、技术推广机构和茶区发送。

四是聚焦主体提升,利用“专家库”培育人才。充分利用和发挥团队专家多学科、多领域的优势,邀请或推荐团队专家在知识更新培训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农村茶产业带头人等培训班上授课,发挥了团队技术服务平台作用。

五是聚焦区域产业发展,建立团队地方工作站。2017年3月,在江山市成立了首个地方工作站——省茶产业技术团队“江山绿牡丹茶专家工作站”。通过建立工作站、建立科技对接长效机制,为加快地方茶叶品质提升、品牌提档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此外,团队工作还主动设计和对接专项服务,组织专家开展“科技下乡”。例如,2017年3月初,为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春耕备耕和农业品牌年工作,茶产业技术团队组织专家赴江山市开展“专家进茶乡·服务面对面”江山绿牡丹茶品质提升科技活动。专家们通过现场指导与座谈交流相结合,面对面地指导茶农破解茶叶生产中肥培管理、病虫害防控、生态茶园建设等技术难题。

三、实践中的茶产业技术推广“浙江模式(经验)”

概括来说,首届茶产业技术团队围绕“茶产业转型升级与提升发展”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科研、示范和推广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初步形成了“一个产业、一个团队、一个项目、一批示范推广基地(区域试验站)”的新时期茶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模式。这一模式(经验)的核心内容是“融合”“平台”和“协同”,它是贯穿茶产业技术团队和技术推广工作的灵魂。

1.融合——研究集成与示范推广相融合的新模式

依托茶产业技术团队,以茶产业需求、茶农需要为导向,以建立与茶产业发展配套的技术链为目标,在技术研发端每年组织“三农六方”单位申报并实施科技协作项目若干项,在技术推广上组织实施了首批33 个团队技术项目,建立了5个区域试验站和28个示范推广基地,推广了一批新品种(技术、模式),构建起茶叶生产应用技术研究、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一体化的茶叶技术推广新模式。如优质绿茶机采机制,由团队组织引领,集成提出了机采茶园建设和手采改机采的树冠管理技术,试验集成了优质绿茶机采的“二段机采”模式、鲜叶分级付制模式等技术,制订了省级机采技术规程,建立了示范点,举办了现场观摩交流活动,解决了机采茶产品档次过低的难题,成效显著。

2.平台——以团队项目与团队专家为支撑的新平台

团队项目实施与团队专家服务有机结合,是浙江省茶产业技术团队“浙江模式”又一突出亮点。2016年根据《浙江省茶产业技术项目实施方案》要求,每个团队项目都确定了2~3 名省级团队专家或市县专家作为技术指导。实施2年来,团队专家定期或不定期到点指导服务,项目实施企业(点)成为当地茶叶技术示范推广的样板。首届茶产业技术团队项目依托5 个区域试验站,分类开展了适制茶树品种优选与良种良法、茶叶机采机制、茶园绿色防控、茶叶连续化加工等新品种(技术、模式)的熟化与集成,如优选出适制红茶、龙井茶、香茶的茶树品种(系)17 个,中试熟化“龙井茶+红茶”配套种植加工、龙井茶和香茶配套种植加工、茶叶机采机制标准化生产、白叶茶高效生产技术等;同时,团队在22个县建立28个示范基地,示范茶园面积299 hm2,开展了茶叶机采机制、名优茶连续化加工、茶叶全程标准化生产、茶园绿色防控、红茶加工新工艺、多茶类组合生产、茶叶质量提升等7 项技术(模式)的示范推广,引进特色茶树品种6个,开展系列观摩交流活动,培训1 000余人次。

3.协同——以产学研与省、市、县相协同的新体系

团队成员以推广、科研、教学单位专家为主,实行由科研单位和推广部门专家领衔的双首席制,实现了推广部门和科研教学单位的紧密对接。到目前,全省重点产茶县(市、区)组建了与省级团队相对应的茶产业技术团队。1 个产、学、研横向联接与省、市、县纵向对接的茶产业技术推广新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中。

猜你喜欢

机采技术推广浙江省
新疆机采棉花和手摘棉花公证检验质量分析
《初心》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机采棉加工质量管理对棉花品质的影响
想要了解机采血小板,请看这里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十四五”规划
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思考与探究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浙江省特级教师
——吴淼峰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