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汗自汗临证医案两则
2019-01-03孙明亮耿开仪
孙明亮,耿开仪
(沭阳县中医院,江苏 宿迁 223600)
1 案例一
本案盗汗患者素体阴虚,且年近六旬,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则心火偏亢,阴虚则火愈旺,火旺则阴液不守,故见以盗汗为主的多种阴虚火旺表现。在治疗上,宜滋阴清热,固表止汗。遂以“当归六黄汤”化裁治之。
武某,男,56岁,程序员,2017年3月21日初诊,舌质偏暗,苔薄黄,脉弦数。半年前出现夜间盗汗,白天活动后无明显汗出,无明显咳嗽,无恶寒发热,曾在外院查胸片及结核试验等未见明显异常。一周前盗汗症状加重,常常醒来自觉汗湿衣被,并伴有手心、脚心汗出,晨起疲劳感明显。刻下证:手脚心自汗,夜间盗汗,夜寐梦多,食纳一般。
此乃阴虚内热之汗证,法当滋阴清热,固表止汗,援当归六黄汤之意治之:
生地黄15 g,白芍l5 g,生黄芪20 g,生牡蛎30 g(先煎),当归10 g,地骨皮10 g,黄柏6 g,淮小麦20 g,川连4 g,红枣15 g,甘草6 g,7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二诊(2017年3月29日):服前药后夜间无明显盗汗,手心脚心自汗稍好转,晨起后疲劳感消失,夜寐仍梦。舌质稍红,苔薄白,脉弦,尺脉稍弱。心火已降,肾水仍少,继续当归六黄汤加减,
生地黄20 g,熟地黄20 g,白芍l5 g,生黄芪20 g,当归10 g,地骨皮10 g,黄柏6 g,淮小麦20 g,红枣15 g,甘草6 g,生龙牡各30 g(先煎),7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后随访手心脚心自汗亦明显好转,嘱劳逸结合,按时作息,饮食忌辛辣。
2 案例二
本案自汗患者为中年女性,辩证为气虚湿阻、卫阳不固,病机较为复杂。患者素体肥胖,痰湿较重,阳气不足,故形寒怕冷,舌体胖嫩,边有齿痕,脉濡缓;活动后气喘汗多则为卫表不固,津液外泄,则自汗出。遂以“玉屏风散”化裁治之。
王某,女,55岁,教师,2017年7月21日初诊,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濡缓,平素体型肥胖、畏寒怕冷,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周身汗出,阵发性发作,体力劳动后尤其明显,伴气短、乏力,近期反复感冒,未予重视及正规治疗,近一周来症状较前加重。刻下证:活动后汗出,呼吸稍促,气短、乏力,食纳一般,二便尚调。舌体胖嫩,边有齿痕。
此乃卫阳不固之汗证,法当益气固表止汗,援玉屏风散之意治之:
炙黄芪30 g,生白术30 g,防风12 g,白芍20 g,炙甘草10 g,桂枝10 g,五味子6 g,大枣15 g,白薇10 g,茯苓30 g,制附片10 g,生龙牡各30 g(先煎),7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二诊(2017年7月29日):服药后感自汗稍好转,气短乏力明显减轻,舌体胖嫩,无明显齿痕,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濡缓。减白芍为党参,原方稍作调整,具体方药如下:
炙黄芪30 g,生白术30 g,防风12 g,党参20 g,炙甘草10 g,桂枝10 g,五味子6 g,大枣15 g,白薇10 g,茯苓30 g,制附片10 g,生龙牡各30 g(先煎),14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后随访自汗明显好转,嘱劳逸结合,按时作息,饮食忌辛辣。
按:汗证分自汗、盗汗,“自汗者多属阳虚,盗汗者多属阴虚”。耿老认为,不能盲从阴虚或者阳虚论,主要还是辨证论治。本案中盗汗患者年近六旬,阴虚内热之象明显,故用经典方剂当归六黄汤以滋阴清热,泻火养阴止汗。综观全方,其配伍特点是泻火与滋阴并重,养阴以治本,泻火以除标,使阴固而水能制火,清虚热而不耗气伤阴;二为益气固表与育阴泻火相配,以育阴泻火为本,益气固表为标,使阴气内守,卫气固密。诸药合用,则有滋阴清热、固表止汗之功,改善盗汗问题。
《临证指南医案》谓:“阳虚自汗,治当补气以卫外,阴虚盔汗,治当补阴以营内”。耿老临证喜用玉屏风散加减治疗自汗,本案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止汗,五味子益气生津,敛阴止汗。龙骨、牡蛎固涩止汗;白薇为耿老治疗汗证常用之品,全方共奏益气固表、敛津止汗之功。耿师亦同意此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