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斯布牦牛能氮比补饲技术的研究

2019-01-03廖阳慈周启龙参木友

饲料工业 2018年19期
关键词:产奶玉米秆体况

■ 廖阳慈 桑 旦 周启龙 参木友*

(1.青稞和牦牛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藏拉萨850009;2.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草业科学研究所,西藏拉萨850009)

牦牛是西藏人民的主要奶源和肉源,也为高原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奉献。但由于高原的气候特征,即全年无明显的四季之分,仅有冷暖季之别;同时在牧区存在对牦牛不能补饲的观念,故牦牛多采用天然草地放牧饲养。然而高寒草甸现存量与粗蛋白随季节变化差异较大,牦牛的饲养数量又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草地的生长,造成草场的不断退化。人畜、草畜矛盾日趋严重,诸多原因使得牦牛的生产性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陷入到“夏壮、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恶性循环中。另外,高原气候的特殊性决定了母牦牛季节性的发情周期,母牦牛每年8月中旬个别开始发情,9~10月中旬发情高峰期,10月底逐渐进入乏情期,次年4~7月份产犊[1],这样围产期怀孕母牛正处于西藏冷季,气温低下,饲草匮乏,仅靠放牧难以满足母牛和胎儿的营养需要,严重影响母牛分娩,难产频发,产后母牛体能、发情周期恢复缓慢及对犊牛的正常哺乳受阻。孟庆翔等(2010)调查斯布牦牛体尺和体重发现,与中国畜禽品种志的记载相比,成年斯布公牦牛体高和体重分别下降6.7%和27.1%,结果表明斯布牦牛的品种特征和与之相关的生产性能指标正在退化[2]。

因此,充分发挥项目区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种养结合”的畜牧业发展战略,用当地已建植的一年生和多年生人工草地青贮牧草补饲生长牦牛,不但可充分利用牧草资源,还可提高牧草的利用效率。把冷季能氮平衡的补饲技术示范推广到青藏高原地区,重点示范牦牛的营养与管理技术,设计出适合高原地区冷季适用的能氮平衡补饲饲粮,整体提升牦牛生产性能。实现牧区牦牛业经济的持续增长,加快技术示范向农牧业的全面普及,带动产业升级,促进农户增收。

1 常见牧草采集与分析

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1 采样地点

拉萨市达孜县。

1.1.2 牧草品质分析

在拉萨市达孜县区域,于2015年9~10月份采集了青稞秸秆、雀麦草、豌豆草、燕麦草、青贮玉米秆、高嵩草、小嵩草7个品种牧草,并对采集的牧草进行品质测定,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牧草营养成分

根据7个品种牧草测定结果可知,钙含量最高的为豌豆草:9.76 mg/g;含磷量最高的是青贮玉米秆:0.37%;粗蛋白含量较好的有豌豆草:18.74%、青贮玉米秆:18.27%、小嵩草:18.83%;NDIN和ADIN最高的是小嵩草分别为:17.64%和4.49%;干物质含量最高的是青稞秸秆:96.09%。

1.2 讨论

孟林等研究表明,牧草粗蛋白、粗脂肪是牧草营养成分的主要贡献组分[3],牧草粗蛋白高,羊的生长量显著提高、羊毛产量显著增加[4];而较高的粗纤维含量对于反刍动物(牛、羊等)具有庞大瘤胃或草食家畜(马、驴等)具有发达的盲肠是能消化的,但过高的粗纤维含量会降低适口性[5];钙、磷等粗灰分则能满足家畜对矿物的需要[6];而无氮浸出物则不仅是家畜取食碳水化合物等能量的主要来源。牧草营养成分的综合评价是确定牧草分级、适口性的重要参考凭证。因此,本项目以粗蛋白、钙、磷、粗纤维作为重要参考指标。

由表1检测结果可见,豌豆草、青贮玉米秆、小嵩草的营养价值最高,其中豌豆草目前正在规模推广应用。青贮玉米秆在本地的普及率不足;采集的小嵩草有较好的营养价值,但小嵩草产量极低不适用于本研究的补饲原料,经详细筛选与比对,豌豆草被选作本项目最佳的牦牛冷季能氮比补饲饲粮的饲草原料,也有研究发现箭筈豌豆草粉在养猪试验中占到总饲喂量的10%~50%有较好的效果[7]。

2 补饲饲料不同能氮比配方的研究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点

项目组在西藏曲尼帕牦牛试验基地进行了补饲饲料不同能氮比配方的研究。

2.1.2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西藏曲尼帕牦牛试验基地内体重相近的产奶期斯布牦牛12头。

