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62例:临床表现发作性头痛、心悸、大汗

2019-01-03莫小凤童安莉方理刚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嗜铬细胞儿茶酚胺心肌病

莫小凤 童安莉 方理刚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莫小凤、方理刚),内分泌科(童安莉)

患者女性,43岁,因“发作性头痛、心悸、大汗3年,加重7 d”于2016年6月8日入院(6月3日入急诊抢救室)。患者于2013年起反复发作性枕部或颈部胀痛,伴大汗、心悸,并胸闷憋气、面色苍白、四肢湿冷,每次持续1~3 min可自行好转。发作频率1次/4~5个月至1次/周不等,多在如厕后出现,偶在劳累后夜间或睡眠中出现。2015年起监测发作时收缩压180~200 mmHg,舒张压和心率不详,发作间期血压心率正常。2016年初症状加重,发作时伴有咽部不适感、恶心、呕吐等。就诊外院,行心电图、头颅CT、胸部CT、双侧颈动脉及椎动脉超声未见异常。6月2日凌晨5点20分,患者如厕后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心悸、胸闷,伴全身无力及大汗,持续2 h不缓解。就诊外院急诊科,查肌钙蛋白I(cTnI)1.6 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48 ng/ml,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5 320 pg/ml。胸腹部CT示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3.8 cm×2.5 cm)。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辛伐他汀等治疗后,仍有四肢无力。6月3日来我院急诊,测血压83/57 mmHg,心率87次/min,心电图示肢导低电压,V1~V3可见QS波,Ⅰ、Ⅱ、aVF、V4~V5ST段可疑抬高0.05~0.1 mv(图1)。拟“嗜铬细胞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收入急诊抢救室。患者起病以来无不能平卧、多饮多尿等,体重减轻约3 kg。既往体健,无烟酒嗜好。月经正常。婚育史无特殊。1个哥哥和父亲有“高血压”病史。

图1 心电图示肢导低电压,V1~V3可见QS波,Ⅰ、Ⅱ、aVF、V4~V5 ST段可疑抬高

分析患者为中年女性,临床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头痛、心悸、大汗,并有外周血管收缩表现,阵发性血压升高,本次伴胸闷、恶心呕吐,查心肌酶升高,CT提示右肾上腺占位。需考虑以下诊断:(1)嗜铬细胞瘤:患者有阵发性头痛、大汗、心悸三联症,发作时测血压升高,及右侧肾上腺占位,需高度怀疑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分泌的儿茶酚胺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病变等,临床可出现心肌缺血损伤、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等心血管损害表现,可解释患者心肌酶升高、心电图改变。尚缺乏定性诊断资料,需完善血尿儿茶酚胺水平检查;(2)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胸闷症状持续不缓解,心电图ST-T改变,心肌酶升高提示急性心肌损伤,需警惕ACS。但患者为未绝经女性,既往体健,无吸烟史,无心血管病家族史,非冠心病高危人群。因患者心肌损伤明确存在,可动态监测心肌酶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适时进行冠状动脉评估;(3)应激性心肌病:患者NT-proBNP明显升高提示严重心功能障碍,但肌钙蛋白仅轻度升高,不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通常表现,应激性心肌病时肌钙蛋白多轻度升高,但可出现严重心功能下降。患者无精神应激,是否存在躯体应激需要进一步明确,如嗜铬细胞瘤可以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导致应激性心肌病。此外,继发性高血压原因除了考虑嗜铬细胞瘤外,需要除外其他原因如皮质醇增多症、醛固酮增多症和肾动脉狭窄等。

