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铜梁龙舞“舞”出乡村振兴“一条龙”

2019-01-04

电脑迷 2019年12期
关键词:灯彩龙舞扎龙

新华社记者 谷 训

夜空中漫天灿烂,如流星,又似烟火,两条蛟龙遨游其间,飞舞翻腾……近年来,重庆铜梁大力发展铜梁龙舞这种当地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从龙灯制作、演艺表演、技艺传承到文化旅游的文化产业“一条龙”,不仅让这项流行于当地农村的民间艺术保持了蓬勃的生命力,还带动了乡村振兴。

铜梁区级非遗传承人欧建康说,他的祖辈们一定想不到,靠着舞龙这点爱好他们家族不仅出了名,还能致富。

“区里和镇上都有演艺公司,我们不愁演出机会。”欧建康说,“一年下来,全镇火龙表演收入超过200 万元。这对于我们普普通通的农民来说,是一笔不错的收入,关键是还不耽误平时打工、务农。”

铜梁区高楼镇是铜梁火龙的发源地,烧铁水、打火花,龙舞队员在火花中赤膊舞龙,火龙表演场面十分独特。铜梁龙舞因此久负盛名,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过去因为缺乏包装打造,龙舞这种艺术只在当地流行,是村民们节日娱乐的“小把戏”,难以形成产业。近年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当地集中力量宣传打造这种民间艺术,龙舞表演形式上不断创新,登上了各种重要节日庆典的大舞台。

铜梁龙舞先后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海世博会、北京世园会等国内重大庆典活动,并远赴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交流。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联欢晚会上,9条身长60米的巨龙在天安门广场中心表演区飞舞翻腾,常舞常新的铜梁龙舞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关注和赞誉。

“舞龙的诀窍在龙头,文化产业的龙头就是响亮的文化品牌知名度。”秦启江表示,铜梁龙舞知名度的大幅上升,带来了龙舞产业链的整体发展。

演艺产业率先兴起。如今,在铜梁区像欧建康这样平时务农,闲时当演员的农民超过2 000名。政府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当地兴起了35 支民间龙舞艺术表演团队,龙舞演艺每年能为铜梁区带来6 000万~8 000万元的收入。

龙灯彩灯产业也快速壮大。新春佳节,全国很多地区都有举办灯会、舞龙舞狮的传统,因此每年下半年,龙灯订单就从四面八方向铜梁飞来。仅今年1 月首届重庆铜梁中华龙灯艺术节的订单,就让从事龙灯彩扎的贫困村村民人均增收2 000 余元。

龙舞产业对旅游业的带动和提升作用也十分明显。如今,铜梁各个景区都有常态化的龙舞演出,到铜梁看龙舞成了重庆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铜梁龙舞在文化产业“一条龙”发展中助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

48 岁的周建是龙灯彩扎市级非遗传承人,在政府引导下他注册了公司当上了老板。去年,一个龙灯彩扎基地在他的老家太平镇坪漆村建了起来。

这是铜梁区把龙灯彩扎与脱贫攻坚结合的一项探索。周建得到的任务是教贫困户学扎龙手艺,目前他带了三四十个徒弟。“他们都是中老年人,以前没啥事就打打牌。”周建说,“现在学了扎龙手艺,忙着接订单,打牌的少多了。”

在周建眼中,这一年多以来,老乡们不仅通过扎龙增加了收入,连精神状态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村庄随之兴旺起来。

现在,这样的龙灯彩扎基地一共有8个,其中4个设在市级贫困村。周建说:“近几年公司最大的变化就是产品越卖越远,经政府牵线,多次销往海外。龙灯销售好,还能带动贫困户增收,我家祖传的这个老手艺更有价值了。”

猜你喜欢

灯彩龙舞扎龙
衰落与突围:佛山灯彩传承发展的路径探析
带春回扎龙
何氏灯彩,百年传承
——国家级非遗项目“上海灯彩”代表性传承人何伟福访谈
断龙舞
Surgical method choice and coincidence rate of pathological diagnoses in transduodenal ampullectomy:A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study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东海人龙舞喜获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
鹤之灵
初秋游扎龙湿地有感
七绝·游扎龙湿地(外一首)
浅析栖霞龙舞的传承现状与发展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