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高校优势 促推产业扶贫
——云南省景东县茶产业发展思考与建议

2019-01-04王高合崔伟明汤一

中国茶叶 2019年1期
关键词:景东茶树茶园

王高合,崔伟明,汤一*

1.浙江大学,310000;2.景东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局,676299

景东彝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景东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北端,东经100°22′~101°15′、北纬23°56′~24°29′。辖区面积4 532 km2,其中山区面积占95.5%,坝区占4.5%。其地理特征是北窄南阔,岭高、坡陡、谷深,由低到高分布着谷地、丘陵、山地,属深切割中山地貌。景东县自然条件优越,产茶历史悠久。唐代樊绰《蛮书》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景东古称‘银生’),散收,无法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1],这是普洱茶也是云南茶见诸史籍最早的记载。无论是野生型还是栽培型,景东古茶树资源都非常丰富,茶产业也是景东县涉农最多、增加农民收入、培育地方财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特色优势产业。作为景东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茶叶与烤烟、蚕桑等一起为景东农村经济建设起到重要作用。茶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景东广大人民的增收,是实现“产业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依托。景东县委县政府也十分重视茶产业的建设发展,2013年出台了《关于景东县发展茶产业的实施意见》,提出“八个一工程”以提升景东茶产业。

一、景东县茶产业发展现状

景东县是云南省37 个重点产茶县之一。当前,茶产业覆盖全县3 乡10 镇165 个村,涉茶农户达5.4 万户、23.3 万人,有茶叶千亩(1 亩=666.7 m2)村90 个、百亩组506 个[2]。景东是世界茶树的起源中心地带之一,茶叶发展历史悠久,发展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巨大。

1.茶叶产量产值不断提高

2017年,景东县茶叶种植面积为15 653 hm2,其中采摘面积13 620 hm2,占总面积的87.0%。野生茶树群落面积达19 067 hm2,栽培古茶树(园)2 473 hm2,茶叶产量1.28万t,农业产值2.67亿元[3]。

2.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不断提高

采用茶树良种短穗扦插法繁殖茶苗,发展无性系良种,此法的优点是保持良种的特征特性,繁殖系数高,后代性状较一致,有利于建成整齐纯一的茶园,产量高、品质好、效益好,从而推进茶产业的持续发展[4]。“十二五”期间,景东县通过嫁接换种、扦插育苗移栽推广“普景一号”地方良种672.6 hm2。截至2017年,全县共有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4 533 hm2,占总面积的29.0%,较2013年提高4.6%[5]。

3.生态茶园建设不断深入

截至2017年,景东县无公害茶叶认证面积8 840 hm2,占茶园总面积的56.5%,并计划到2020年全部实现无公害认证。现有有机茶园转换面积1 747 hm2,并计划到2020年有机认证面积达10%以上。目前,这些生态茶园已间种了一些果树、景观树等,茶园施有机肥,进行人工除草。

4.茶叶标准化不断提高

截至2017年,全县有茶叶初制所146 家,取得食品生产许可(SC认证)的茶叶精制加工厂13家,已组建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126 家,建成普洱茶生产线7 条,设立农资供应网点41 个[6]。其中,天泽茶业自2012年创建“景东无量山印象茶叶种植农民合作社”,在6年内陆续投资改造建设了20 余家“小微茶叶初制所”。通过投资购置制茶设备,输出技术和管理模式帮助茶农先建小微初制所,从茶园管护、鲜叶采摘到加工全程把控质量,解决了茶农以前采摘鲜叶随意、加工不得法等问题,全面提高了茶叶的标准化生产水平。

二、景东县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景东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由于财政困难等原因,整个茶产业的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在茶农素质培训、良种良法推广、生态茶园建设、低产茶园改造、初制所技改、加工设备更新及新工艺推广、品牌文化对外宣传、无公害茶园向有机茶园转换等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制约,有机认证茶园较少,茶园管理粗放,从而严重影响了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茶园基础薄弱,产出水平不高

