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夷陵乐天溪民国时期茶馆

2019-01-04屈家新肖秀丹张春蓓邓小垦

中国茶叶 2019年8期
关键词:夷陵区乐天宜昌

屈家新,肖秀丹,张春蓓,邓小垦

1.湖北宜昌市夷陵区植物保护站,443100;2.湖北宜昌市夷陵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443100

宜昌市夷陵区是2001年撤销原宜昌县而设立的市辖新区,种茶历史始于盛唐,距今约1 300年,茶圣陆羽《茶经》中记载“山南以峡州上,襄州、荆州次之”。夷陵区乐天溪镇是古老的峡州茶产区,是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素有“三峡工程门户镇”之称。

一、乐天溪茶馆的兴起

长江西陵峡北岸有一条溪,因溪口住着一位姓罗的佃户而得名罗佃溪。据民国25年《宜昌县志初稿》记载,民国19年设罗佃溪乡,民国23年改为乐天溪镇,现属夷陵区乐天溪镇八户佃村。葛洲坝水电站修建之前,溪口与长江的交汇处是一个繁华小镇,前街长千米,一头经瓮门口通向江边码头,另一头连着乡间小路,前、后两街由磨盘桥相连。镇上住着百户人家,共600 余人,男人多为船工,8家茶馆由主妇操持,古老的溪茶(峡州茶)从这里汇集后用船运出。1957年人民公社化后,茶馆消失。1980年,葛洲坝电站库区搬迁,61户人家外迁。

1958年前,前街开茶馆的共有杨定旺、朱永祥(朱少安)、朱宏祥、朱焕祥、刘远耀、黎润堂6家,后街有朱利祥、高秀章2家。茶馆多数背向乐天溪河,面向街心,两层木质板壁吊脚屋,一楼茶馆,二楼客房,前厅坐客,后房生火。茶馆常以杨记、朱记、刘记、高记、黎记(黎润堂)命名,同姓的就另取商号,如永乐茶社。茶馆对面是开泰全、李福星、高茂康、同一丰、屈和兴、天然居等商铺。同一丰店内挂着“钱齐秤足,公平交易”牌子,买卖也很好。铺子屋檐下有1 m 左右高的平台(街檐),是摆摊卖鱼、肉、小菜的地方,摊主摆好摊子后便在茶馆叫上一杯茶,边喝茶边守摊。这些茶馆中,经营时间最长的是杨向生茶馆,有茶室2 间,4 张茶桌放一间,另一间是仓库。

永乐茶社店主朱少安,1935年在开泰全对面溪边建房屋3间用于开设茶馆,室内放10把椅子5个茶凳,平时主要由妻子杨定英打理,茶馆一年用茶约75 kg,由沙坪朱其荣提供。茶炉用文火(多用木炭作燃料)铁壶保温。夏天喝凉茶人较多,常用陶质三耳壶、瓷壶、锡壶或装10余kg的大茶壶泡着,以备路人所需。

茶馆沏茶用井水,来自磨盘桥边的两口水井,水质清凉甘甜。为公平起见,投茶时候使用一个直径2 cm、高5 cm的小铁筒,每碗茶放入一小铁筒茶叶。小型茶壶直接放在春台上或桌上,较大的茶壶固定在壶架上,扳动活动轴即可倒茶水。锡茶壶制作美观但数量稀少,现仅存1 把,能装5 kg 茶水。盖碗茶具有大小厚薄之分,盖碗下托盘有瓷质、铜质和锡质3 种。装盖碗茶的盘子是木质圆形的,高5.5 cm,上口外径32 cm,底外径30 cm,盘底正中有“喜”字。冬天就用棕包着中、小茶壶保温,也有在棕外层纵向附着竹片。

客人走进茶馆,南北落坐。年岁稍长或在茶馆打牌的人喜欢喝罐罐茶,煨罐罐茶的茶罐分铜罐和陶罐,铜罐又分盖子固定活页式和可随时取下的两种,陶罐的盖子多由本地瓦匠烧制,图案很多。铜罐泡茶时,先把罐子底部烤热,再投入粗溪茶,边烤边拨动茶叶,当茶叶发出高火香时往铜罐内注入开水,这种茶味道极好,喝得上瘾。一般盖碗茶5 分钱一碗,金银花茶、菊花茶一碗也不过1角,一铜罐茶在2角以上。

茶馆也是当地人闲聊和讲故事的地方,胡汉平、望沛然等人常在茶馆内讲《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以及长江行船的新鲜事。夏天的晚上,茶馆常常请陈丛文在门前讲书。两条板凳上放两块铺板或几块门板,摆一张小方桌,点燃一盏灯和一柱香,泡上一杯茶,讲书人手拿扇子和尺子,讲得声情并茂,时哭时笑,全是些善恶因果报应故事,劝人积德行善,听的人很多。

