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队列人群代谢综合征与心脑血管事件关系的回顾性研究

2019-01-03李敏袁丽洁杜文婷唐怀滨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出血性队列心脑血管

李敏,袁丽洁,杜文婷,唐怀滨

(1.陕西省人民医院,a干部保健办,b医务处感染科,c干部体检中心,西安710068)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取代传染病成为全世界的主要疾病负担,当今心血管疾病已占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将近一半,并成为全球的首要死因,每年将近173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这个数字在2030年预计达到2360万[1]。代谢综合征(MS)是中心性肥胖、高血糖、血压升高、血脂代谢紊乱在同一个体的聚集状态,这些组分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主要结局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2-3]。全世界有1/5到1/4的人患有代谢综合征,他们死亡的危险是无MS人的2倍,心脏病发作及脑卒中的危险是无MS人的3倍[4]。本文对厅级干部体检队列人群进行了10年观察研究,现将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及分析情况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间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干部体检中心体检的享受厅级待遇的男性干部为研究对象,共计1413人。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除79人,入组队列人群共计1334人,年龄范围38~87岁,年龄(60.9±8.0)岁。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研究对象中检查项目符合要求,一般状况信息表填写完整,体检资料真实有效者。

1.2.2 排除标准 排除入组时根据病史采集情况,已经患有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出血,脑梗死,脑栓塞的人群。

1.3 方法

1.3.1 基线调查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研究资料均来自同一体检中心,按体检类别整群抽取2006—2007年厅级干部体检资料作为基线资料。之后,在基线资料的基础上,进行10年回顾性队列研究,随访资料于2016年采集获得。

1.3.2 生化指标测定 生化检验均按照标准采血并由医院检验科测得。生化指标由7170型日本日立株式会社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使用上海科华有限公司血糖试剂盒,氧化酶法测定;身高、体质量采用北京海波尔达科技有限公司的TCS-135-RTB型红外线身高体质量测量仪测量;血压采用日本A&DCD.,LTD公司出产的 TM-2655P型无创电子血压测量仪测定前臂血压。

1.3.3 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1)自基线调查以来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情况:采取从医保中心获取数据的方法,回顾性地对队列人群进行调查,收集10年观察期内研究对象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相关资料,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就诊医院、诊断、治疗和医疗费等信息。(2)随访结局定义:定义为发生结局事件,结局事件包括冠心病事件及脑卒中事件。

1.4 诊断标准

1.4.1 心脑血管事件定义 心脑血管病事件定义为发生冠心病事件和(或)脑卒中事件。其中冠心病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和其他冠心病死亡:脑卒中事件包括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但不包括一过性脑缺血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病。在分析时,按冠心病事件和脑卒中事件进行统计分析,脑卒中事件再进一步划分为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和出血性脑卒中事件。同一类事件如发生2次或2次以上,以首次发生的事件为终点事件。

1.4.2 MS诊断标准 MS诊断采用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全球共识标准,即必要指标为中心性肥胖(腰围男性≥90 cm、女性≥80 cm),合并以下4项指标中的任意2项:①三酰甘油(TG)水平≥1.70 mmol/L或已接受针对性的治疗;②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男性 <1.03 mmol/L,女性 <1.29 mmol/L)或已接受针对性的治疗;③收缩压≥130 mm Hg或舒张压≥85 mm Hg,或此前已被诊断为高血压;④空腹血糖≥5.60 mmol/L或已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

1.5 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对象资料进行核对、编号、整理,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和计数资料分别以x±s和百分率表示,基线特征的比较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队列资料分析:计算累积发病率(CI)、发病密度(ID)、相对危险度(RR)及95%可信区间(95%CI)、归因危险度(AR),描述心脑血管病结局事件的发生情况及终点事件与MS剂量之间的反应关系。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队列人群基线特征 基线时用MS诊断标准将队列人群分成两组,MS组467人,非MS组867人。基本体格特征和实验室特征比较,除年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外,MS组的体质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SBP)、空腹血糖(FPG)、TG、HDL-C测量均值均高于非MS组,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队列人群MS组与非MS组基本特征比较(x±s)

