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创新在黑龙江省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浅析

2019-01-04王红蕾宋丽娟董擎辉孙鸿雁毕洪文

农学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科技农业

王红蕾,宋丽娟,张 宇,李 杨,董擎辉,孙鸿雁,毕洪文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信息中心,哈尔滨150086)

0 引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是加速农业产业兴旺,本质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是科技创新[2]。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25日视察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时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3],“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引领[4]。

1 科技创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意义

1.1 科技创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需求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5],却又是国民经济的弱势产业。黑龙江是农业大省,但在当前的乡村振兴中,农业是现代化建设的短腿、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6]、农民是人员综合素质提升的短板。要想解决“三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迫切需要科技;提升农业综合产能,迫切需要科技;促进农民可支配收入逆势增长,迫切需要科技;促进扶贫攻坚取得积极成效,迫切需要科技;要推进种养加、粮经饲一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农产品精深加工[7],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和发展农业新业态,同样迫切需要科技。可以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科技的需求十分迫切,科技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大有可为[8]。

1.2 科技创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动力

当前,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发展正面临新旧动能转换问题[9]。调整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合理要素配置、解决资源环境压力,出路在创新;解决增加产量与提升品质、成本攀升与价格低迷、库存高涨与销售不畅、小生产与大市场、国内外价格倒挂等问题[10],必须依靠创新;健全现代粮食市场以及物流、储备体系,进一步提高粮食质量安全水平[11]。只有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在农业科技、经营方式和支持保护制度方面大力推进创新,才能实现农业创新驱动发展[12];只有创新现代农业要素支撑体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13],才能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14],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1.3 科技创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

《科技日报》撰文认为:从历史发展看,世界各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大有不同[15],各国农业政策、农业管理体制亦各有特点,但唯一的共同点就是现代农业必然高度依靠科学技术[16]。陈萌山[17]认为:从国际竞争看,发达国家利用农业高技术垄断挤压发展中国家发展空间的趋势愈加明显。如目前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表面上反倾销是其主要方式,但细究就会发现其中更涉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知识产权贸易、市场经济地位等领域[18]。中国只有在农业领域突破技术壁垒,加大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占据主动、赢得优势。从世界农业科技发展趋势看,农业科学与生产结合得越来越密切,以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为纽带正在同时趋向一体化和综合化[19]。科技创新将推动精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这就需要搭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快车,提升乡村振兴的质量效益和科技含量。

2 科技创新对黑龙江省乡村振兴的引领效果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4.21%提高到2017年的66.5%,高出全国9 个百分点。粮食安全的科技支撑进一步增强,主要农作物良种实现全覆盖。农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2017年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6.8%,比2016 年提高0.9 个百分点,继续领跑全国[20]。农业领域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取得了重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为黑龙江省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

2.1 科技创新助推品种改良

目前,黑龙江省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特别是大豆和水稻自育品种覆盖率超过80%以上[21]。基本实现了良种全覆盖,保证了黑龙江省各个积温带有可靠的优良品种。

其中,水稻拥有‘龙粳’‘松粳’‘绥粳’等品种系列。‘龙粳’系列水稻品种结束了国外水稻品种在黑龙江省种子市场的垄断历史[22],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绥粳18’解决了黑龙江省二、三积温带无优质长粒香型水稻主栽品种问题,成为目前黑龙江省播种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松粳’系列水稻的研发引领全国优质米育种方向,为龙江稻米在全国打响地方品牌做出了突出贡献[22];大豆拥有‘黑农’‘绥农’‘合丰’、‘黑河’、‘东农’等品种系列。‘绥农14’、‘黑河43’先后成为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22],不仅确保了黑龙江省大豆优良品种持续供应,还辐射推广到省外其它地区[21]。2018年省农科院在友谊农场进行了大豆新品种大面积生产示范,在前期气候条件不利的情况下,高蛋白高产大豆新品种‘黑农84’平均hm2实现3753 kg,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黑农87’平均hm2达到3700.5 kg[22],既解决产量问题,又解决品质问题;玉米拥有‘黑玉号’、‘嫩单号’、‘龙单号’、‘绥玉号’、‘克单号’等品种系列。以‘黑玉46’为代表的一批双交种的育成和应用,使全省玉米单产第一次有较大跨越;以‘嫩单1号’为代表的单交种开创了黑龙江省选育和应用单交种的新纪元[23],使全省玉米产量实现第二次跨越;小麦拥有‘克字号’、‘龙字号’、‘龙辐号’等品种系列。‘克丰二号’等系列品种选成和推广有效解决了锈病危害,大幅度提高了小麦产量;以‘龙麦26’为代表的强筋品种育成,彻底摘掉黑龙江省不能生产优质强筋小麦的帽子[24];同时,还应用转基因技术、外源DNA直接导入花粉管通道技术和航天诱变技术等,创造出一批具有特异性的新品系和新种质材料。