二、乐天溪茶馆特点

1. 茶馆的用茶

乐天溪一带的茶馆所售茶叶大致上有3 种,一种叫“跑青茶”,极细嫩,泡盖碗茶,相当于如今的头道新茶,因其快制快销所以称“跑青茶”,一般在寒食节前精心采制;第二种叫“幼果茶”,是一种带幼果的茶,被大家认为是较好的头道茶;第三种叫“锣鼓茶”,“锣鼓茶”比较粗老,寻山头、沙道湾、周家湾、古城等地的农户,为了突击采摘春茶,常以打锣鼓的形式组织采茶人入山采茶,用歌声、锣鼓声掩盖采茶人闲聊声,也用歌声委婉提醒采茶愉懒的人。

茶馆一般是多买进幼果茶,少买进锣鼓茶,看客源买进一点跑青茶。茶叶买进后,要长时间保存的就放在坛子里,并用木炭防潮。细茶或跑青茶存放在小木桶里。小木桶高约24 cm,直径17 cm,桶外涂有生漆;比较粗老的茶叶放在厚篾织成的茶篓里,也有放在猴篓里的。猴篓由细薄篾织成,篓底四方形,上部2 只犄角,像个猴头,制作难度大。

2. 茶馆的客人

茶馆里人来人往,会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每个出入茶馆的客人都有自己的需求。有来休闲娱乐的,多为老年男人,常常吃过早饭,大老壳烟杆往肩上一挂,慢悠悠地来到茶馆叫上一杯茶,直到太阳下山后回家;有来落脚歇息的,多为负责运输本地沿溪乡村的土特产品的脚夫,劳累后在茶馆喝茶或吃点零食;有来调解民间纠纷的,本镇居民遇到争田、争水、争山界等民间纠纷,有的坐船到宜昌或到太平溪找国民政府解决,有的直接在茶馆内请人调解;还有来“拜江湖”的,就是用茶碗摆阵,结交同道中人或寻求结义之人援助。

3. 茶叶的流通

据茶馆主妇杨定英介绍,解放前茶叶经过乐天溪销售出去的路线有3 条。第一条是“宜昌路”。溪茶生产季节,江水奔流平稳时,茶叶先运到溪口,再从长江用船送到宜昌的茶行。夏季长江洪水季节,就要走山路用人工背到宜昌。渔洋溪村民杨国冲、杨定干、杨定旺、谢德才、杨万章、杨国荣都是背茶包的人(俗称“背脚子”),陈美章、朱胡山、马俊兰、黄先明等人是本地贩卖干茶的。茶叶途径渔洋溪、沙坪、乐天溪溪口、下岸、莲沱芭蕉溪(黄山洞)、梯子岩、天柱山、兆吉坪、滚子垭、碑垭、北风坳、南津关、三游洞、宜昌正川门或小北门一线运输到宜昌的茶行出售。第二条是“当阳路”,溪茶途经寻山头、九山、下堡坪、雾渡河、西北口、麝香岩、河花店、罗汉幽沟、邬运垭店、徐家棚运送至当阳茶行,往返大约10 天。第三条是“远安路”,溪茶途经刘家河(现太平溪镇)、双狮岭、望家冲、沙坪、寻山头、长冲、中古塞、邓家沟、白竹坪、下堡坪、马宗岭、猫子湾、覃家河、西北口、七里岗、罗汉幽沟运送至杨坪(远安)茶行。

三、民国时期茶叶生产二三事

杨定英的大女儿,1933年出生,10 来岁时帮母亲打理茶馆,常听喝茶人讲溪茶生产加工之事。寻山头的郭兴兆、郭兴圣和太平溪学堂垭的邹尊山每家年产干茶360 kg 以上,渔洋溪杨万章年产干茶100 kg 左右,沙坪栾士根在青龙寨的茶园年产干茶300 kg 左右,杨国恩、陈祖荣、罗佑春、朱国柱、邹云友等年产干茶150~250 kg,太平溪茅垭的俞其林、魏直山和周家湾的周正荣年产干茶500 kg 以上,这些产茶大户每天有10~20 人帮忙揉茶和打杂,用大锅手工炒制茶叶。杀青时候投叶多,闷炒多,所制干茶外形色泽熟黄,茶汤黄亮,滋味醇厚,具有味香、汁浓、耐泡的特点,是压制湖北老青茶的上等原料,宜昌茶馆称粗溪茶是“三根茶叶泡一碗”,一喝就醉。

在溪茶生产区,茶树称“千枝头”,柏树称“百枝头”,有万古长青、兴旺发达之意,在婚丧嫁娶等民俗中茶叶都是必不可少之物。茶,早已融入乐天溪这片土地的方方面面,这正是千百年来乐天溪茶叶久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致谢:在资料收集中得到朱建国、朱应高等人的帮助,特此致谢。

猜你喜欢

夷陵区乐天宜昌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蹉跎至暮年的初见
《乐天》
湖北宜昌卷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柑橘销售超八成
宜昌夷陵区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
宜昌市夷陵区教育局举办第二届教师素质展示活动
我为群众办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