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血管疾病急诊临床救治的疗效观察
2019-01-04于还晓
于还晓
(长春市第二医院急诊科,吉林 长春 130000)
心血管疾病为临床常见循环系统疾病[1],其临床发病群体以老年人为主,病情发展较快,属于突发性疾病,发病时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则可能出现死亡,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临床发病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因此,临床医学应加大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研究力度,本文主要探讨心血管疾病急诊临床救治的临床治疗效果,主要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70例在我院就诊的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35例,参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32~75岁,平均(46.8±5.2)岁;研究组男2 1例,女1 4例;年龄33~7 2岁,平均(47.2±3.9)岁,患者均确诊心血管疾病,排除精神疾病、药物过敏以及其他严重病症疾病患者。基线资料使用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参照组:参照组行常规临床治疗,医护人员详细记录患者病情体征,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患者血压,同时给予患者营养护理,若发生并发症,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叮嘱患者多休息,适度锻炼身体,保证充沛精力,治疗时长2周。
(2)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行个性化针对治疗,医护人员通过掌握患者全部的病情资料,观察患者生理指标,为其制定合乎自身状况的个性化针对治疗方案,改善患者心功能,调整血压,改善机体微环境,给予患者个性化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营养护理以及药物护理等,从多方面予以优质护理,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给予运动饮食干预的同时,使用苦碟子注射液10 mL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150 mL[2],静脉滴注,一天一次;20 mL丹红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同样进行静脉滴注,一天一次,连续治疗2周。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心脏复跳[3]等其他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显效:患者临床病症消失,心功能恢复级别≥2级;有效:临床病症明显改善,心功能恢复级别<2级;无效:临床症状未出现改善或者病情恶化。治疗有效率为显效例数与有效例数占总例数百分比。
1.4 统计学方法
组间检验运算以统计学软件包(版本:SPSS 20.0)进行辅助,经t检验和x2检验,对应以(±s)、(n)%表示,当P<0.05,则表示组间所得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并发症等情况对比
35例参照组,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20.00%,15例心脏复跳,心脏复跳率42.86%;35例研究组,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5.71%,27例心脏复跳,心脏复跳率77.14%,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心脏复跳情况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35例参照组,14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治疗有效率82.85%;35例研究组,21例显效,12例有效,2例无效,治疗有效率94.26%,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心血管疾病属于临床急症,病情发生突然,临床医师需要在患者就诊后快速准确诊断其病情,及时实施有效的抢救措施。由于心血管疾病病情变化迅速,医生很难在短时间透彻深入的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无法准确预测其器官损伤程度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同时,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复杂,稳定性不高,对临床医师的临床治疗水准以及操作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内科医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保证其实际诊治时短时间内判断患者病情,减少误诊、漏诊情况发生。
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医师应秉持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重视心血管疾病治疗,提高医患沟通能力,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严格指导内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保证对患者病情保持实时观测,把握患者的发病规律以及发病时间,及时反映患者病情变化,减少病情发作到展开治疗的时间延误,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有效实施个性化针对治疗。研究证明,苦碟子与丹红有效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功能,保持血压稳定,有效帮助患者活络通脉、活血化瘀,临床治疗中结合两种药物明显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避免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并发症,显著降低患者左心室充盈压[4],缓解肺部充血症状。本次研究中,参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行个性化针对治疗,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临床治疗中,个性化针对治疗疗效显著,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心功能,缓解病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