2.2 科技创新助推技术更新

针对黑龙江省寒地生态特点和生产发展的需求,开展实用技术创新研究,研究成果对黑龙江省实现农业高产稳产和农业农村区域发展和生产结构调整都起到了有效保障作用。其中,“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推广,带动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由20 万hm2发展到目前的400万hm2。“种稻治涝”对黑龙江省中低产改造和粮食生产上台阶做出了巨大贡献。“水稻低温冷害防御技术”的应用,使黑龙江省水稻单产稳产性由过去的减产30%~40%,降低到10%以下;西部旱区地区推广的“催芽坐水种技术”,使这该地区玉米增产30%以上。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大面积攻关示范,带动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由约160万hm2增加到666.67万hm2左右。全省玉米单产由3000 kg/hm2提高到6000 kg/hm2以上;玉米总产量由约 500 万 t,增加到 3300 万 t 左右;大豆推广“垄三栽培技术”、“矮杆密植栽培技术”等使黑龙江省大豆单产普遍提高10%以上;深松耕作技术研究和推广,提升了黑龙江省农作物抵抗旱涝灾害的能力,为生产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遥感与信息技术在农作物种植面积[25]、长势、灾情监测和产量预报,以及农业资源动态和生态环境监测评价应用,为各级政府提供了信息支撑。

2.3 科技创新助力推广示范

(1)以科技培训为主导。省农科院等省内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单位的科技人员通过给政府提供政策建议以及各类科技培训、媒体宣传、专家大院等措施,以科技助力产业,以产业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发展。(2)以示范园区为引领。通过各类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展示和示范作用,提高了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加速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布局[26],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基础保障。截至2017 年底,黑龙江省已建成哈尔滨、农垦建三江、大庆和黑河4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及五常市、农垦九三农场、森工迎春林业局等34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形成了以粮食型农业科技园区[26]、蔬菜与花卉型农业科技园区、综合型农业科技园区、林果型农业科技园区和养殖型农业科技园区等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集群[26]。

3 黑龙江省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和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在全国的农业发展格局特别是粮食供给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27]。但是,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发展目前总体上还处于要素驱动阶段,要实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乡村振兴驱动发展尚存在诸多问题[28]。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乡村振兴产业结构层次低

一是生产结构低。主要表现在种植业与林业、畜牧业和渔业间的结构不均衡。黑龙江省种植业比重偏大,占生产结构的60%以上;尽管近几年强化了“主辅换位”意识,但畜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林业和渔业等发展更是停滞不前甚至不进反退;二是产品结构低。主要表现在如种植业中粮食、经济、蔬菜等作物之间的比例不均衡。作为产粮大省,黑龙江多年始终存在着“重粮轻菜”现象,目前粮菜播种面积比约为35:1,远低于全国粮菜种植面积比5.3:1;具有高附加值和创汇潜力的亚麻、烤烟、小浆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较小,约为10%左右。

