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学生品德教育中的“体验—感悟”模式实践
2019-01-03陈家兰
陈家兰
【摘要】品德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特殊学生的教学更是起着关键性作用。特殊学生由于心理、生理的缺陷在实施品德教育的时候更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为特殊学生之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智障学生 品德教育 体验感悟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7-0075-01
在智障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家长源于孩子身体上的缺陷对于孩子往往会比较迁就,严格要求的比较少,对于在成长过程中的行为,也大多是顺应和放纵,容易造成不良道德的养成。家长的行为给特殊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挑战,作为特殊的教育工作者,对学生不同的情况更要实现个性化教育,用体验的过程引导学生的行为,促使他们养好良好的品德,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抽象的道德概念形象化,让学生在体验中直观的感受
对于智障学生群体来说,对于事物的正确判断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将比较抽象的道德观进行想象化,将学生往正确的行为行动上去引导,通过情景的创设,让智障学生进行直观的感受,让他们能够清楚的明白正确的行为,对于正确的道德观有一个观念,引导他们向正确的道德观的方向进行发展,就比如说在开展班会活动的时候,我们以助人为乐进行举例说明,首先教师对于助人为乐的情景进行创设和模拟,对于助人为乐的故事进行现场的演绎,选择一个学生扮演需要帮助者,另外一个学生扮演帮助他人者,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对于角色进行自主的挑选,经过现场的实景演绎之后,去聆听每一个学生的感受,在教师的反复点评和讲解中,在学生的听、看、自身的感受中、在整个的体验过程中,抽象的道德概念被行为演绎出来,被语言表达出来,道德观念更加的生动化、形象化、学生对于正向的道德观更加容易掌握和理解,通过分享智障学生也能感受到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所收获的快乐,从此助人为乐的种子也埋在了他们的心里[1]。
二、在日常的活动中培养智障学生的道德品质
理论性的知识对于日常的学生来讲是非常普遍的,但是对于智障学生来说,会有很大的压力,因此理解反应能力的受限导致他们对于理论性的知识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以活动的形式更加容易让智障学生接受和理解,对于理论的道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比如说在学到保护环境这一课中,学生对于保护环境的理论知识是没有什么概念的,那么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做游戏,让一部分的学生去扮演自己喜欢的植物,女生可以在头上系上漂亮的花朵,男孩子的头上可以系上小草,让其中一部分的小朋友来参观花园,在参观的时候如果学生看到自己喜欢的植物就可以把他带回家,等到所有的学生都参观结束之后,让摘花回家的那一部分学生对于现在的花园进行评价,可以采取下面对话的模式:
同学们,现在这个花园还漂亮吗?
不漂亮了!
为什么不漂亮了呢?
因为没有花朵和小草了。
那如果是因为我们喜欢就把它摘回家,就像我喜欢你的头发,就拽你的头发一样,你会不会感觉到疼呢?
会。
对的,花草植物对于我们来说也是有生命的,当我们摘掉了美丽的花朵和小草,它会感到疼痛,会哭泣。
因此当学生有了切身的感受之后,对于爱护花草,保护环境就有了实际行为的理解,进一步将我们不能因为喜欢就私自把它放在自己的家里面,把它放在花园里面大家一起分享的感觉会更好,在活动中不断的进行渗透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实行[2]。
三、严格要求自己,教师做好榜样
在智障学生的教学工作中,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因为特殊学生的自主意识比较差,容易受到周围人或事物的影响,因此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是为学生树立良好道德行为的关键和榜样,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教师既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又要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比如说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那么当教师看到路边有垃圾,或者是班级里面的卫生不好的时候,就要自己动手去做,让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学生看到了教师的言行,会参照教师的行为去要求和约束自己。因此曾经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做出的比喊出的更加有分量,当教师在日常的教育中做好了自身的榜样性,当学生看到了正確的行为,就会间接的影响到学生的行为,让他们跟随教师的行为养成一个良好的品德习惯,让学生对于良好的品德有一个概念,并通过学习和生活中时时刻刻的体验去进行总结,让智障学生在不断学习中有深刻的感悟,有了感悟才会引发思考,对智障学生的成长起着关键性作用。
总结:
智障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源于生理、心理的缺陷,导致了他们不能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思想和接受能力,所以智障学生的教育在现代的学校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结合智障学生的特点,通过体验的教学模式让智障学生能够更好的对于良好品德的理解,促进智障学生日后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不断体验中去学习,在不断感悟中去成长。
参考文献:
[1]胡海静.特殊教育学校思想品德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华夏教师,2018(36):40-41.
[2]徐亚琴.浅谈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声卷2)[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