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公立医院绩效 该怎么考核
2019-06-21文丨赵大仁
文丨赵大仁
1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从顶层设计层面,以量化指标的考核形式,从外部行政绩效来明晰三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引导医院向精细化、科学化、高质量方向发展。紧接着,国家卫生健康委通知,6月1日开放全国三级医院绩效考核信息系统,意味着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数据采集工作要正式启动。当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采集到辖区内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数据后,该如何考核?用什么方法考核?
指标性质分析。此次三级公立医院考核包括了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55个三级指标。其中,定量指标50个,定性指标5个。首先对55个三级指标性质进行划分确定,可分为3类,即高优指标、低优指标和比较指标。高优指标,是指数值越高越好,而低优指标是指数值越低越好。其中,比较指标数值既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需要结合每个单体医院实际情况,需要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才能判定其优劣。
三级指标中有28个高优指标、9个低优指标和18个比较指标。
高优指标包括下转患者人次数(门急诊、住院)、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出院患者手术占比、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出院患者四级手术比例、通过国家室间质量评价的临床检验项目数、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点评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占比、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率、基本药物采购品种数占比、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使用比例、门诊患者平均预约诊疗率、门诊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比例、住院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住院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比例、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重、卫生技术人员职称结构、麻醉儿科重症病理中医医师占比、医院接受其他医院(尤其是对口支援医院、医联体内医院)进修并返回原医院独立工作人数占比、医院住院医师首次参加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医院承担培养医学人才的工作成效、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项目经费、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成果转化金额、门诊患者满意度、住院患者满意度、医务人员满意度。
低优指标包括门诊人次数与出院人次数比、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门诊患者预约后平均等待时间、门诊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辅助用药收入占比、万元收入能耗支出。
比较指标包括特需医疗服务占比、单病种质量控制、大型医用设备检查阳性率、大型医用设备维修保养及质量控制管理、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每名执业医师日均住院工作负担、每百张病床药师人数、收支结余、资产负债率、医疗收入增幅、门诊次均费用增幅、门诊次均药品费用增幅、住院次均费用增幅、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增幅、全面预算管理、规范设立总会计师、医护比、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等级。
从考核方法来看,一是考核指标体系权重的设置。科学的确定权重是引导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助推器”。关于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数学、计算机等相关学科领域方法较多,如德尔菲法、熵值法、层次分析法(AHP)、二项系数法、环比评分法等,但在卫生管理领域,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AHP)应用的较多。本次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笔者建议只确定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一方面,无论是德尔菲法还是层次分析法(AHP),由于三级指标个数过多(55个),在专家打分时往往难以作出准确判断,并不利于“真正”确定三级指标的权重。另一方面,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目的是引导三级公立医院向精细化、高质量方向发展,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确定权重的目的,也是引导三级公立医院未来的医院发展和战略定位,因此并不完全需要确定三级指标的权重。
二是考核方法的选用。绩效考核收据采集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该如何评价、用什么方法评价?这些问题亟需探索研究。笔者建议使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因为单一的评价往往只能看到局部,而并不能真正综合评价。因此,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需要研究数理模型,通过回顾性多次收集相关数据,并使用综合评价的方法,才能综合、客观、科学地评价医院绩效结果,这是关键环节和重要步骤。
对三级指标进行划分,为使用综合评价方法做好了铺垫。在卫生管理领域绩效评价方法中,目前国内运用较多的是TOPSIS、综合指数法、秩和比法(RSR)方法,单一使用上述其中的任何一种方法均不能正确反映真实的绩效情况,因为每种综合评价方法都存在自身无法弥补的缺点和不足,这就提示我们,需要再次建模来进行综合评价。笔者建议采取基于TOPSIS法与RSR法模糊联合方法,也就是分别先用TOPSIS法及RSR法进行单一的评价,再根据两者评价的结果分别根据赋予比值权重,进行分档计算,再次进行综合评价,力求结果更加合理、准确、科学。
下一步,无论是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还是三级公立医院,都需要“未雨绸缪”,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需要加快完善绩效考核信息系统,而三级公立医院需要加大医务人员的相关培训,使其充分理解指标,以获取更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