茶树资源分散,无性系良种比例低,无公害茶园面积少,通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企业少[7]。全县茶园有近三分之一为上世纪60—70年代种植的老茶园,建园基础较差,管理粗放,平均单产仅605 kg/hm2,产值不足1.5 万元/hm2。茶树良种化程度低,一方面导致茶园产出水平低,另一方面影响了茶叶质量以及机械化的推广[8]。

2.茶园规模散小,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景东县95.5%属于山区,全县大坡度茶园较多,由于受山区的地形条件限制,茶园分布较散,缺乏合理改造,规模普遍较小,且多为农户分散经营,拥有茶园基地100 hm2以上的茶企仅20家,规范经营的茶园面积为2 100 hm2,仅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12.89%。茶企以独立的小规模茶场和茶叶初制所为主,茶叶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茶叶品质良莠不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分散、规模过小的生产经营格局由于资本积累分散,不能形成较大的资本投入,难以从根本上改善茶叶生产经营条件,茶叶适用技术难以推广应用,茶业经济效益不高,影响资本投入和再生产的积极性,难以走出“低收入、低投入、低产出”的不良循环圈[9]。

3.整体实力不强,龙头企业匮乏

企业小、散、弱。小企业多,大企业少,市场占有率不高,开拓能力有待加强,普洱茶品牌没有取得应有的效益。目前,全县有市级茶叶龙头企业1家、县级茶叶龙头企业3家,但每家年销售额不足1 000万元,销售量和销售额占全县总产量和总产值的比率很小。

4.品牌建设迟缓,市场推广困难

景东县现有的茶叶品牌数量不少,达到30 余个,但缺乏影响力大的品牌或名牌,因此也无法帮助提升茶叶的价值。茶叶企业数量多,但以小微企业为主,不少仍处于作坊式的生产模式,生产经营也比较分散,通过SC认证的目前也只有13家,大多数还未建立起质量安全体系[10]。缺乏省市级茶叶龙头企业,对当地茶产业的带动能力较弱。茶叶企业多以生产毛茶为主,在茶叶精制方面能力薄弱,茶叶的附加值较低。打造“无量山”普洱茶地域公共品牌商标工作开展缓慢,主品牌宣传合力不足,由于企业只顾及自主品牌,政府对品牌管理力不从心,区域公共品牌推行管理趋难。由于缺乏统一、叫得响的品牌,无论市场占有率还是销售额均没能凸显其应有的地位。

5.专业人才缺乏,文化支撑不够

现有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在涉茶人员总数中的比例极低,科技创新与应用、产品研发与流通相对滞后。部分茶农认为茶产业只是副业,舍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以茶为主题的文化项目不多,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度不高,未形成相互促进的格局。

三、关于景东县茶产业发展建议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的总要求,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号召及普洱市委、市政府建设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及“四大产业基地”战略,以市场为导向,突出资源优势,以科技为动力,产学研相结合,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按照“稳定面积、提升质量,打造品牌、强化营销,建强企业、跨越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强基地建设,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谱写好绿色经济发展的景东茶新篇章,努力把景东建设成知名的普洱茶原料基地。笔者通过认真走访、实地调研,结合市场分析、专家建议和意见,提出“1234”茶产业发展思路和建议。

1.抓住1个主要导向

景东茶园面积居普洱全市第二,尤其是台地茶园多,但由于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人才资源缺乏,导致茶叶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形态单一、附加值低。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到广大茶农的生产积极性,也会直接影响到产业扶贫的效果,因此,应牢固树立以品质为核心,品牌为生命的价值导向。

2.把握2个重点目标

(1)打响生态有机品牌

景东生态环境优越,“绿色生态”是景东茶叶的标签,也是体现产业整体优势的不二法门,尤其是景东质次价廉的台地茶多,解决“卖茶难”必然需要接轨国外市场,走出口通道。因此,必须加大力度贯彻实施“绿色生态行动计划”,以加速茶园的“有机化”,如此,才有可能较好体现景东县茶产业之“后发优势”。

