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翳风穴配合中药治疗呃逆30例体会

2019-01-03周伟黎

关键词:柿蒂方剂丁香

周伟黎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卫生院,江苏 常州 213119)

呃逆,俗称打嗝,临床表现为气逆上冲,喉间呃逆有声,连续或者间断发作,难以自忍[1]。多数偶尔发生,症状轻微,不需治疗即可自愈,而少数患者则需通过治疗方可缓解治愈。笔者在诊治呃逆病例过程中,采用针刺翳风穴为主配合中药治疗,在临床工作中取得满意疗效,现把此治疗方法的心得与体会作一报告如下。

1 治疗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共计30例呃逆病例,均为门诊就诊病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9~94岁,发病时间1天~一月有余。单纯呃逆32例,继发于胃癌者2例。

1.2 治疗方法

1.2.1 针刺主穴翳风穴

患者取俯伏坐位,腧穴部位及医者手指皮肤予以碘伏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快速刺入皮下后,针尖朝向咽喉部斜刺,施以轻柔提插捻转手法,患者得气后,留针30分钟,期间每隔10分钟捻转毫针1分钟,每日针刺穴位一次,5天为一疗程。

1.2.2 中药治疗

在针刺翳风穴的同时,笔者自拟中药方剂,该方剂由丁香柿蒂汤、橘皮竹茹汤合旋覆代赭汤化裁而成。具体方药如下:丁香10 g,柿蒂10 g,陈皮10 g,竹茹12 g,制半夏10 g,茯苓10 g,甘草5 g,代赭石15 g(先煎),旋复花10 g(包煎),党参10 g,生姜10 g,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用。

1.3 疗效观察及结果

疗效标准:治愈:呃逆消失,未复发。

有效:呃逆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明显减少。

无效:治疗前后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变。

2 结 果

接诊30例患者中治愈27例(90%);好转2例(6.7%),无效1例,为呃逆继发于胃癌(3.3%),总有效率96.7%。

3 典型病例

王某,男,43岁,工人,于2015年11月27日至我科初诊,主诉呃逆频发,不能自止2天,该患者于2日前因感冒咳嗽伴发热入院予以抗生素加地塞米松静脉输液,输液后突发呃逆,予以胃复安肌肉注射,采取饮热饮等措施未能缓解症状,遂至我科就诊,诊见呃逆不止,呃逆声洪亮,胸隔部闷胀不适,纳差,夜寐欠佳。诊断明确后即予以针刺翳风穴,即感症状减轻,呃逆次数明显减轻,辅以呃逆自拟方药煎煮内服,巩固疗效,经连续治疗3天,呃逆止,随访无复发。

4 体 会

呃逆之为病,古代文献常与哕并称,如《灵枢.口问》称“胃为气哕逆”,认为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正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2]

现代医学认为,呃逆是一种不自主的膈肌痉挛,产生该疾病的原因较多,常常与日常生活中饮食不当、情志失和、正气亏虚等病因密切相关,而呃逆的发病机制一般总由胃气上逆动膈产生,故治疗方法以畅通气血降逆为治疗原则。

在治疗呃逆患者过程中使用的主穴翳风穴,归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具有宽胸、理气、利膈作用,该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翳风穴处布耳大神经,其迷走神经较丰富,故针灸刺激该穴位可有效抑制迷走神经兴奋性,缓解膈肌痉挛,有效治疗呃逆。

患者所服中药汤剂中,丁香柿蒂汤、橘皮竹茹汤及旋覆代赭汤均为理气剂,其中丁香柿蒂汤具有温中益气,降逆止呃之功效;橘皮竹茹汤具有降逆止呃,益气清热之功效;旋覆代赭汤具有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功效。此三种中药方剂经笔者化裁而成自拟方剂,达到寒热并用,健脾和胃降气之功效。笔者在此方剂中重用丁香、竹茹,丁香具有温胃散寒、下气止呃之功效,竹茹可清热安胃以止呃逆,重用此两种中药,可更好的发挥此自拟方降气止呃作用。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30例呃逆患者中29例取得满意疗效,总有效率达到96.7%,表明采用针刺翳风穴加中药自拟方治疗呃逆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单纯性呃逆治疗效果明显高于继发性呃逆。

总结呃逆治疗经验,医者在患者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其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消除对针灸的恐惧,使其在施针过程中能充分配合治疗,避免晕针等意外状况的发生,另嘱患者注意保暖,避风寒,避免进食生冷食物,通过针灸加中药方剂的治疗,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柿蒂方剂丁香
永远的丁香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汉代植物纹样之柿蒂纹
丁香
基于信任模型的中医药方剂相似度计算方法
柿蒂去除萼片和激素处理对甜柿果实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中药方剂,新冠肺炎患者的福音
何谓中医“七方”
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
白丁香紫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