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情感教育为核心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

2019-01-03程强斌陈建芳

科技风 2019年35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情感教育高校

程强斌 陈建芳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达,我国现在有许多的领域都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当下的教育领域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教育中的教学效率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教育学生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们怎样做人,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这对每个学生以后的人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情感教育的是一种新的授课方式,以情感教育展开思政课程来调节大学生们的思想。本文就以情感教育为核心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进行深刻探讨,希望能够带来帮助。

关键词:情感教育;高校;思政课教学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成不变,应用于现代科技发达的新时代更是如此,这就对我们的大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今社会也越来越重视高水平高素质人才,在大学的各个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发展必要的。大学这个时期是同学们身心智力水平再上升一个层次的阶段,利用好这个时期,帮助同学们学习科学知识,学习思政课程,以便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一、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

在21世纪新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我国更需要全面型人才,综合型人才。最近有一大学提出,将把学生的体育成绩也看作是衡量学生成绩的重要参考。近年来,我国各中学、高校都在不断地改革,不再重点培养“书呆子”,而是全年培养综合型人才。我国人民不单单只是看孩子们的学习成绩,道德品质也在其中占越来越重的比例。选取人才类型的全面性变化也意味着我国相关的教育方式也要随之改变。我们都知道国外的教育更加开放化、自由化、人文化,他们注重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孩子们品格的建设是最重要的。而道德与法制教育就是在培养孩子们的优良品格。根据党中央下发的文件各大高校提出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及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做到立德树人,培养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用人才。

二、情感教育在高校思政课程中的应用价值

以情感教育为核心对高等院校思政课教学进行改革,不仅满足了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对其提出的要求,同时还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核心。“中国梦”的提出,不仅赋予了高等院校学生精神支撑和人生目标,同时还是当代高等院校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指路灯。教育是一个具体性历史性概念。在过去无论何时何地,教育始终是以育人为本,不仅仅只是注重培养有专业知识技术的人员,更是为了培养有责任心、有爱国精神的公民。以情感教育为核心有助于从深层次上引起学生与老师对课题的共鸣,更好的为学生传达老师所想要表达的事物。思政教育更重要的是为了突出“人”字,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高尚的品德,良好的道德风范,培养真正有责任心的当代大学生。将情感教育与思政课程相结合,能够更好的向学生们传达思政课程的真正意义,让学生们真正理解思政课程在大学生中开展的目的何在,从而在其中学习到怎样做“人”。

三、大学生以情感教育为核心的思政教学策略

在新时代迅速发展的猛烈冲击下,结合我国对新青年提出的高要求;需要大学教育做出相应的反应,以应对新时代浪潮中的不确定因素。现在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教育,除了各大主课的教学,道德法制教育也成为我们所重视的重要课程之一。并且,我们的国家是法制社会,遵从法律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基本道德素养;老师们的一言一行,行动举止无一不影响着孩子们对社会的认知。老师们应该在向孩子们授课同时,向孩子们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道德素养,新型的教学方法或许更能够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引起他们的对学习的兴趣。老师们应综合课堂知识、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课堂效率总结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们的法律素质,为其今后更好地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课堂形式更加多样多彩,多宣扬爱国主义情怀

课堂上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民族主义自豪感培养,在向学生们介绍各种课程时,老师们要适当的向学生们普及相关的我国相关课程历史发展历程,比如高数,可以通过介绍我国的现代高速发展、或在世界上有所成就的我国科技,如我国超级计算机、航天成就等等,这些都跟数学发展有着巨大的关联,通过这些资料提起学生们心中的民族自豪感,爱国心情。再如大学计算机课程,我们现在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使用的教学内容和软件普遍是国外引进的先进理论和方法,因为大学生长期受到了国外先进科技的影响,课堂上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民族主义自豪感培养。再向学生们介绍计算机文化这门基础课程时,老师们要适当的向学生们普及相关的我国计算机发展历程,也可以通过介绍我国的现代高速发展、或在世界上有所成就的我国科技,如我国超级计算机、航天成就等等。通过向学生介绍中国历代成就来激发年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形成为祖国发展努力学习的动力。

(二)需要教师学校的重视

在大学的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课程教学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这也意味着对老师们有了更高的素质要求,不仅仅会必备的学科知识,还要对自身的素质,思政基底有一定的要求;老师们的教学思想引导着孩子们的课堂学习进度;由此可见老师们对孩子们的学习引领有着极大的导航作用。大学中学习的许多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在教学中,结合相关的知识,以案例形式融入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不仅促进学生对知識的理解,更是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形成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用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时代发展,科教兴国;无论是在什么方面,随着科技浪潮的涌动,各个领域都在不断的创新,进步,以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情感教育不仅是“中国梦”实现的精神核心,同时还是整体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促使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人的重要因素。大学课程教育以情感教育为核心融入“思政课程”,能够更有效的推动师生交流互动,以更有效的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们,也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便利的学习途径、方式。我们的教学也在不断转变发展,结合思政课程不停地进行着,形式创新、内容创新,等等这些都是为了能够更加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便于他们更好的学习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芮明珠.以情感教育为核心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06):4144.

[2]肖婧.新时期情感教育在思政课中的应用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2):2021.

作者简介:程强斌(1987),男,汉族,甘肃秦安人,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陈建芳(1981),男,汉族,江西崇仁人,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学情感教育高校
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库共享社区化模式探索
职业教育背景下应用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路径思考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