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背景下常德高腔的传承与发展
2019-01-03袁先平
袁先平
摘 要:常德高腔是湖南省传统戏曲剧种,有着独特的音乐风格和魅力,也是地方特色文化的有机载体,为中国戏剧声腔研究提供着鲜活的材料。本文分析了现代化进程中常德高腔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困境,以及造成传承困境的主要原因,重点讨论了新文化背景下促进常德高腔传承与发展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文化背景 常德高腔 传承困境 有效策略
新文化背景是指在全球化、信息化、城市化發展进程中产生的一种多元文化环境,也是现阶段传统文化传承不得不面对的新环境。新文化背景为人们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以及新的流行文化,在此背景下成长的新一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有着不一样的看法,通常表现为缺乏文化遗产传承意识、不了解传统文化等,这使得地方特色文化遗产常德高腔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传承困境。现如今,如何促进地方特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已经成为最受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现代化进程中常德高腔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困境
新文化背景下,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现代化进程也逐渐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同时多元文化以及现代流行文化对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化工程,目前由于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常德高腔传承面临着以下困境。
(一)缺乏传承主体
常德高腔的传承关键在于传承主体,而造成缺乏传承主体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现代文化发展冲击以及文化传承教育缺失。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思想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变化最为明显的就是年轻人的思想。大多数年轻人偏好于新鲜的流行元素,对现代城市中的流行文化充满着向往,而对当地特色传统文化表现冷漠,缺乏重视。这一情况下,年轻传承主体大量流失,导致了常德高腔文化遗产出现了后继无人的传承困境。之所以会出现这一困境,应当从社会风气与教育理念的角度进行分析,首先,有一部分人认为“金钱”是衡量事物价值以及体现自身能力的唯一标尺, 将传统文化也归类到“金钱价值”的行列,利用传统文化获取不合理的经济收益。如,部分旅游商为了得到更多的收入将地方特色文化进行改造,满足游客不切实际的幻想,严重影响了地方特色文化的可开发性、可持续性,同时多数游客也将重点放在表演形式上,未能深层次地了解文化内涵与文化精神。其次,现如今部分学校的教育理念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仍旧将教育重心放在基础课程的提升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少之又少,而学校繁重的课程与学习任务也限制着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更不用说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了。
(二)传统文化记忆流失
传承人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在文化发展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他们不仅掌握着相关的文化知识与精湛技艺,也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是现代社会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主要载体。常德高腔文化遗产传承人大多年事已高,尽管现在已经重视起年轻一代传承人的重要性,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年事已高传承人关于传统文化的记忆会逐渐消失,导致部分知识以及技艺未能充分地传给下一代,造成传统文化大量流失的现象。而年轻一代传承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如老年传承人,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升自身的能力。此外,传承人数的逐年减少也是现阶段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问题,这一问题的发生降低了传统文化延续与传递的可靠保证性,也严重影响了传统文化传承的完整性与有效性。
(三)传承方式遭遇挑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地方特色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现代文化之间的交流日渐频繁,在这种情况下合理且科学的文化交流会促进当地传统文化的发展,而不合理的文化交流则会对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如部分强势的现代流行文化以其强大的经济优势以及流行时尚感,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产生着一定的影响,这一影响会直接导致传统文化传承意识的减弱,也会造成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变迁。同时,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播还局限于口传心授、举办活动、表演节目的方式,很少在互联网以及媒体上进行推广,使传统文化“养在深闺人未知”。
二、地方特色传统文化传承困境的主要原因
新文化背景下,造成地方特色传统文化传承困境的原因有多种,最为主要的原因分为生活方式的改变与自我更新能力不足两大方面。生活方式的改变与文化交流有所关联,现代化的到来为人们带来了更多文化,打破了传统文化在区域内的“封闭式”传播,从本质上来说地方传统文化发展的固有环境已经不复存在。自我更新能力差主要体现为传承途径单一与内容缺乏新意,目前仍旧使用着“一带一”师徒传承或者家族传承,并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使下一任传承者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与技艺,未能适应时代的潮流做到与时俱进,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传承缺乏活力与后劲的现象。另外,常德高腔经典剧目在内容与表演形式上缺乏新意,在表演过程中未能合理地融入一些新的时代元素,大多内容出现次数过多且一成不变,不能满足新时代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精神需求,而这种缺乏新意的内容与表演形式会直接影响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新文化背景下促进常德高腔传承与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拓展媒体渠道,加大常德高腔的宣传力度
