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矮生豇豆新品种“长秆矮豇”的选育

2019-01-17缪其松孙菲菲

蔬菜 2019年1期
关键词:豇豆区域试验粉剂

王 强,缪其松,王 夏,孙菲菲

(南京蔬菜科学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42)

目前的矮生豇豆品种,花梗短而细,对豇豆的支撑作用有限,由于豇豆豆荚较长,在生产过程中容易造成豇豆拖地,影响其品质和产量。长秆矮豇是针对矮生豇豆普遍存在的问题而研发的新一代豇豆品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310675911.X);花梗长而硬,对豇豆荚起到强烈的支撑作用,豇豆荚在整个生长期间基本不拖地,便于采收,提高了豇豆的品质和产量。

1 选育过程

2010年上半年根据矮生豇豆的育种目标,选择架豇豆品种和矮生豇豆品种为亲本,正反杂交,选配杂交组合16个。采用常规育种方法,2010年下半年—2013年上半年进行自交、分离、提纯到第6代,性状表现趋于稳定。在选育过程中发现,以架豇豆自交系cg-1-3为母本,以美国无支架豇豆为父本的组合,其中一些自交分离后代表现突出,尤其是代号为a-3-2-5-4-2-1的株系,表现矮生、丰产、油绿荚,抗病性较强,尤其花茎长约40.0 cm、粗0.6 cm,超过豇豆荚的长度。2013下半年—2014年上半年自交提纯到第8代,经过2014—2015年2年品种比较试验,将筛选出的最优株系a-3-2-5-4-2-1-5-1正式定名为“长秆矮豇”,并繁殖原种和生产种。2015—2016年进行了生产试验。2016—2017年进行了区域试验。

2 选育结果

2.1 丰产性

2.1.1 品比试验

2014—2015年在南京市蔬菜科技园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对照品种为美国无支架豇豆,采取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5 m2,大小行栽培,大行70 cm,小行50 cm,株距25 cm;每小区种植40穴,每穴播3~4粒种子,每穴保苗2~3棵;小区两端设保护行;栽培管理按照当地较高水平进行。

试验结果显示(表1):在2014年秋季,长秆矮豇667 m2产量比对照增产19.3%,在2015年春季,长秆矮豇667 m2产量达1 590.1 kg,比对照增产23.5%。在2014年秋季和2015春季品比试验中,平均每667 m2产量达1 519.3 kg,平均比对照美国无支架豇豆增产21.4%。

表1 品种比较试验产量结果

2.1.2 生产试验

于2015—2016年在南京市蔬菜科技园进行生产试验,对照品种为美国无支架豇豆,大区面积300 m2,大小行栽培,大行70 cm,小行50 cm,穴距25 cm,每667 m2种植约4 300穴,每穴播种3~4粒种子,每穴保苗2~3棵。栽培管理按照当地较高水平进行。

生产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2015年秋季长秆矮豇667 m2产量为1 113.0 kg,比对照增产9.1%;2016年春季长秆矮豇667 m2产量为1 238.0 kg,比对照增产18.2%。在2015年秋季和2016春季生产试验中,平均每667 m2产量达1 175.5 kg,平均比对照美国无支架豇豆增产13.7%。

表2 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2.1.3 区域试验

于2016—2017年在南京市蔬菜科技园、江阴市蔬菜副食品技术推广站试验基地、常州市菜根谭农业科技园进行区域试验,对照品种为美国无支架豇豆,大区面积200 m2,大小行栽培,大行70 cm,小行50 cm,穴距25 cm,每667 m2种植约4 300穴,每穴播种3~4粒种子,每穴保苗2~3棵。栽培管理按照当地较高水平进行。

区域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在2016年秋季区域试验中,平均每667 m2产量达1 071.7 kg,平均比对照美国无支架豇豆增产11.9%;在2017春季区域试验中,平均每667 m2产量达1 229.7 kg,平均比对照美国无支架豇豆增产17.9%。

