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硕士研究生实习基地可持续建设研究—以东北林业大学物流工程领域为例

2019-01-03孙术发王新政肖生苓郭成波张嘉仪

物流技术 2018年12期
关键词:校友研究生基地

孙术发,王新政,尹 巍,肖生苓,郭成波,张嘉仪

(1.东北林业大学 工程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东北林业大学 研究生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3.黑龙江省顺丰速运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1 前言

现阶段,企业对应聘者融入工作岗位速度要求越来越高,而高校培养的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单位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进行岗前培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1]。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逐渐开始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高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明确提出要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2-3],很多高校要求实践教学比重不得低于全部课程的20%。校外实习基地由于具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丰富的生产经验,是学生进行课外实践的理想场合,所以高校对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需求越来越大。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本科教育的下一个阶段,随着研究生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部分一流大学研究生的数量和规模与本科生相当,所以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求具有半年以上的实践经历,能够解决工程实践中的具体问题[5],所以稳定的实习基地建设对研究生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依据所进行的调研,分析得出实习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并以东北林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顺丰班”研究生示范基地建设为例[6-7],探讨实习基地可持续建设的方法,为建设可持续性的实习基地提供经验借鉴。

2 存在困难

(1)安全隐患。学生到企业实习,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以及管理问题,加大了企业员工本身的工作压力,而校内教师到指定企业只负责学生实习等的指导工作,安全防护作用不大。

(2)经济驱动力不足。由于企业追求利益的特点,学校支付的经费与学生实习期间企业的投入不成正比,所以企业的参与度不高,处于被动状态。

(3)实训指导人员不配套。企业专门的培训人员大都面对内部员工设置培训课程,对不同学生的吸收能力不了解,实训达不到预期成果,导致实际操作时出现各种问题。

(4)企业实训的内容与高校不匹配,与教学计划不互补。高校制定的教学计划与企业业务相脱节,高校注重科研成果、论文发表,企业则更关心生产工艺的优化,利益最大化,需求的差异性导致课程结合情况不甚理想。

(5)产教分离。高校对专业硕士的培养与学术硕士的区分度不高,学生大多参与教师的项目科研、专利申请方面等,与工程实践有较远距离。

(6)高校的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较为稳定,与企业的灵活性不符。实习单位大多依靠与老师的私人关系,无法保持长期稳定。

(7)顶岗实习难以实现。由于企业自身的运转任务,能够安排的顶岗岗位不多,实习主要以参观为主,无法深入,多数为走马观花的状态。

3 需求分析

通过对高校、企业和研究生三方的需求分析发现,在人才、技术合作和实习硬件条件需求方面三方存在融合点,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企业和高校在人才和技术方面融合度较高,这是因为双方在这两方面存在主动需求,在社会责任和实习硬件条件方面融合度不高,这是因为企业和高校在需求方面一个被动一个主动,所以结合不好。但是在人才和技术需求的拉动下,社会责任和实习硬件条件方面融合度可得到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在企业和学校的合作中能够实现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工作经历的积累。可见,校企可持续实践基地的建立主动性和拉动性驱动力较大,合作融合度潜力很高,虽然存在很多困难,但在巨大的需求面前,困难将会得到主动解决。

图1 高校、企业和研究生三方的需求分析

4 可持续基地建设策略

通过对高校、企业和研究生三方的需求分析,针对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客观实际情况,制定可持续基地建设策略。

(1)建立校友联络机制。学科培养的毕业生即校友经过多年的历练,很多成为企业的骨干。这些校友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对母校深厚的感情有助于实习基地的长期稳定建设。目前各所大学都很注重校友的联系,建立各地校友会,建立专门校友联络机制。通过校友的联络,在校研究生的实习范围也可由目前省内的单一状况,发展成为多方面开通的外省渠道,建立省内外的实习基地。同时可以通过校友了解实习企业的发展情况,包括岗位技能,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此外以杰出校友的榜样影响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实习热情。

