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塔木素地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
2019-01-03宫海明
宫海明
(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塔木素地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边陲地带,周边有多个已知金及多金属矿点。通过对塔木素地区地质特征分析[1-5],为该地区下一步找矿提供工作思路。
1 地层
塔木素苏木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圆锥山组、绿条山组、白山组,双堡塘组、全新世风积物夹冲洪积物。
圆锥山组仅分布于塔木素苏木东北部,总体呈北西向展布。圆锥山组主要岩性为安山岩。绿条山组在塔木素苏木均有出露,呈北西~东南向展布。岩性主要为灰黄色、灰绿色细中粒岩屑长石砂岩、不等粒岩屑砂岩。白山组主要分布在塔木素苏木东北部哈珠东山一带,总体呈北西向展布。
双堡塘组分布于塔木素苏木中部,呈东西向带状产出。岩性主要表现为灰色粉砂岩夹细粒岩屑砂岩。全新世风积物夹冲洪积物广泛分布于塔木素苏木中部及西部山间沟谷两侧及山麓平缓地带,岩性为灰黄色砂、砾石等松散堆积物。
2 构造
区内共发育4条主要断裂,其中1条F1为近东西向断裂,3条(F2、F3、F4)为北西向断裂。
F1断裂位于研究区北部,断层倾向350°~0°,倾角50°~60°,呈近东西向横穿塔木素苏木。断层北盘隆起,南盘凹陷。断裂破碎带宽20m左右,带内岩石破碎,变形强烈,两侧构造裂隙发育。该断层为一条多期活动的断层,早期活动表现为压剪性逆断层;晚期活动仍表现为压性逆断层,活动时代为早二叠世之后。
区内北西向断裂共有3条(F2、F3、F4),该方向断层总体呈北西30°~50°方向展布,断层性质为逆断层或平移断层,断层切割了晚二叠世及其以前的地质体。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晚二叠世。
3 岩浆岩
区内石炭世和二叠世侵入岩发育,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南部和北部,呈近东西向展布,由老而新依次为:中粒石英二长闪长岩、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区内中二叠世侵入岩不发育,仅1个侵入体,呈脉状产出,为一套中二叠世花岗斑岩,仅1个侵入体。区内脉岩不发育,主要分布于哈珠东山一带的侵入体内,脉岩种类较多,主要类型包括辉绿玢岩脉、闪长玢岩脉等。脉体走向多呈近东西向或北西向。
区内火山岩主要为早~中泥盆罗世火山岩,以中性溢流相火山熔岩为主,可划分为溢流相、爆发相、沉积相三种岩相类型。爆发相主要为流纹质角砾凝灰岩;溢流相主要由安山岩和玄武安山岩构成;沉积相由变质含砾岩屑砂岩和变质细粒岩屑砂岩组成。
4 变质岩
区内变质岩石分布较广,主要包括泥盆纪圆锥山组、石炭纪绿条山组。本区变质作用可分为区域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三类。其中区域变质作用为主导。下中泥盆统圆锥山组、下石炭统绿条山组均遭受了低绿片岩相的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的改造,形成的变质岩石为板岩类、千枚岩类、长英质粒状岩类、碳酸盐岩类及变质火山岩,区域变质作用主要形成时代应为石炭世。
自石炭世至二叠世,发育不同时期、不同规模的多期岩浆侵入活动,有不同程度的接触变质作用发生。区内接触变质作用主要以热接触变质作用为主,规模通常不大,一般宽数十米到数百米,长几十米至几千米。
5 化探异常
研究区包括AP14和AP15 2处综合异常,其中以AP14是以Au、Cu为主要元素的综合异常,AP15是以Au为主要元素的综合异常。AP14异常位于研究区的中南部,呈东西向的近似长方形,面积约13km2。
该异常元素主要由Au、Cu、Zn、Mo、N、Cr元素异常组成。AP15异常位于研究区东部边缘,呈椭圆形,面积约4.6km2。该异常元素主要由As、Au、W元素异常组成。两处化探综合异常数值较高,规模较大,建议后续进行异常查证。
6 找矿分析
塔木素区域上下石炭统绿条山组砂岩、粉砂岩,被早二叠世、早石炭世中细粒二长花岗岩、闪长岩侵入。断裂构造及次生裂隙发育,为含矿热液运移、沉淀提供了通道与场所。
另外塔木素苏木内的AP14、AP15化探综合异常内,组成异常元素较多,规模较大,强度较高。2处综合化探异常指明了后续工作的方向。因此塔木素地区成矿地质条件良好,因此,通过后续进一步勘查工作,本区在寻找金及多金属矿产方面有良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