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维:小语课堂上学生思维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2019-01-03陈莎莎
陈莎莎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思维力的培养需要有效的途径。让学生进入深度思维的状态,可以更为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基于深度思维的特征,能够让学生进入深度思维状态的教学过程,在实现思维力培养的同时,还可以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
关键词:小学语文;深度思维;思维力
纵观二十多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发现从课程改革到核心素养的时间跨越中,小语教学经历着近乎剧烈的变化。当下,当小语教师站在核心素养大门之外的时候,一个新的困惑又产生了:什么样的教学才是培养核心素养所需要的教学呢?对此,笔者不断吸纳同行的观点,反思自己的实践,发现无论什么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都必须以思维力的培养为中心。而对思维力的培养的理解,我们或许需要一步跨越,即从曾经的浅层思维,走向深度思维。
3.一、深度思维是小语教学发展的必然方向
深度思维并不是在思维前面加上一个“深度”,更加不能认为让学生感觉有难度的思维就是深度思维。对深度思维的理解,至少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为什么说深度思维是小学语文发展的方向;第二个层面是什么样的思维是深度思维。
对于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武凤霞这样概括:教学改革走过了长长的历程以后,经历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喧嚣以后,逐渐寻找到了衡量学生成长的标准所在,逐渐回归到了学生的真成长上。那么,怎样的成长才是学习给予学生的“真”成长呢?不仅仅是知识的累积,也不仅仅是某项或者某些学科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和学生的思维力有关[1]。
这段表述可以说是对近些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精辟概括,最终得出“思维力”这样一个概念时,我们发现这个思维力已经不是传统角度理解的思维力,这个思维力应当是学生在深度思维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语文得以促进学生真正成长的力量所在。这样的力量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对此,我们自然要将理解指向第二个层面。
有研究表明,深度思维具有这样的几个基本特征:一是具有情境性。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先生,一生致力于情境教育,而前进教育的精髓就在于学生可以在情境中深度思考,同时发展自身的情感。从这个角度讲,深度思维不是空洞的“人脑借助于语言去反映客观事物”,而是实实在在的学生在情境中的思维反应;二是具有形象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无论教师自身对深度思维的理解多么抽象,到了具体的课堂上,一定要让深度思维具象化,要让学生可以“触摸”,只有这种有质感的思维,才能让学生在情境中深度思考;三是具有高阶性。不是说所有的思维都是深度思维,甚至也不是学生绞尽脑汁的思考过程就对应着深度思维,只有当学生的思維具有一定的广度与深度时,只有当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具有高度概括性时,才是真正的深度思维。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曾经的课程改革中对三维目标的追求,还是我们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的追求,亦或是当下我们对核心素养在语文课堂上落地的追求,其实都脱离不了“思维力”这个根本的灵魂。思维力在深度思维的过程中得到培养时,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教学目标都是实现的。因此我们认为,深度思维是小语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
4.二、小学语文课堂上深度思维的训练途径
基于上述对深度思维特征的理解,笔者在寻找深度思维的训练途径过程中,发现了这样的一段表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思维训练,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可以根据题目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课堂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2]。
这段表述原本是指向普通的思维训练,但是放在深度思维的背景下观照,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其实际指导意义。说白了深度思维与普通的思维并无本质区别,前者实际上是建立在后者基础之上的,如果我们在普通的思维训练基础上,面向深度思维的特征进行一些改进,那就可以得到一个有效的深度思维的训练途径。
在《幸福是什么》一文的教学中,笔者借助于现代教学手段,创设了一个学生可以近乎实际体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觉到课文中的三个牧羊小孩,就是自己身边的人,甚至自己。等到学生走入情境之后,笔者在引导学生思考:幸福是什么呢?在实际教学中教到此处时,笔者暂时让学生暂停阅读课文,而是借助于自身的生活经验,或想象,先尝试去回答这个问题。结果学生的答案是五花八门的,有的学生说“幸福就是乐于助人”;有的学生说“幸福就是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还有的学生说“幸福就是看到自己的努力并取得成功”……这个时候笔者并不评价学生回答的是否切合课文的主题,而是暂且放下,让学生去阅读课文的后半篇。
后来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深度阅读,他们提取了课文中能够引起自己思考的句子。一位同学兴高采烈,他发现自己所回答的“助人为乐”,与课文最后所说的“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非常一致;更精彩的是有一个同学的补充:“我觉得真正的幸福应当来自于言行一致,助人为乐不是挂在口头上的,而是通过自己的‘做去‘助人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获得‘乐”。
很显然,深度思维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因为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有自主探索的空间。
5.三、深度思维背景下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
深度思维本质上是指向学生的,但即使我们希望深度思维在学生身上发生,也不能忽视教师自己的主导地位。提问,作为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开启学生思维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是课堂教学中最有效的教学手段[3]。这种有效性也体现在深度思维的过程中,体现在学生思维力培养的过程中。
在上面的例子中提出的“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完全可以在创设的情境之后,由进入情境中的学生或者教师自己提出。而问题提出之后,必然就是猜想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文本解读,就可以激活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就一步步走向深入,深度思维也就发生了。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深度思维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力,而学生思维力得到培养的过程,也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得以落地的过程。
参考文献:
2、[1]武凤霞. 深度思维,让学习真正发生[J]. 小学语文教学,2018(4):4-7.
3、[2]于丽丽. 谈语文教学中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 课程教育研究, 2015(3):196-197.
4、[3]陈媛媛. 如何通过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J]. 语文天地(小教版),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