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方向

2019-01-03孙思逸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逆旅海子徐志摩

孙思逸

向往

——只看一般梦意阑珊

我经常会想,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作为我的偶像?是能被历史留住的人,还是那些能被文坛留住的人?后来我才明白,那些真正追求着自己心中方向的人,才会在不经意间,在后人眼中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

林徽因在《悼志摩》中回忆,徐志摩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曾发生过一件趣事。据当时徐志摩的同学、林徽因的姊丈温君源宁回忆,有一天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忽然他听见有人猛敲他的房门,外边跳进一个被雨淋得全湿的客人,不用说,他便是徐志摩。他一进门一把扯着源宁向外跑,说:“快来,我们到桥上去等着。”这把源宁怔住了,他问徐志摩在这大雨里等什么,徐志摩睁大了眼睛,孩子似的高兴地说:“看雨后的虹去。”源宁说他不去,并且劝徐志摩趁早将湿透的衣服换下,徐志摩不等他说完,一溜烟地自己跑了!后来林徽因好奇地问过徐志摩这故事的真确,他笑着点头承认这全段故事的真实。她问徐志摩立在桥上等了多久,看到虹了没有。徐志摩说记不清,但是他真的看到了虹。林徽因诧异地打断他对那虹的描述,问他怎么知道准会有虹的。他得意地笑答说:“完全是诗意的信仰!”

因为这个故事,徐志摩在我的脑海中便是一副孩子样的。他的脸上始终挂着孩子般的、纯真的笑,他的眼睛里定是盛满了诗意——那种天真的、痴情的,不含着一丝矫伪的诗意!兴奋起来的时候,那眼睛便会睁大,露出孩子一般的高兴。他的步伐有时是沉稳的,但是若是叫他见了什么新奇的事,他准会撒开步子跑起来的,没有任何保留。我心中的徐志摩便是这样的一个人。认真地读徐志摩的许多诗歌,你会发现他有太多迷茫。对生命的茫然,对爱情的茫然,对世界的茫然。但唯有一个,他无比坚定,那便是所谓的诗意的信仰。他为了这样的信仰,为了那样想飞的夙愿,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生命来赌,最后,在货机从高空坠下的那一刻,时间定格。

若说真有那么一条关于诗意的路,海子也必定是这条路上的一位重要的行人。他从来没有丢弃过生活,他在生活的缝隙里寻找诗意。海子在北大毕业之后,于1984年担任教师。此时的海子已经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朦胧诗人了,有一次他在课堂上问学生喜欢哪些诗人,答案千姿百态,有一位女孩子站起来说:“我喜欢海子。”——这便是海子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恋人——王波婉。可以说这是海子生命中不可忽略的一段恋情。兩人相恋后,海子为她写了很多诗歌,《春天》《九盏灯》……里面都有她的影子。《半截的诗》中“你是我的,半截的诗,半截用心爱着,半截用肉体埋着,不许别人更改一个字”,这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首。他为爱情写下无数美的篇章,尽管被爱情伤得体无完肤。他在生活的缝隙中寻找爱情,纯洁又坚定,尽管最后曲终人散。

海子在诗歌中写道:“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是的,在任何时候,他都在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行,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他都有一个向往着的太阳——诗意。海子写下了太多温暖人心的诗歌,那一句“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知道点亮了多少人心中的明灯,更是抚平了无数心潮翻涌的人。他用尽自己的一生,去鼓舞他人,在生活的缝隙里寻找诗意。他说:“世上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他一直在朝着太阳前进,尽管在旅途中经历了太多黑暗。他一生向往远方,尽管发现远方一无所有。

寻找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看吧,诗意就是有那么一种力量,让你和世界拥有某种特殊的联系。可我还是不理解,两位如此杰出的诗人,一个为追逐诗意的信仰坠落,一个被诗歌本身打垮,无力挣扎,为什么?

追求诗意,到底是什么?还是说这便是诗歌那巨大的、吸引人的螺旋?后来,我才渐渐明白,其实做一个深情的人,有自己追寻的诗意,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而徐志摩与海子,他们因为有了方向,所以在追逐的路上,时刻幸福。正所谓“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心中有了方向,有了追逐的信仰,即便是只有一苇为舟,也敢逆旅而上。

我每一天的生活都是单调且重复的。学校、家、补习班,周而复始。没有什么时间来回想我每天的所想,很多美好的回忆没能记录下来,而被渐渐埋没在童年这个抽象的词语里。为了写作有和他人与众不同的素材,自己的梦想换了又换,似乎没有什么梦想能够坚持很久,忘了“梦想”两个字最初的含义。静下心来想想,从小到大似乎都有一个坚持着的,追求的目标——诗意。可是回头看看,又什么也没留下,只有一些天真的、诗意想法的泡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每天都要创作诗歌。短短的几句,所需的时间也不甚多,随时随地,从兜里掏出便利签和笔,就能把回忆化作文字。许久下来,桌垫下满是黄色的小纸条,每每有空,整理成文稿,也颇为骄傲。“就算偶尔现实残忍,也要始终学会在这个薄情的世界深情地活着”。是的,始终在深情地生活,不就是他们一直在追逐的诗意的信仰么?就像徐志摩的一首诗中所说:“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地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有了方向,生活中的一切都会因为这一份向往而美好起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加重。家和学校之间短短的距离变得越来越漫长。身体和心或许会变得沉重不堪,但是,只要知道太阳升起的方向,即使路再漫长,也能脚步不停,深情向往。也能在路边摘一朵野花,然后抖尽一身疲惫,砥砺前行。就像海子所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山高水远,路远马亡。”

凡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小作者围绕对“诗意的向往”引出了自己的两个偶像:徐志摩和海子,深入收集了两位人物的相关资料,通过最能体现人物性格,最能反映人物内心的神态进行描写,如“志摩睁大了眼睛,孩子似的高兴地说”,通过典型的事件或细节写出人物的特点:不顾一切,追求诗意。如徐志摩立在桥上看彩虹,海子为恋人写了很多诗歌,尽管最终曲终人散。最后,还跟自己作对比,表达了自己在偶像身上汲取勇气和力量,“生如逆旅,一苇以航”。此外,本文立意深刻,语言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猜你喜欢

逆旅海子徐志摩
完全诗意的向往
德令哈,没了“海子”你还剩下什么
登鸡公山抒怀
我敢
生命的“逆旅”:当父母老成我们的孩子
我的时间“逆旅”,带着爸妈去上班
真正的挚友
坐着也很忙
徐志摩自带铺盖陪蒋百里坐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