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留置鼻肠管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2019-01-03陈丽
陈 丽
(贵州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贵州 贵阳 550002)
重症颅脑损伤是临床上危急重创伤性疾病,该病临床治疗难度较高,且患者病情变化较快,可引起患者出现代谢功能下降,进而导致患者发生营养不良[1]。为了确保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尽早恢复,必须要确保患者有充分营养支持。目前临床上针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多选择鼻肠管进行,但在运用中还需要重视患者临床护理工作。本文在此则分析集束化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留置鼻肠管患者中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留置鼻肠管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抽取法将其均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40例。其中,常规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45.3±2.6)岁,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为3~8分,平均(5.2±0.7)分;干预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8~66岁,平均年龄(45.8±2.5)岁,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为3~8分,平均(5.1±0.6)分。两组患者均借助颅脑MRI、CE检查确诊,入我院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干预过程中没有出现患者死亡或退出情况,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护理、环境护理、心理护理、诊疗护理等,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集束化护理,建立集束化护理干预小组,结合集束化护理理论及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如下:
①在进行高粘度营养液输注时要注意防止出现管道堵塞情况,输注完后用温开水冲洗,同时每间隔四小时对管路进行一次冲洗。如果发生堵管情况,先用温开水冲洗,若堵管没有得到解决,可用碱性溶液进行冲洗,冲洗应在低压情况下进行。②注意加强患者胃内残留情况,通常四小时检测一次,倘若患者胃内残留容量超过200 mL,则需要控制营养液输注。③鼻饲过程中可将床头抬高约30°,并维持到鼻饲结束后半小时,防治出现反流情况,同时注意检查患者呼吸道情况,针对一些残留物或分泌物应尽快清楚。④延长导管插入深度,一般应穿过幽门,营养液应预热后在进行输注,注意控制输注速度。⑤鼻肠管拔除后饮食应为易消化流食为主,之后过渡至半流食、普食。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过程中腹泻、恶心、呕吐、腹胀、管道堵塞、吸入性肺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干预结束后,自制护理工作服务质量调查表,调查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调查表总分值为100分,分值超过90分以上为十分满意,分值80分以上为较为满意,分值70分以上为满意,低于7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常规组出现腹泻2例、恶心3例、呕吐2例、腹胀4例、管道堵塞2例、吸入性肺炎1例,干预组患者发生腹泻1例、恶心2例、腹胀1例、管道堵塞1例,干预组患者鼻肠管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12.5%)低于常规组(3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538,P<0.05)。
2.2 两组患者及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常规组患者及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为:十分满意24例、较为满意11例、满意5例、不满意0例,干预组分别为19例、10例、5例、6例,干预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100.0%)高于常规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498,P<0.05)。
3 讨 论
集束化护理是随着护理理念的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护理重点在于集束化干预与特定领域的护理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同时融合了循证理念,确保护理过程的整体性、针对性、系统性及优质性。
与常规护理比较,针对重症颅脑损伤留置鼻肠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具有显著优势,这主要是因为集束化护理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遵循“以患者为本”原则,结合患者自身疾病情况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可以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不同需求,同时预防患者多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还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家属医学知识,在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的同时,增加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信任度。
总而言之,集束化护理运用在重症颅脑损伤留置鼻肠管患者中,可减少患者鼻肠管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促进良好护患关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