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桓仁县阎王鼻子铌稀有稀土矿的基本特征
2019-01-03王景雄
王景雄,赵 晨
(辽宁省地质勘查院,辽宁 大连 116100)
1 区域地质背景
普查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东段,胶辽台隆,桓仁凸起和凤城凸起上,各断代地层出露较为齐全,沉积岩、侵入岩等各类岩石均较发育。地质构造既有中深层次韧性变形,也有浅层次脆性变形,构造样式复杂多样,有逆冲推覆系统、滑脱伸展系统、走滑系统。本区是辽东—吉南金、铅锌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矿产主要有铅锌、铁、褐钇铌矿。
矿区出露地层由早至晚有青白口系永宁组、南芬组,南华系桥头组,下古生界张夏组和中生界白垩系下统小岭组地层,测区的沟谷中分布少量新生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
矿区内岩浆活动频繁,侵入岩发育。有古元古代和中生代白垩纪岩浆活动,其中与含稀有稀土故有关的矿体主要为中生代阎王鼻子碱长花岗岩,主要岩性为似斑状细中粒碱长花岗岩,阎王鼻子碱长花岗岩主要分布在矿区的中东部,约占矿体的三分之二左右,岩石多为肉红色,似斑状花岗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为钾长石,大小为4-7.5mm,含量约为10±。基质中钾长石呈它形或半自形,粒度1-4mm,含量65-60%;斜长石粒度0.5-1mm,有的斜长石遭钾化作用,含量5%以下;石英为不规则粒状,含量30-35%;黑云母呈鳞片状,片径2m。副矿物有磁铁矿、锆石、褐帘石及萤石等。岩石局部具有钠长石化。根据其暗色矿矿物的含量为分两个侵入体,即似斑状细中粒碱长花岗岩(χϱγK11)和似斑状细中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χϱγK12)。
阎王鼻子的碱长花岗岩,均为含铌稀有稀土元素丰度高岩系,其为铌稀有稀土矿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成矿物质来源。
区内褶皱、断裂构造比较发育。褶皱主要发育在这时代的地层中,轴向NNE。断裂主要是中生代晚期受环太平洋构造域控制,形成了北东向构造形迹为主的脆性断裂,并控制了燕山期阎王鼻子花岗岩体的侵位。
2 矿床特征
区内中生代岩浆活动频繁,在本矿区内主要为阎王鼻子碱长花岗岩。该岩体普遍矿化,故该岩体即为本矿区铌、钽稀有稀土矿的矿体。由其主要矿物铌、钽的分布情况可知,该矿床类型即为岩浆矿床。
2.1 矿床规模、形态及产状
阎王鼻子碱长花岗岩为含矿岩体,其中铌、钽等稀有稀土金属矿化普遍且均匀,其特征为规模大,岩石品位低。以矿区的铌单元素异常为例,见附图2,有部分地段可达现行工业指标边界品位1/2的矿化边界。地表中的探槽化学样品、基岩光谱样品以及地下钻孔的样品,基本均在0.006%矿化品位以上。其找矿潜力巨大,但是其矿化体规模大,延深大,目前由于工作量的限制,还无法控制矿体的规模和形态。垂直方向具蚀变分带,上部为中等强度蚀变,向深部蚀变减弱并过渡为原岩。
2.2 地球化学特征
由于前人的1:20万和1:5万化探扫面并未分析Nb、Ta等稀有元素,所以矿区缺乏Nb、Ta元素地球化学异常资料,本次工作进行铌及15种稀土元素的1/1万土壤化探测量;工作区铌矿化体的寻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单元素的异常浓度划分为三个级别,称外带、中带和内带。全区内共圈出单元素异常1381个,其中Nb异常34个,Ta异常46个。
矿区内的Nb单元素异常区与整个碱长花岗岩的分布范围相吻合,分布在矿区中部和东北西北高值异常区,经过地表及深部工程的验证,证明其矿化相对较强,亦多具有较强的钾长石钠长石等蚀变,说明Nb元素异常区是寻找稀有金属矿床的具有指导意义。