(2)加快推进古茶树“山头茶”的开发

由于高端普洱生茶往往作为收藏品,因此,各地往往以山头茶作为地方茶叶品牌的形象代言,如勐海县之“老班章”、双江县之“冰岛”,并为市场所津津乐道。为此,为了提升景东茶叶的市场地位,借此带动全县茶产业的升级,景东县也很有必要挖掘出具有景东特色的“山头茶”,借助于精准扶贫挂钩单位“浙江大学”的力量来打造和提升景东茶叶品牌,利用与浙江省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推进实施品牌产业和品牌经济。

3.推广3项关键技术

整合科研院所的技术资源,依托浙江大学人才优势和智力支撑,通过设置景东茶产业首席专家,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采用斗茶赛、品茶会、加工培训、知识讲座等各种方式,通过成果转化与推广,重点将3 项关键技术引入景东,让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1)茶园绿色防控关键技术

茶园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包括以生物农药和矿物农药代替化学农药;种养结合,生态循环;茶园多层复合生态系统的营建等。

(2)古茶树山头茶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开发

保护与开发古茶树山头茶资源,包括对古茶树性状研究、品种鉴定、样品检测,并与外地的古茶树作比对;古茶树的有效养护,合理采摘,科学养护,实现稳产、高产等。

(3)茶厂加工设施的改造和制茶工艺的提升

近年来,在当地茶叶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各方面的努力下,景东普洱茶的质量效益有较明显提升,在各类茶叶评比中获金奖“露脸”的机会有所增加。但是从总体上看,与云南省的先进产茶县相比,景东的茶叶加工装备和工艺水平尚有不小差距,提升的空间仍较大。今后,要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提升制茶品质,重点打造普洱茶加工的标准化体系,制订出适合台地茶、大树茶及古茶树的加工技术规程和上述3 类茶的标准样,并按标准指导生产,严把技术和质量关。

4.实施4项主要举措

(1)整合优势资源,统一营销窗口

以县茶叶协会牵头,以县茶特局等主管部门为依托,组建一个“无量山普洱茶”品牌诚信联盟,作为一个较为统一的对外营销窗口;将统一地方标准的景东境内茶叶收购进来,按标准样拼配后定级,完成后续精加工,统一对外销售。如此,既有利于批量茶的产销对接,降低销售成本,又有利于扩大景东县茶叶的市场影响力,争取到更多的客户资源。

(2)深入调研总结,推广先进典型

尽管景东台地茶总体销售价很低,茶农很难获得效益。但也有卖价超出市场价好几倍的先进典型,如长地村的台地茶每公斤售价普遍在200元以上,那么,其产品的优势在哪里,如何形成的,在生产管理和市场运作上有哪些好的经验?所有这些,都有必要通过调研和总结,甚至有必要利用科研机构的力量,通过样品的检测比对找出答案,以推广先进技术和经验带动全县茶产业的提升。

(3)建设示范区域,发挥辐射作用

景东已涌现一批经营效益较好的企业和合作社,可借助他们现有生产条件,建立“有机茶示范基地”“茶树良种化示范基地”“茶园设施化示范基地”“茶叶种养结合、综合开发示范基地”“茶叶现代化加工示范茶厂”等。对于示范基地和示范茶厂,一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同时要挂牌并辅之以媒体的宣传,如此,以先进带动后进,有利于茶产业总体水平的提升。

(4)推行准入制度,培育良好声誉

依托茶叶生产标准化生产体系的建设,建立市场准入制,将以次充好、鱼目混珠的茶叶产品拒之于市场大门之外。如每年的斗茶会规定,符合卫生质量标准的才能参评,对于前十名的茶叶,要进行样品检测,不合格者一票否决,达到有机茶标准者加分;又比如,对生产单位和境内茶叶商店进行现场不定期抽检,不达标者,限期整改,屡次不改者,取消经营资格等。

猜你喜欢

景东茶树茶园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茶园飘香
平和白芽奇兰的修剪技术要点
茶树工厂化育苗的关键影响因子探析
幼年茶树如何定型修剪
周宁生态茶园
景东县总工会:开展法律知识培训进企业活动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茶园观色
逆风挥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