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托克逊县喀拉克孜勒金矿成因浅析

2019-01-04

中国金属通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热液金矿矿床

贾 涛

(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研究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1 矿区地质特征

喀拉克孜勒金矿床位于位于哈萨克斯坦古洋板块之准噶尔微板块与塔里木古陆板块碰撞对接带南侧,属塔里木北缘活动带(II级)的南天山古生代陆缘盆地(III级)之北缘,向北与萨阿尔明——库米什古生代沟弧带接邻,成矿带隶属于铜花山克孜勒塔格金、铜、铁钴、铅锌、锡多金属成矿带[1,2]。

研究区出露地层有上泥盆统破城子组(D3pl)、下石炭统卡拉塔格组(C1kt)及第四系。

矿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断裂构造可分为三组,北东向断裂、北西向断裂和北北西向断裂。

研究区岩浆岩以黑云角闪石英闪长岩、灰色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和肉红色中粒斑状二长花岗岩为主,其中肉红色中粒斑状二长花岗岩是金矿体的主要围岩。基性脉岩比较发育,矿体主要分布在破碎蚀变的基性岩脉中[3]。

喀拉克孜勒金矿床,矿体主要呈脉状,有分支复合和鹏大狭缩现象,矿体主要产于花岗岩体内的基性沿脉中[4]。

矿石结构以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包含结构等为主。矿石构造主要为块状构造。

矿石中矿物组分比较简单,金属矿物主要以自然金为主,黄铁矿、褐铁矿较多,可见有少量的磁铁矿,其它很少见;脉石矿物主要为中性斜长石和角闪石,次要矿物为石英、绿泥石、方解石和绢云母,少量的钠长石。

主要矿化类型为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围岩为肉红色花岗岩,含矿岩石为破碎蚀变基性脉岩。基性脉岩中的金矿化围岩蚀变主要表现为硅化、黄铁矿化、高岭土化、褐铁矿化、绿帘石化、碳酸岩化等,其中硅化、黄铁矿化、碳酸岩化与矿化有直接的关系。

根据光片、簿片鉴定结果统计,矿床的矿石中矿物共有12种,其中脉石矿物有8种,金属矿物有4种。

矿石中矿物组分比较简单,金属矿物主要以自然金为主,黄铁矿、褐铁矿较多,可见有少量的磁铁矿,其它很少见;脉石矿物主要为中性斜长石、角闪石和和石英,次要矿物为次闪石和绿泥石,含少量的方解石、绢云母和钠长石。

根据20件含金样品金矿物赋存状态成果的统计,金矿物主要以裸露和半裸露自然金形式出现,占91.02%;次为铅锌铜硫化矿物包裹金,主要为黄铜矿包裹金占4.19%和碳酸盐包裹金间占2.53%。

2 矿床成因

2.1 成矿物质来源

矿区的古构造环境为东阿莱—哈尔克古生代复合沟弧带,大陆长期风化形成大量分散的含金物质,随河流搬运海中,为成矿提供了最初的金源,形成含金背景值较的矿源层上泥盆统破城子组,与新疆东天山岩石丰度值(张良臣,2006)对比金的富集指数为1.76。

2.2 构造与成矿的关系

基性脉岩中的蚀变破碎带是金的成矿带,金矿体或矿化体均沿该带分布。

基性脉岩的蚀变破碎带,是富含各种有用组分的成矿热液迁移富集成矿的有利场所。

2.3 蚀变类型及其强度与矿化的关系

在大量坑道样品和钻孔岩芯观察和室内系统的岩石薄片鉴定的基础上,并将热液蚀变类型及其强度与矿化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孔雀石化与矿化正相关,孔雀石化越强金矿品位越高。

2.4 矿床的形成演化过程

初步认为本矿床的形成演化过程及其矿质沉淀机制如下:

金矿的形成:首先是矿区的古构造环境为东阿莱~哈尔克古生代复合沟弧带,大陆长期风化形成大量分散的含金物质,随河流搬运海中,为成矿提供了最初的金源,形成含金背景值较的矿源层上泥盆统破城子组,后期酸性侵入岩侵入于“矿源层”后,随着岩浆热液的广泛活动,使矿源层中分散的金活化,运移,并随热液不断运移,金不断富集,为成矿创造了良好条件,随后基性脉岩随裂隙侵入于花岗岩中,在后期构造应力作用下,岩石发生破碎,地壳深部的含矿热液沿着基性岩脉中的破碎带上升,在适当的部位富集成矿,矿源层、岩浆岩和构造“三位一体”属蚀变岩型金矿。

新疆托克逊县喀拉克孜勒金铁矿,矿床成因属典型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

3 找矿标志

(1)上泥盆统破城子组为含金背景值较高的矿源层,为成矿提供较丰富的矿源,金元素化学异常是直接找矿标志。

(2)华力西中~晚期酸性侵入岩,包含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钾质花岗岩、花岗斑岩和闪长岩侵入体,为成矿提供了热源、热液和部分矿质,促进矿源层中分散的金活化、迁移,并使围岩产生多种热液蚀变,金随着黄铁绢云化,磁铁绿泥石化和硅化而逐渐富集,为成矿提供了条件。

(3)构造是控制的重要因素,矿体则形成于破碎蚀变岩中。成矿热液沿构造带运移,形成了蚀变矿化带,大型韧性剪切带,走滑长,切割深,有利于成矿热液的运移;而金矿体则多富集于岩石破碎的有利空间,随着热液蚀变和矿源冷凝而形成破碎蚀变岩型金矿。蚀变基性岩中褐黄色构造破碎蚀变带是找矿有利部位。

(4)破碎蚀变的基性岩脉。

(5)硅化(石英细脉发育)、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孔雀石化明显的地方。

4 综上所述

(1)矿区的古构造环境为东阿莱—哈尔克古生代复合沟弧带,大陆长期风化形成大量分散的含金物质,随河流搬运海中,为成矿提供了最初的金源,形成含金背景值较的矿源层上泥盆统破城子组,与新疆东天山岩石丰度值对比金的富集指数为1.76。

(2)后期酸性侵入岩侵入于“矿源层”后,随着岩浆热液的广泛活动,使矿源层中分散的金活化,运移,并随热液不断运移,金不断富集,为成矿创造了良好条件。

(3)矿区内近南北向的韧性断裂以及其内填充的基性沿脉为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储矿空间。

(4)通过对1号、2号、3号金矿体基性沿脉的破碎蚀变以及矿体品位的变化特征,并且喀拉克孜勒金矿床平均品位17.56g/t,单样品最高品位359.00g/t,推断该金矿形成不是单次含矿热液活动的结果,而是经过多期多阶段成矿活动叠加的结果。

(5)研究区所有金矿体均受北北西相断裂构造控制,构造控矿明显。

(6)通过金矿成矿特征分析得知喀拉克孜勒金矿床既有含金背景值较高的矿源层;又有后期中酸性侵入体提供热源和热液,促使分散的金质迁移和富集;还有构造破碎带等良好的储矿空间,利于金矿的富集和储存。此“三位一体”属典型的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

(7)研究区具有良好的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找矿潜力,建立了研究区金矿找矿模式,提出了金矿成矿预测区。

猜你喜欢

热液金矿矿床
毕力赫金矿中深孔复杂地层钻探施工技术
西藏甲玛矿床中高硫化脉的发现与意义
构造叠加晕找矿方法在青海哈西哇金矿床深部找矿预测中的应用
构造叠加晕法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以河南小秦岭杨砦峪金矿床S60号矿脉为例
鄂东南大箕山铜矿床成因:来自流体包裹体及H-O-S同位素的证据
无人化智能装备在大尹格庄金矿的应用
西岭金矿——中国最大单体金矿
热液锆石鉴定特征及在热液型金矿床年代学研究中的应用
河南省灵宝秦南金矿区金矿成因分析
蒙面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