2.3 矿体特征
该矿床属于碱长花岗岩分异交代型矿床,赋矿岩性为钾长石化钠长石化似斑状细中粒二长花岗岩。根据本矿床具有规模大、品位低,近地表、易开采等特点,
故本次工作按照相似矿床:江西会昌早叫山和江西葛源灵山等矿床实例中的工业指标Nb2O5:0.0086%做为边界品位,大致圈定矿体(见附图3)。
矿区圈定出了具一定规模的铌稀有金属矿化岩体,总矿化面积近3km2,钽、铌矿体赋存在蚀变岩体内,矿体形态特征与岩体基本一致,根据蚀变特征,地表岩体具钾长石化钠长石化硅化并具零星萤石化的碱长花岗岩,并具有垂直分带特征。
整个阎王鼻子碱长花岗岩体均遭蚀变,但其内部有强弱之分,推测其蚀变的强弱分布与岩体构造有关,强钾长石化花岗岩一般分布于矿区的西北和东南,大致呈北东向展布,其余蚀变则围绕强钾长石化花岗岩带呈同心圆状分布,蚀变带之界限不明显,为过渡关系。
矿体矿化特征如下。
铌矿化碱长花岗岩(矿)体:位于矿区中东部,含矿岩体钾长石化钠长石化发育,属于低品位矿体。地表由33个探槽、深部由4个钻孔控制,含矿岩体形态较简单,呈岩株状产出近等轴状,倾角20°-40°;地表矿化体长约7000m,出露宽约5000m,控制矿体面积近35km2,矿体平均厚度为推测250m以上,且有北东向变厚趋势,地表探槽控制矿体宽度112m,控制最大斜深为200m;Nb2O5含量为0.0047%-0.0161%.平均为0.0091%;其中,ZK8-1钻孔控制矿体厚度为150m,Nb2O5平均品位0.0106%;ZK10-1控制矿体厚度为150m,Nb2O5平均品位0.0078%;ZK12-1控制矿体厚度为200m,Nb2O5平均品位0.0093%,ZK14-1控制矿体厚度为200m,Nb2O5平均品位0.0092%,铌的品位变化稳定且矿化连续,
2.4 围岩蚀变特征
矿区内蚀变种类很多,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蚀变类型主要以钾长石化、硅化和钠长石化为主。在钾长石化阶段,斜长石部分或全部交代了钾长石,形成了几乎不含斜长石的碱长花岗岩体;在随后的硅化阶段,使石英进一步交代了钾长石、斜长石等,使岩石中的石英含量大为增加,并局部伴随产生了大量萤石等典型高温气热矿物。因此钾长石化、钠长石化、硅化及局部萤石化为找矿标志。随着钾长石化、钠长石化的增强,Nb205、Ta205的含量也越高,即矿化强度与蚀变强度呈正比,所以钾长石化、钠长石化的强弱是判断Nb、Ta元素贫富的标志。
2.5 矿石结构构造及矿物成分
矿石结构为蚀变交代结构、中细粒花岗结构、嵌晶结构、斑状结构。构造以块状构造为主,次为团块状构造。矿石矿物以铌铁矿、锰铌铁矿等为主,次为锡石、黑钨矿、磷钇矿等。脉石矿物以长石、石英为主,还含有云母、黄玉、萤石等。
铌矿物粒度普遍偏细,大小多在0.05mm以下,而脉石矿物粒度较粗。
2.6 钽、铌稀有元素的赋存状态
铌两种元素主要以独立矿物、类质同象和包体3种形式存在。铌独立矿物是其最主要的赋存形式,在各类矿石类型中占有率最大。钽铌主要为铌铁矿,其次以锰铌铁矿矿物形式存在,板状、锥状,呈浸染粒状产出,大小多在0.05mm以下。
2.7 找矿方向与标志
综合上述稀有金属分布特征和成岩成矿过程的分析,稀有金属Nb、Ta成矿主要产于蚀变岩体的内部。对于铌稀有金属矿的找矿标志为:
(1)花岗岩体已钾长石化、钠长石化的蚀变带的顶部和边缘处,是铌矿富集区。
(2)碱长花岗岩具较高铌背景值,矿化区域有明显的铌化探异常。
(3)碱长花岗岩发育地区,注意寻找铌重砂异常。
3 总结
对阎王鼻子铌稀有稀土矿成因及找矿标准的研究,认为阎王鼻子铌稀有稀土矿成因类型为碱长花岗岩型,其空间分布与花岗岩分布有关。但该区铌矿体存在的矿化标志不明显,肉眼不能区分矿体,只能化验分析才能得出是否为达到边界品位,对工程施工指导有滞后性。该区虽然品位较低,但规模巨大,有着巨大的开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