3.2 乡村振兴科技供给水平低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科技供给水平低,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发达省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总体上处于少量领跑、大部分并行和跟跑的格局[29]。全省除主要农作物育种外,50%以上的生猪、蛋肉鸡、奶牛良种和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种依赖进口;大多数国产农机产品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水平,70%以上的先进农产品加工成套设备依赖进口;绿色农业投入品严重短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防灾减灾、农产品加工增值等重点领域的技术成果明显不足[30]。

3.3 乡村振兴科技普及效率低

目前,黑龙江省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和质量都不足[31]。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农业从业人员比重不超过7%,以现有的农业农村人力资源实现乡村振兴[32],明显是“小马拉大车”,力不从心。同时,在过去的农业生产中,各级政府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存在重物轻人的现象[33]。这表现在只注重农产品的数量指标增长,不注重务农队伍素质提高和职业化[34]。相应的是,农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公共资源投入少[35],导致农村人口素质偏低、人才缺乏[36],“空心化”“三留守”等问题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突出瓶颈。

3.4 乡村振兴三产融合程度低

黑龙江省在乡村振兴中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产业链条短、农产品加工增值率不高、产业集群少。全省大部分地区农村“三产”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37],由于长期以来的农业计划经济使得农业产业条块分割、城乡发展二元化明显,“种植+加工”、“种植+销售”模式相对偏弱,产业链多止于二产融合[38],三产融合的企业大多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辐射带动能力弱。产业链、供应链的价值链的缺失,直接影响农村“三产”融合的形态发展,阻碍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39]。

4 黑龙江省实施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

4.1 “优化配置”推进乡村振兴产业结构合理

转方式调结构,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让农业发展“绿”起来。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配置政府政策和社会资源,聚焦农业科技发展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通过技术进步深化农村资本和劳动力要素的有机构成,着力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和要素配置方式,提升农业价值链、延伸农村经营链、拉长农民收入链,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基本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40]。

4.2 “软硬并重”推进乡村振兴科技水平升级

实现以科技引领的乡村振兴,要“软”“硬”并重。“软”主要是指要有科学的规划统筹、科学的发展结构和科学的评价体系。各级政府要深刻把握中央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以稳定粮食生产为扳手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构建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精准扶贫为抓手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推动绿色发展为抓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硬”主要是指要有先进适用技术,包括创新农业重大基础理论;要保优势、补短板,在保持农业传统研究领域优势的前提下,依据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要求[41],重点培养在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农业学科发展;在工程化育种、生物信息、精准测试等产业前沿方向进行技术探索,提升新种质、新品种创制能力;要加强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等新兴前沿科技与农业传统研究的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准投入和个性化服务的全新农业生产方式,打造农业信息化发展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再到智能化的高阶跨越[42]。

4.3 “以人为本”推进乡村振兴职业农民培训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和最大受益者[43],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中央明确提出,乡村振兴要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44]。这为破解乡村人力资源问题提供了难得的时代机遇。未来的农业需要有职业素养的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将成为振兴乡村的生力军。通过教育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是提高农村人力资本质量的唯一路径,是乡村振兴的长久之计。教育扶贫比经济扶贫更重要,要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线下农民培育,要继续依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新经济组织、农业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开展岗位培训、技术指导、技术交流、园区科技示范和成果展示得以推广;线上农民培育,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云平台等新兴平台,以融媒体、多媒体、微媒体和慕课等现代传媒手段,制作农民通俗易懂、易于操作的教学课件,打通农民获取信息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逐步完善乡村振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

4.4 “两头两尾”推进乡村振兴三产融合提档

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强调,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是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黑龙江全面振兴发展的重大举措,是黑龙江的希望所在。应通过抓好“两头两尾”这项系统工程[45],继续从水利、科技、农机、生态4个方面提升农业生产力,并以提高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水平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在“卖得好”提升价格基础上,倒逼带动“种得更好”,推动种植养殖达到绿色标准、有机标准直至欧盟有机认证标准,推动龙江由大粮仓变成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46];升级产业结构,狠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890亿元;大力推进“两牛一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科技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