文化遗产的传承不能停留在口耳相传的阶段,仅仅依靠书籍、报刊等已经不能实现有效大范围的宣传。因此,应当以广播、互联网、电视节目等渠道为主,将常德高腔独特的风格以及魅力充分展示在大众面前,使他们可以更加直观且清晰地了解并认知常德高腔。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可以针对特色文化建立相应的网站,全面介绍特色文化的历史发展,并积极录制文化活动的相关视频,上传至网站,提供免费播放与下载的服务,为常德高腔的传承与发展创设有利条件,使常德高腔可以在网络环境中得到大众的普遍认可与欢迎。除此以外,相关部门还可以开展走访调查活动,将调查群体定位在普通群众、民间艺人、文化传承人,采取座谈交流会以及视频记录的方式,充分了解不同群体对常德高腔的看法,再借助数字信息技术合理保存走访数据,并建立特定的数据资源库,为后续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强传承教育,唤醒年轻一代的传承意识
新文化背景下,西方文化以及现代流行文化已经深入各个领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使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现如今,常德高腔传承主题的缺乏已经成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可以从教育抓起,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重视,进而唤醒他们的传承意识与传承自觉。首先,应当与学校展开合作,在校内组织弘扬常德高腔的文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以新颖的活动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2018年在武陵区卫门口小学启动了“戏曲进校园”的活动,教育学生传承地方传统文化就是了解家乡的最直接表现,也是最触动人心的爱国情结,以折子戏《霸王别姬》为主为学生讲解了大量的戏曲知识,并通过知识问答的形式增强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常德高腔的魅力。其次,应当重视高校教育中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开展艺术活动以及开设相关课程逐渐巩固地方特色文化在年轻一代心中的地位,并使他们明确常德高腔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例如,在湖南文理学院演艺中心开展了常德高腔展演活动,老、中、青艺术家同台献艺,以《狸猫换太子之断太后》《秋江》等近十台经典剧目,充分展示了常德高腔的独特艺术魅力,潜移默化地唤醒了年轻一代对常德高腔的传承意识。最后,应当结合新时代学生爱好网络这一特点,将先进的网络技术运用到教育中,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常德高腔艺术表演的再现,使学生直观且清晰地了解常德高腔,同时也使常德高腔有了更加完整的保存和传承。此外,还可以开展关于常德高腔的网络选修课程,增强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认知,进而达到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目的。
(三)加强对外合作,推动特色文化的品牌化发展
结合当地旅游产业进行传统文化的大力宣传,是新文化背景下扩大地方特色文化知名度的有效途径之一。湖南常德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桃花源、花岩溪、诗墙公园都是风景优美且富有特色的旅游景点,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在这些旅游景点开展活动或者以散发宣传册、张贴广告的形式,使更多的人了解到常德高腔,并进一步提升本地群众对地方特色文化的热爱。另外,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背景下,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对外合作,通过加强与媒体、旅游业、网络平台等多方面的合作,展开对外的大力宣传,在新型多元文化舞台上站稳脚步。从地方传统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对外合作就是指将地方传统文化自身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文化知识以及文化内涵,与其他受到大众欢迎的新文化接轨,拓展与此类文化的合作空间,使地方传统文化能够在大范围内得到人们的充分了解与喜爱。地方特色文化的宣传已经成为相关部门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以媒体宣传、电视节目宣传、大型文艺活动宣传等为主,吸引到更多的常德高腔爱好者与传承者,使得当地群眾对常德高腔文化遗产有更加全新的认知,感受到常德高腔文化遗产的魅力和色彩,逐渐使得常德高腔文化遗产的传承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常德高腔文化遗产是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最鲜活的表现形式,也是文化发展进程中保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因此,必须要充分认识到现代化进程中常德高腔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困境,并从多个方面做起,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内涵,采取有效策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从而进一步促进其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柏贵喜.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及其建构——基于系统论、控制论的视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38(05):62—67.
[2]徐贵华,赵光勇.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路径探析[J].中华武术(研究),2012,1(01):51—53.
[3]何敏学,宋强,姜勇.文化同质化背景下我国武术文化的教育传承[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04):54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