(2)实行本硕一体化实训机制。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很难与实际操作无缝衔接,主要原因是缺乏对实习科目和内容的前期了解。要解决企业与学生指导不配套,交流不通畅的问题,可以实行本科认识实习加研究生顶岗式的一体化实习模式,即本科生实习后考取研究生,研究生再来到企业顶岗实习,实习过程中作为企业导师指导下一批本科生实习,周而复始,形成良性的以研究生带本科生的一体化实训模式。这种实训模式既减轻了企业压力,也为企业培养了能够迅速融入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才。

(3)改革实习成绩评定机制。在校研究生由于参与老师的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等繁多事务,可能对企业实训的热情不高,在参与实习的过程中完成任务的效果也不是很好,企业也同样没有参与感。针对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由学校讲授,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则由企业负责的现实情况,在实践成绩评定环节,将之前的只有老师评定转为由企业和教师联合评定,各占一定比例,企业占主要部分,从而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此外,要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评定标准。这种做法既符合了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又与公司业务相适应,有助于培养企业实用的人才。

(4)企业问题与学生科研相结合。鼓励研究生在校期间加强科研项目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共同研发项目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与企业深度合作的目的。在毕业设计立题方面要主动联系企业的实际生产问题,做到企业难题和学生科研无缝衔接、学以致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时代背景下,做到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互利共赢理想效果。

(5)培养双师型教师。多方位多角度的发挥好高校的育人功能。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更要培养懂理论,能动手的双师型导师,打造一支精良的导师队伍。可以邀请培训人员来学校进行授课,也可邀请企业经过审查合格的专职人员开办讲座,条件允许甚至可以开设选修课程。不定期开展工程领域的学术交流活动,校企导师的交流活动。教师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多深入企业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在培养出符合条件的双师型教师后,可作为企业兼职教师承担重点实践课程,起到实践的良好作用。

(6)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研究生要积极主动的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建设中。高校不仅在业务上与企业保持联系,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也要积极参与,这样可使高校快速融入企业中,加深理解,促进融合。例如学生可以参加企业年会并表演节目,这样学生能感受到企业的文化建设,展示自己青春朝气的一面,也给企业带来不同的文化气氛。

5 案例展示

东北林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领域在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一直注重实践教学,先后建立了顺丰速运、完达山乳液、内蒙古松山物流园等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期中,顺丰速运研究生实践基地2017年被评为校级研究生示范基地。2016年东北林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与黑龙江省顺丰速运有限公司(顺丰速运)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并召开了“顺丰班”开班典礼,经过前期的面试筛选,共有20名物流工程学生进入首届“顺丰班”学习。顺丰速运为学员每周进行业务理论教学,提供假期实习机会,安排学员进行顶岗实习和项目实践,并为学员提供实习期间的生活补助。双方协定将在实习基地建设、人才培养、设立奖学金、科研合作方面开展广泛而深入合作。图2为“顺丰班”培养流程。

研究生示范基地建设成效:

(1)实现学位论文研究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吸纳企业优质资源,依托科研项目或企业先进工艺、产品研发等优越条件,完成学位论文的研究。在学位论文的研究过程中强化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2)进行实践类相关课程学习。学校与示范基地互聘教师,以讲座、选修课、实践课等形式开展实践类课程教学;

图2 “顺丰班”培养流程

(3)开展学术交流。在基地学习期间,导师(含学校导师与基地导师)之间、学生之间、导师与学生之间,针对共同感兴趣的学术问题,定期进行交流探讨,营造学术氛围;

(4)达到资源整合共享和双方互利共赢。以人才培养为平台,针对学校的实际需要,依托科研项目,整合双方科研资源,共同开展科学研究、产品研发或技术改造,促进科研合作、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实现学校和企业双方共赢。

6 结论

校企之间持续稳定的发展直接影响高校是否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建立持续稳定的研究生实习基地对于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的研究生至关重要。校企合作稳定性不好,归根到底还是学校、企业和研究生之间需求不清楚,合作目标性不强,合作方式单一。“订单班”式的培养是一种良好的尝试,但仍然需要细致研究培养过程中的细节,始终站在对方的需求角度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实现可持续实习基地的良好运营。

猜你喜欢

校友研究生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学习校友大名人 争做校园小名人——澄江中心小学以校友大名人引领校园小名人成长
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
我的基地我的连
“互联网+”校友资源开发探索思考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1993年招收20名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