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台县高原夏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与措施

2019-01-04殷爱玲

蔬菜 2019年1期
关键词:高台县高原农药

殷爱玲

(高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高台 734300)

甘肃省高台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游下段,南依祁连山脉,北靠巴丹吉林沙漠,全境海拔为1 260~3 140 m。近年来,高台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蔬菜兴农富农战略思维,将高原夏菜产业上升到全县发展战略性高度,制定了高台县高原夏菜产业发展规划,不断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的力度,推进了高原夏菜产业的新发展。

1 高台县蔬菜病虫害防治现状

1.1 蔬菜种植情况

2017年,高台县共落实高原夏菜种植面积0.96万hm2,20多个种类,200多个品种,包括甘蓝、花椰菜、芹菜、大白菜、娃娃菜、萝卜、青笋、辣椒等,总产量达51.07万t,实现产值3.39亿元。高台县在高原夏菜产业发展中,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狠抓产品质量提升。坚持以品牌拉动市场,以销售拉动生产,通过制定出台高原夏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加大高原夏菜“三品一标”认证力度、普及推广应用无公害有机肥和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总结推广配套栽培模式、建设蔬菜标准园等措施,加快蔬菜产业标准化发展步伐。坚持以绿色有机发展为导向,先后认证西葫芦、辣椒、茄子、大白菜等“三品一标”农产品51个。生产的“高台辣椒干”顺利通过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评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修定完善蔬菜生产技术标准规范12项,建成质量安全追溯点8个,培育出“康翠”牌蔬菜、“河西紫歌”圆茄等一批名、优、特蔬菜品种,有效带动了全县农业转型升级,为高台县蔬菜“走出去”奠定了基础。

1.2 蔬菜质量安全现状

县、乡检测机构依据农业部行业标准《蔬菜上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毒快速检测方法》(NY/T 448—2001)进行检测。2015年共抽检蔬菜样品921份,抽检蔬菜品种17种;所抽检蔬菜样品中合格样品921份,合格率为100%。2016年全年共抽检蔬菜样品57批次2 013份,抽检蔬菜品种16种;所抽检蔬菜样品中合格样品2 007份,不合格样品6份,合格率为99.7%。2017年全年共抽检蔬菜样品39批次2 015份,抽检蔬菜品种16种;经检测,所抽检蔬菜样品中合格样品2 013份,不合格2份,合格率为99.9%。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和蔬菜专业合作社抽检蔬菜样品114次4 286份,合格率100%。

高台县经过多年实践证明,通过综合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减少了农药用量、对天敌的伤害和环境的污染,蔬菜上农药残留量明显下降,蔬菜质量安全水平得到了提高,确保了消费者餐桌上蔬菜的安全。

1.3 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原夏菜产业的发展,高台县高原夏菜病虫害也呈现出逐年加重的趋势,一些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如土壤连作障碍、病虫抗(耐)药性上升、农药利用率不高、生态平衡破坏和环境污染、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等。蔬菜生产以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典型的小生产模式,种植随意性大,过量施用农药、化肥、激素等现象难以有效控制,造成有害残留物超标。这些都明显地制约着高原夏菜产业的发展。

2 高原夏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及措施

为了有效解决高原夏菜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高台县针对高原夏菜生产条件和栽培特点,大力探索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倡导绿色防控理念,在充分利用作物品种抗病虫性的基础上,综合应用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同时加强病虫害发生的预测预报,促进传统化学防治方法向现代绿色防控方向转变,实现了农药的减量化使用,大力促进农产品产量与质量安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形成。

2.1 生态调控技术

重点采取推广抗病虫害品种、优化作物布局、培育健康种苗、改善水肥管理等优良栽培措施,并结合作物间作套种、轮作倒茬等,改善病虫害发生源头及滋生环境,增强自然控害能力和作物抗病虫能力。

2.1.1 选用抗病虫品种

加强种子种苗的检疫工作,选择经过试验示范的抗病品种,淘汰连续种植多年的品种。针对高台县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降雨量少的特点,在品种选择上主要选取了耐旱、抗寒、抗病虫能力和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丰产优良品种。甘蓝重点推广了中甘21号、日本绿球等品种,花椰菜推广了雪狼湖、碧玉等品种,娃娃菜推广了高丽金娃娃、春玉黄等新品种,辣椒推广了陇椒系列品种。

2.1.2 培育壮苗

采用工厂化穴盘育苗方式,通过合理的温度、光照、水肥调控措施,培育出适龄无病虫害的壮苗,定植前再次对秧苗进行严格的筛选,大大减轻和推迟了病害的发生。

2.1.3 轮作倒茬

每种作物的茬口安排为与同类作物有3年以上的间隔期,不连续种植同科蔬菜,与葱、蒜类和豆科作物进行轮作。因为葱、蒜类作物在土壤中残留的大蒜素,对一些土传病害可以起到抑制或杀灭的作用,而豆类作物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可以培肥土壤,从而减少肥料的使用。