入急诊抢救室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钾3.9 mmol/L,心肌酶:cTnI 7.737 μg/L,CKMB 39.7 μg/L,肌酸激酶(CK)358 U/L,NT-proBNP 5 103 pg/ml。床旁超声心动图示左室收缩功能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9%(M型),各室壁中下段运动幅度均减低,基部运动正常,微量心包积液。考虑仍不能完全除外ACS,予阿司匹林0.1 g/d,氯吡格雷75 mg/d,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睡前服用,低分子肝素4 000 U/12 h及保护胃黏膜、通便治疗。24 h尿儿茶酚胺结果回报(6月6日):去甲肾上腺素90.00 μg/24 h(参考值范围16.69~40.65 μg/24 h),肾上腺素4.50 μg/24 h(参考值范围1.74~6.42 μg/24 h),多巴胺180.00 μg/24 h(参考值范围120.93~330.59 μg/24 h),尿量2 800 ml。生长抑素受体显像示右侧肾上腺区生长抑素受体高表达病变。期间监测患者血压波动在86~155/55~90 mmHg,心率波动在88~110 次/min。6月5~8日患者反复出现一过性胸闷、心悸、大汗(多于解大便后出现),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ST-T同前无变化。监测心肌酶提示发作后cTnI较前升高:cTnI 11.203 μg/L(发作后)→9.563 μg/L→12.354 μg/L(发作后)→7.115 μg/L。血钾波动在3.6~4.2 mmol/L。考虑病情危重,于6月8日收入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治疗。

分析患者24 h尿去甲肾上腺素升高,生长抑素受体显像阳性,考虑嗜铬细胞瘤诊断明确,定位肾上腺。24 h尿儿茶酚胺升高不明显,可能与儿茶酚胺阵发性释放相关;另嗜铬细胞瘤时儿茶酚胺的代谢主要在肿瘤内进行,形成变肾上腺素(metanephrine,MN)和去甲变肾上腺素(normetanephrine, NMN),可测定血/尿MN、NMN进一步评估。部分嗜铬细胞瘤有遗传倾向,可完善相关基因检测。患者心肌酶升高、心电图广泛ST-T改变、室性心律失常、LVEF降低提示存在儿茶酚胺心肌病,此患者的儿茶酚胺心肌病表现呈类Takotsubo样改变(心尖气球样改变),即应激性心肌病,应激性心肌病特点为心室功能短时间内恢复,可进一步随诊观察左室功能改变以证实。患者频繁于排便后症状发作,需注意通便及充分α受体阻滞剂治疗,在充分α受体阻滞治疗后必要时加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和降低室性心律失常风险。

入重症监护室后查大便潜血阳性,考虑患者处于应激状态,消化道出血风险高,且心肌酶升高考虑与儿茶酚胺分泌相关可能性大,ACS可能性小,6月9日停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患者入院后加用酚苄明5 mg/12 h,后变为5 mg/8 h一次口服治疗,未再发作心悸、胸闷、高血压。眼底检查未见高血压眼底病变。查血脂:三酰甘油1.51 mmol/L,总胆固醇4.3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24 mmol/L。监测心肌酶谱:cTnI 8.268→0.442 μg/L,NT-proBNP 4 057→465 pg/ml。查24 h尿NMN 4 891 μg/24 h(参考值范围0~1 464 μg/24 h),MN 866 μg/24 h(参考值范围0~394 μg/24 h)。糖化血红蛋白4.9%,胰岛素分泌试验提示高胰岛素血症。甲状腺功能、甲状旁腺素、降钙素、血清总皮质醇、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8 am)、24 h尿皮质醇、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肾素活性等检查均阴性。胸部正侧位X线片示双肺纹理增厚。泌尿系、肾动脉超声未见异常。腹盆增强CT+肾上腺冠矢状重建示右侧肾上腺可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33.1 mm×20.2 mm×35.0 mm,密度尚均,CT值约41.9 Hu,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欠均匀,CT值约81.5 Hu,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稍减低,CT值约75 Hu(图2)。肾上腺髓质全身显像(MIBG)示右侧肾上腺病灶摄取增高,符合嗜铬细胞瘤改变。6月14日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前壁心尖部、侧壁中部及心尖部运动减低,LVEF 70%(M型)。

