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影响研究
2019-01-03王箫
王 箫
(河南省邓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河南 邓州 474150)
肝硬化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其预后比较差,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随着近年来医疗模式的额转变,医疗护理已经不再仅关注提升患者生存时间了,更加注重患者的生存质量[1]。为探究饮食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影响,本次研究主要以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加强饮食护理干预,获得较好效果,现在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组形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女9例,男21例,年龄59~84岁,平均(71.29±5.72)岁;对照组女11例,男19例,年龄61~82岁,平均(71.37±5.8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我院住院1周,在期间,对照组为自主饮食,护士告知其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质食物与高纤维食物的饮食原则。观察组在其基础上根据下面的饮食原则实施护理:①合理搭配食物:引导患者平时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搭配食物,每日多吃新鲜蔬果,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与多种微量元素;每日高蛋白饮食控制在80~100 g,通过瘦肉、鱼肉和大豆等食物获取;每日糖分供给约为400 g,脂肪摄取量尽量低于50 g。②给予针对性饮食指导:如患者同时有腹水,应控制好钠和水分的摄取量,忌烟酒;如患者同时为肝硬化腹水,则主要摄取低盐饮食,不能吃速冻、咸肉或泡菜等食物,每日钠摄取量约为500~800 mg。低盐饮食容易影响患者食欲,食物摄取量不足会加重病情,因此应结合患者喜好调整饮食结构,确保患者每日饮水量约1000 mL,以缓解腹水症状。③注意少食多餐:护士要叮嘱患者少食多餐,每餐都不能过饱,维持正常饮食量即可,每日就餐次数为3~5次。
1.3 预后评估[2]
用Child-Pugh分级评估患者肝硬化预后情况,A级为优,5~8分,B级为良,9~12分,C级为差,13分~15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后统计两组预后效果,观察组优良率为86.7%(26/30),A级14例,B级12例,C级4例,对照组优良率为63.3%(19/30),A级7例,B级12例,C级11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56,P<0.05)。
3 讨 论
肝硬化病程较长,且病情易反复,随着病情加重,不仅患者的生理机能会受到损害,同时其心理压力也会增大,严重影响其社会交往,生存质量明显降低[3]。随着近年来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医护工作中不仅要关注患者的生存期,同时更应该关注患者的生存质量。通过护士的健康教育后,患者会了解更多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更多护理方法,这对延缓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非常有利[4]。本次研究中根据观察组患者喜好制定饮食计划,护理后患者营养状态明显改善,预后效果非常好,而对照组简单给予常规护理,其预后优良率明显不如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临床护理中加强饮食干预,可以获得非常明显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