2.1.3 试验方法

在达孜县采集常见的牧草,青稞秸秆、雀麦草、燕麦草、豌豆草、青贮玉米秆、高嵩草和小嵩草等7个品种,进行了牧草品质分析,筛选出了豌豆草,以其作为原料之一设计出高、中、低3种能氮比(J/mg)的补饲饲粮(Ⅰ组为 869.09∶1,Ⅱ组为 785.71∶1,Ⅲ组为524.62∶1),挑选12头牦牛进行4个处理(3种不同能氮比组+1对照组)×3重复的动物饲喂试验,试验期90 d,对每头牦牛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包括:体重、产奶量,计算出适宜冷季牦牛的最佳能氮比饲粮补饲。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2、表3。

表2 补饲饲粮组成(%)

表3 饲粮营养水平

2.1.4 饲养管理

试验牦牛均采用自由放牧形式,自由采食和饮水,Ⅰ、Ⅱ、Ⅲ三个处理组早7:00和晚20:00分别进行补饲,补饲试验饲粮1 kg/(头·d),每月称重和体尺测量,同时记录每日的耗料量,试验期为3个月。

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2.1 补饲试验前后牦牛体况结果

从表4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冷季放牧条件下,3个月试验期试验组平均增重:Ⅰ组增重2.15 kg/头,Ⅱ组增重1.87 kg/头,Ⅲ组增重1.62 kg/头,试验组平均增重为1.88 kg/头,对照组平均失重6.63 kg/头,3个试验组与对照组均差异显著(P<0.05);体况指标Ⅰ、Ⅱ、Ⅲ三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

表4 补饲试验前后牦牛体况

2.2.2 补饲试验期间产奶量(见图1)

图1 补饲试验期间产奶量

冷季放牧食草量十分有限,母乳量也很少,试验组在牧归后补饲试验饲粮1 kg/(头·d)。各组产奶量在试验期均呈下降趋势,产奶量:Ⅰ组>Ⅲ组>Ⅱ组>对照组,整个试验组下降趋势缓于对照组。试验组平均挤奶时间比对照组延长38 d以上,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产乳总量24 kg/头以上。

3 讨论

3.1 能氮比补饲技术对牦牛体况的影响

在冷季自然放牧条件下,通过给产奶期牦牛补饲显著提高其体重和体况。试验组母牦牛平均体重增加1.88 kg/头,对照组平均体重下降6.63 kg/头,试验组体重比对照组平均增加8.51 kg/头,试验组三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有效缓解了因冷季放牧而带来的牦牛掉膘现象,这种现象在放牧强度较大时尤为严重[8];同时,补饲后试验组体况上升,对照组体况下降,试验组三组各体况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这进一步说明补饲的意义,选择在牦牛的产奶期补饲可以显著提高其体重,防止掉膘和保持体况,这对提高母牦牛繁殖性能和犊牦牛发育很有帮助[9]。

3.2 能氮比补饲技术对牦牛产奶量的影响

根据产奶期牦牛的营养需求和能氮比值设计出相应的饲料配方,通过补饲显著提高母牦牛的产奶量,同时能延长母牦牛的产奶期,即通过补饲可实现因饲粮调控所带来的乳总量升高的愿望。与传统养殖技术相比,利用母牦牛不同能氮比补饲技术,成年母牦牛泌乳量平均日提高0.41 kg,延长产奶期38 d以上,这样每年至少增加产奶量24 kg/头,最高可以达到50 kg/头。母牦牛能氮比补饲技术显著提高了母牦牛的生产效率,增加了牧民收入。图1中各组产奶量曲线和下降趋势很直观地说明放牧条件下的牦牛通过能氮比补饲技术可以提高其产奶量和延长产奶期,从而可以提倡通过饲粮调控来提高其产乳性能,提升牦牛乳的应用价值[10]。

4 结论

综合增重和产奶数据可以得到,试验Ⅰ组,即能氮比为869.09 J/mg为最佳添加日粮。

采用冷季能氮比补饲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牦牛体重,防止掉膘和保持体况,提高其产奶量和延长产奶期,提升牦牛整体繁殖性能及生产性能,进而提高牦牛养殖的经济效益,最终为农牧民增加收入。总之,冷季能氮比补饲技术促进牦牛产业由以资源为依托的数量型向以技术为依托的效益型转化,经济效益非常明显,证明能够为西藏高原母牦牛养殖提供一种思路和途径。

猜你喜欢

产奶玉米秆体况
轻乐章可助母羊多产奶提高羊羔成活率
收玉米
牛对蛋白质的需要
奶牛分娩前体况对泌乳量、脂代谢及氧化状态的影响
中国荷斯坦奶牛体况评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玉米秆小制作
——时装模特
天津地区不同季节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母猪体况卡尺的开发
玉米秆书法赏析
玉米秆书法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