表2 MS组与非MS组心脑血管事件10年CI、ID及效应估计

2.2 MS组与非MS组随访10年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 截止2016年12月31日随访期结束,1334名研究对象中,共有17人因各种原因失访,失访率1.27%,平均随访时间9.9年。共有179人发生心脑血管终点事件,其中冠心病事件86人(6.45%),缺血性脑卒中68人(5.09%)、出血性脑卒中25人(1.87%),其中有16人先后发生冠心病事件或脑卒中事件。MS组冠心病事件、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密度分别为937/10万、693/10万、164/10万,非MS组冠心病事件、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密度分别为470/10万、391/10万、188/10万。MS组和非MS组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的10年累积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性脑卒中的累积发病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效应测量指标RR和AR来看,MS组发生冠心病事件,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分别是非MS组的1.95倍和1.75倍,MS与冠心病事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呈中等强度的关联。MS组和非MS组比较,增加了冠心病事件446.5人/10万人年,增加了缺血性脑卒中293.3人/10万人年,相较之下,MS对冠心病事件的作用较大(表2)。

2.3 MS不同组分对应终点事件10年发生情况将基线状态下的研究对象按照MS诊断标准,分成5个不同组分,MS=0代表不符合MS任何1个诊断条件,MS=1代表只满足MS基本腰围诊断1个条件,MS=2代表满足MS基本腰围诊断且合并其他4个条件任意1个,MS=3代表满足MS基本腰围诊断且合并其他4个条件任意2个,MS≥4代表满足MS基本腰围诊断且合并其他4个条件任意3个及以上。以最低暴露水平组MS=0为对照,计算各暴露水平的相对危险度,结果显示冠心病事件、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均随着MS组分的增多RR值增大,MS组分与终点事件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表 3)。

3 讨论

本研究收集了基线年龄在38~87岁厅级待遇男性人员共1334人的资料,并对该人群进行了10.5年的回顾性随访,通过医保信息化系统核实了队列人群中各种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各类型的冠心病及死亡、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等。基线研究阶段,厅级男性干部MS患病率达35%,高于安欣华等[5]报道的北京市石景山区男性居民24.15%的MS患病率,高于已经报道的我国MS24.5%的平均患病率[6],与近期发布的研究结果[7]:中国18岁以上的成人中,MS患病率为33.9%相仿。分析原因,可能与厅级干部平均年龄较大有关,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具有年龄相关性。南阳市干部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调查[8]显示,男性36~45岁组MS患病率是20~35岁组的7倍多,66~75岁组患病率达高峰。

MS组和非MS组随访期间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的10年累积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性脑卒中的累积发病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S组发生冠心病事件,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分别是非MS组的1.95倍和1.75倍,与张钰聪等[9]报道的北京市老年人 MS与非MS者相比,冠心病的风险为1.52倍,卒中的风险为1.76倍基本一致。本研究中MS与出血性脑卒中关联不强(RR=0.83)可能与MS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本身的关系有关。缺血性脑卒中和冠心病的直接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MS者存在多个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其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或冠心病的风险也就明显增加[10],而出血性脑卒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动脉硬化,而高血压是动脉硬化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也是出血性脑卒中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MS与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可能是与MS者是否具有高血压、糖尿病等致动脉硬化的因素有关。

MS包含了一系列促进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而且多呈高水平、多重聚集状态,从而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明显增加[11-12]。MS组分与终点事件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组分数越多,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水平越高[13],本研究结果也表明随着MS包含组分数量增多,冠心病和脑卒中事件的发病率及相对风险呈现增加趋势。因此积极开展MS的防治干预,从降低组分数量的角度开展健康宣教和健康管理对心脑血管疾病及死亡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出血性队列心脑血管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队列里的小秘密
基于多队列切换的SDN拥塞控制*
在队列里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丰田加速驶入自动驾驶队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