2.1.4 科学、平衡施肥

蔬菜根系浅、产量高的特点决定了蔬菜栽培时要求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5%~2.0%或更高的土壤才能满足蔬菜生长发育要求;因此,大量施用有机质含量高的基肥对蔬菜尤为重要,且要年年施,无可代替。另外,根据蔬菜需肥量大、耐肥能力强的特点,需增施农家肥、重施有机肥,鼓励当地企业利用沼渣、沼液生产的有机肥,其不仅改善土壤结构,避免沤根,还可增强根际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并大大减少枯萎病的发生。同时,大力推广配方施肥,不仅可以改善土壤营养状况,而且能使蔬菜作物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提高产量。

2.2 理化诱控技术

重点推广利用昆虫信息素(性诱剂)、杀虫灯、诱虫板(黄板、蓝板)防治蔬菜上的害虫。

2.2.1 黄、蓝板诱杀

利用昆虫的趋色性特点,悬挂黄、蓝板诱杀虫蝇,黄板可减少蚜虫、斑潜蝇和白粉虱的危害,蓝板可有效防治蓟马。

2.2.2 灯光诱杀害虫

近3年来,陆续引进推广使用杀虫灯260盏,在绿色蔬菜产业园区、蔬菜种植基地和农产品安全监管示范乡镇安装。2016—2017年连续2年在绿色蔬菜产业园区对杀虫灯诱杀害虫的种类、数量及控害效果进行了试验示范。每年6—9月定人、定期对绿色蔬菜产业园区60盏杀虫灯进行监测。通过将小菜蛾、小地老虎、斜纹夜蛾、金龟子及其他害虫的防控效果与对照区进行比较,发现安装了杀虫灯的区域植株被害率比对照区降低了37%,虫蛀率比对照减少了29%。

2.3 生物防治技术

重点推广应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关键措施。积极推广植物源农药、农用抗生素等生物生化制剂应用技术。

2.3.1 以虫治虫

保护天敌,利用有益天敌防治病虫害。有益寄生性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线虫;捕食性天敌,如瓢虫、蜘蛛等。

2.3.2 以菌治菌

以菌治菌技术主要是采用微生物在代谢中产生的抗生素来消灭病菌。目前,赤霉素、阿维菌素、多抗霉素等生物抗生素农药已在高台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加大宣传,让更多农户了解到利用生物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不仅不会对蔬菜产生污染,还可提高作物的抗病虫能力。鼓励农户优先选用生物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如农抗120、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

2.3.3 以菌治病虫害

采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绿僵菌防治菜青虫,颗粒体、多角体病毒防治小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目前,高台县苏云金杆菌、白僵菌应用较广。

2.3.4 植物源农药

利用植物源农药防治害虫,如狼毒素、苦参碱、烟碱等。

2.4 科学用药技术

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加强病虫测报工作。认真开展病虫害调查,及时准确预报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和发展动态,正确指导农户防治。2017年,通过12316短信平台共发送关于病虫害发生动态和防治方法的短信26条,接收人数达42 600人(次);编写《病虫情报》8期,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及时向农户发送。在病虫害无法控制时,及时合理选择对主要防治对象有效的低风险农药品种,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严格按照农业部制定的《部分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的要求合理搭配、交替使用农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通过合理使用农药,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农药使用造成的负面影响。加大专业化统防统治力度,依托植保专业合作社等防治机构,以连片蔬菜作物品种开展统一防治,同一地区的同一个品种力争在1 d内完成防治工作,并保证防治效果。2017年,全县高原夏菜统防统治面积达到0.53万hm2。

3 展望

高原夏菜利用高海拔地区夏季冷凉的优势,生产出南方高温季节无法生产出的蔬菜品种。随着在南方市场冷凉型蔬菜的热销,高原夏菜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绿色发展和高品质发展也受到了高度重视。为适应现代化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提升农作物病虫灾害防控能力和水平,减少环境污染,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高台县将继续以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为宗旨,以“提高防效,减少用药,降低成本,保障生产”为目标,按照“政府支持、农民自愿、市场运作”的原则,优化技术、创新服务、规范管理,积极稳妥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集成推广优质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绿色生产技术模式,用健康的土壤、绿色的技术生产出最优质的蔬菜产品。

猜你喜欢

高台县高原农药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快乐教育 寓教于乐 健康成长——高台县第一幼儿园幼儿快乐活动侧记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立足底线求突破 交人民满意的答卷——高台县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让童年在游戏中精彩绽放——高台县南苑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侧记
践行幸福教育理念 成就乡村少年梦想——高台县新坝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