右侧肾上腺可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箭头所示)图2 腹盆增强CT

分析血尿皮质醇、醛固酮等检查阴性,可基本除外引起高血压的其他肾上腺疾病。24 h尿MN、NMN明显升高,MIBG阳性,进一步支持嗜铬细胞瘤诊断,腹盆增强CT示右侧肾上腺占位,影像学亦符合嗜铬细胞瘤改变。充分α受体阻滞治疗后患者未再发作高血压,复查心肌酶呈下降趋势,超声心动图可见左室壁运动较前明显好转,LVEF明显提高,提示心脏改变符合儿茶酚胺心肌病,是一种可逆转的心肌病。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示冠状动脉未见明确钙化、狭窄。7月6日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微量心包积液,未提示明显的室璧运动异常,LVEF 79%(M型)。7月6日查心脏磁共振成像(CMR)示左室中下段心肌略厚,收缩运动轻度减弱,心肌中层多发T2W高信号,伴条片状延迟强化,考虑儿茶酚胺心肌病;LVEF 55.3%;心包少量积液。动态血压监测示平均血压103/62 mmHg,最高血压142/92 mmHg,最低血压91/50 mmHg,昼夜压差不大。动态心电图示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偶见Ⅱ度1型房室传导阻滞(出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期间为晨解大便后出现不适感,心率134 次/min,Ⅱ度1型房室传导阻滞于夜间发作)。基因检测结果示RET、VHL、SDHB、SDHC、SDHD均未见突变。因心率控制不佳(卧位80~95 次/min,立位100~130 次/min),且动态心电图提示Ⅱ度1型房室传导阻滞多于夜间出现,考虑与迷走神经兴奋相关,加用倍他乐克6.25 mg/d→6.25 mg/12 h,心率较前下降(卧位70~90 次/min,立位95~105 次/min)。期间酚苄明曾加量为10/5/5 mg/8 h,后因出现明显体位性低血压,血压100~110/60~70 mmHg、心率75 次/min(卧位),血压70~80/50~60 mmHg、心率100~110 次/min(立位),同时出现明显头晕、黑矇、恶心不适,酚苄明改为5 mg/8 h后好转。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未见异常,因而停用抗血小板药物。11月18日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1~V3rS波。复查超声心电图提示微量心包积液,左室收缩功能及室壁运动均未见异常,LVEF 72%(M型)。期间监测cTnI 0.442~0.734 μg /L。考虑心脏恢复可,术前准备充分,于11月28日行腹腔镜下右肾上腺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右肾上腺肿物)嗜铬细胞瘤。术后停用口服药物,规律随诊,监测血压约100/60 mmHg,心率约70 次/min,cTnI 0.524→0.262 μg/L(2016年11月29日至2018年6月29日),监测血糖、血脂在参考范围,无胸闷、心悸不适。2017年1月6日、2018年3月6日复查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

分析患者CMR T2W高信号和心肌增厚反映了急性儿茶酚胺心肌病的水肿/炎症等急性改变。术后随访心肌酶进一步下降,未再发作心律失常。病程中同日查超声心动图与CMR,超声心动图目测未见明显室壁运动异常,CMR提示仍存在左室心肌增厚、收缩运动减弱,及心肌中层的水肿/炎症,表明CMR对诊断儿茶酚胺心肌病急性期改变更为敏感。尚不清楚患者术后7个月仍有肌钙蛋白的轻度升高的原因,需进行持续随访。

在嗜铬细胞瘤患者中,3%~10%存在心肌病变[1-2],存在心肌病变者住院死亡率可高达7.6%[3]。嗜铬细胞瘤并发的心肌病变可表现为各种类型的心肌病[4],如Takotsubo样心肌病、反Takotsubo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

病等。相关病例报道了儿茶酚胺心肌病患者心肌活检病理,可见心肌纤维化、心肌炎症和心肌坏死[3]。目前尚无统一标准诊断儿茶酚胺心肌病,通常认为嗜铬细胞瘤/副节瘤患者出现心电图ST-T改变,cTnI升高,超声心电图提示心脏室壁运动异常、心肌肥厚、心肌回声增强或LVEF降低等,经药物治疗或手术切除瘤体后完全恢复正常,除外合并冠心病时可诊断儿茶酚胺心肌病。

本例提示,对于发作性高血压伴心律失常、左室功能降低的患者应除外嗜铬细胞瘤相关的儿茶酚胺心肌病,急性儿茶酚胺心肌病可表现为应激性心肌病。CMR可反映儿茶酚胺心肌病的急性病理改变。

利益冲突:无

猜你喜欢

嗜铬细胞儿茶酚胺心肌病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肝嗜铬细胞瘤1例报告
不同麻醉方法对上腹部手术围术期儿茶酚胺的影响研究
心肌病的种类有哪些?
Detecting liars wisely
肥胖女性易患心肌病
单、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临床特点分析*
CT能谱成像在鉴别肾上腺意外瘤:乏脂性腺瘤及嗜铬细胞瘤中的价值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