表3 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2.2 抗病性

于2014—2015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生长中后期考察抗病性,如表4所示:对于锈病抗性,长秆矮豇在2014年秋季和2015年春季的病情指数分别为8.4和12.6,平均病情指数为10.5,而对照美国无支架豇豆的病情指数分别为9.00和16.10,平均病情指数为12.55。对于叶斑病抗性,长秆矮豇在2014年秋季和2015年春季的病情指数分别为4.20和6.70,平均病情指数为5.45,而对照美国无支架豇豆的病情指数分别为5.3和8.5,平均病情指数为6.9。长秆矮豇锈病和叶斑病的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10.5和5.45,整体低于对照(12.55和6.9),其抗病性要好于对照品种美国无支架豇豆。

表4 抗病查结果

2.3 品质

2014年秋季品质调查结果如表5所示,长秆矮豇品质综合评价为上等,对照美国无支架豇豆品质综合评价为中等,长秆矮豇的品质要优于对照品种美国无支架豇豆。

3 品种特征特性

长秆矮豇矮生,中晚熟,短缩茎至15节左右停止生长;生育期约90 d;荚长30~40 cm、粗0.7~0.8 cm,单荚质量为12~16 g,长圆条形,每荚籽粒数为9~12粒;荚形整齐,豆荚肉质脆嫩,纤维少,味甜,品质优;荚油绿色,不易鼓籽,种子红褐色,生长后期不易早衰,667 m2产量1 300 kg左右,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花梗长而硬,长度大多数在35~45 cm,高于豇豆长度和植株叶片高度,对豇豆荚起强烈的支撑作用,保证豇豆在整个生长期间基本不拖地,便于采收。具有适应性广,优质、丰产、省工省本等特点(图1)。

表5 品质调查结果

图1 田间长秆矮豇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整地施肥

选择肥沃的土壤,忌重茬,及早翻耕晒垡。播前施肥、整地、做畦,667 m2施腐熟有机肥2 000 kg作基肥,旋耕入土。深沟高畦,以利降渍,沟深30 cm,畦宽2 m。

4.2 播种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播期为3月下旬—7月下旬。每667 m2用种量2 kg 。株距为25~30 cm,采用大小行,大行70 cm、小行50 cm,穴播,667 m2种植4 000~4 500穴,每穴播3~4粒种子。采用划浅沟、浇底水、播种后覆盖籽土、贴地盖地膜或遮阳网。一般2~4 d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时揭除地膜或遮阳网,间去弱、小、病苗,每穴留2~3株。出苗后,如遇高温,早晚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4.3 水肥管理

肥水管理的原则是前期防止茎叶徒长,后期防止早衰。苗期追肥1~2次,浇施0.1%尿素+0.1%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开花结荚期追肥2~3次,每次667 m2穴施复合肥(N+P+K≥25)10 kg。开花结荚期需水较多,应保证水分供应。每次追肥后,充分浇水以利吸收。整个生长期间遇雨造成田间积水,应及时排水,以免烂根、掉叶、落花。

4.4 病虫害防治

豇豆的主要病害有锈病、白粉病、叶斑病、根腐病;虫害有豆荚螟、地老虎、潜叶蝇和蚜虫。锈病可喷50%硫磺悬浮剂2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防治;白粉病可用42%粉必清悬浮剂600倍液或80%硫磺400倍液+72%苯噻霜脲氰600倍液混合喷雾防治;叶斑病可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根腐病可用75%敌克松可溶性粉剂800倍液防治。豆荚螟可用5%锐劲特10 mL对水15 kg或溴氰菊酯2.5%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在7:00—9:00喷花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可用炒香的生麸混合敌百虫于傍晚撒施在田间周围诱杀防治;潜叶蝇可喷施48%乐斯本乳油600~800或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防治,蚜虫可每100 m2喷施10%吡虫啉粉剂3 000倍液或联苯菊酯10%乳油3.4~6.0 mL对水7.5~15.0 kg喷施防治。

4.5 采收

结荚初期每隔2~3 d采收1次,结荚盛期以每天采收为宜。采收时要细心,不要生拉硬拽,避免碰伤或碰掉花序上的花芽,以增加结荚数,提高产量。

猜你喜欢

豇豆区域试验粉剂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粉剂灭巢法毒杀红火蚁
豇豆先生变魔术
豇豆魔王
清淡豇豆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腌酸豇豆
粉剂农药使用两大误区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种区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