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困境与破解策略研究

2019-01-03张同宽

关键词:海洋生态体育

张同宽

(浙江海洋大学 体育与军事教育部, 浙江 舟山 316022)

一、海洋体育文化概念及现状

(一)海洋体育文化概念

“海洋体育文化”一词最早由学者李崇生等人撰写的《对“海洋体育文化”及“滨海体育休闲产业”的探讨》(2007 年)论文中出现,但未界定概念;郑婕在《海洋体育文化概念及内涵解析》(2012)中认为“海洋体育文化泛指与海洋有关的体育文化,是人类受海洋影响逐步孕育、创造、形成的具有海洋特性的体育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赵吉峰的《关于我国海洋体育文化变迁研究的探析》(2015)论文中,认为“海洋体育文化以海洋体育资源为依托,包括海边附属资源,是海洋文化和体育文化互动发展的独特交集”。[2]广义上讲海洋体育文化是人们在海洋环境中从事多种活动中逐步孕育、形成、创造的具有涉海特质的体育物质财富和体育精神财富总和的统称;从狭义上说,是指人类以海洋环境为依托,长期与海洋互动中形成的体育实践行为,是一种以海洋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体育文化意识形态。[3]综上所述,海洋体育文化是海洋文化、体育文化、民俗文化、渔业文化等多种文化碰撞、吸收、交融等经过解构组构而衍生的一种具有鲜明海洋特色的体育文化。

(二)海洋体育文化现状

海洋体育物质文化方面。我国海洋资源丰富,拥有 300 万平方公里海域,海岸线总长度达3.2 万多千米,海岸线曲折陡峭,多岛屿、多港湾、多海滩、多滩涂湿地,是人们参与海洋体育活动的场域。海洋体育活动器材主要以海洋生产、海洋生活、宗教活动、军事活动中物件为主要来源,但存在着海洋体育器材制造、销售、租赁价格昂贵,如游艇、帆船等,与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不相匹配,“用不起”还是普遍现象,阻碍了海洋体育文化的发展。

海洋体育行为文化方面。近些年来,以海洋体育为主的文化活动一直处于“井喷”状态,沿海和海岛地区结合地区特色和项目特点,开展富有特色、新奇刺激、参与性强的海洋体育旅游休闲娱乐、海洋体育竞技、海洋民俗体育、自助海洋体育活动等,如海钓比赛、全国海岛休闲体育大会、海岛露营活动、全国沙滩足球比赛、海洋运动会、荒岛救生、泥滩湿地运动等多种形式的海体育活动,吸引人们参与和体验,享受大海带来的无穷乐趣。

海洋体育文化制度方面。从无到有的海洋体育文化规划、办法、条例等制度,健全和规范了海洋体育文化制度的发展;如《浙江省海洋体育发展规划(2011-2020 年)》(2011 年)、《舟山市海钓管理暂行办法》(2017年)和《海南省潜水经营管理办法》(2015 年),这些规章制度为开发海洋体育市场行为文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行为准则,推动了海洋体育文化发展。

海洋体育文化精神是指以海洋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体育文化意识形态、海洋体育价值观等,体现了勇立潮头、战风斗浪、海纳百川、吃苦耐劳、救死护伤的海洋精神;如“翟墨航海 ”“马蛟弃赛救人”都反映了海洋体育文化精神的精髓所在,值得倡导和弘扬。

同时,一些沿海城市借用海洋体育文化活动,打造城市新名片和品牌效应,如资料显示:青岛市借助2008 年北京奥运会之势打造成了“帆船之都”;舟山群岛新区正着力打造成海洋体育的“运动天堂”。

生机勃勃的海洋体育文化活动,使人们对海洋体育文化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培养了参与意识,提高了吸引力,使海洋体育文化迎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二、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困境

“生态”反映的是自然环境现象,戢斗勇认为“文化生态”指的是文化生存的环境、结构、秩序、状态等,目的是表明文化现象和自然现象一样,有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和规律。[4]文化生态学是由19 世纪70 年代德国生物学家E·H·海克尔提出,是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精神环境中的各个要素交互作用和影响来研究人类及其文化的产生、变化和变异。[5]文化是在特定的文化生态环境下形成和发展,文化生态是文化产生的孕床,也是其生存、生长的物质基础;如果文化生态平衡系统遭到改变或破坏,其资源随之改变或消失。综上所述,文化生态是维系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6]

由于社会的发展、科技进步、自然环境的剧变和文化空间的变更,海洋体育文化生态环境也相应发生了变迁和更替,加快了海洋体育文化改变与消失的速度,海洋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和危机。运用文化生态学理论解读海洋体育文化生态系统的内外部关系,找到海洋体育文化自身内部关系不够协调、外部沟通不够顺畅的原因,旨在维护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为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必然要涉及和解决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把握其现状,直面其困境,了解其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海洋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等条件,根据文化生态学理论,从中选择有关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的物质保障、气候环境、社会组织与管理、法制环境、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物质保障困境

物质保障即指提供一定程度的物质供给以保障基本权利的实现,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同样也离不开财力物力的保障,是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的基础。

中国海岸线比较长,多为海蚀海岸,曲折陡峭,地形险要,[7]呈多岛屿、多港湾、多沙滩特点。海洋环境恶劣,岛屿分散,交通不便、且生产单一。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偏低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对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在财力投入时捉襟见肘,不能满足蓬勃发展的社会需求。沿海城市海洋体育文化发展水平也有差别。青岛借北京奥运会的东风成为“帆船之都”;三亚则依靠得天独厚的亚热带气候和旅游胜地海洋体育文化开展的生机勃勃。但大部分沿海城市由于某些原因,发展不尽人意。如上海市经济总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海洋体育资源少,相对经费投入少;舟山市海洋体育资源丰富,但经济不发达,经费只能集中投入到某个项目中。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拥抱和亲近海洋的愿望越加强烈。但是,海洋体育运动器材从制造、销售、租赁到末端使用存在价格昂贵,与人们的收入水平不相匹配,“用不起”还是普遍现象,阻碍了海洋体育文化的推广与普及。

海域和岸线是海洋体育活动的场域空间,也是涉海人群靠海吃海获取生活资源的地方。海洋经济活动、海洋生活方式等行为挤压或破坏了一些具有海洋体育功能的海域空间和资源,如围海造田、海洋旅游景区开发、危险“禁区”设立等行为,压缩了人们参与海洋体育文化活动的空间。

海洋体育属亲水性活动,海水是海洋体育活动的载体和平台。我国近岸海水颜色呈现南北两端清澈,中间混沌的现象,更何况近些年来我国近海陆源入海污染严重,赤潮现象频繁。有资料显示,被监测的沿海和海岛地区的入海河口、海湾、滩涂、湿地、珊瑚礁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76%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其中杭州湾、锦州湾持续处于不健康状态。[8]水质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参与性,严重影响人们参与海洋体育文化活动的热情。

(二)气候困境

我国海岸线处于北纬线上下,四季分明,受季节性气候制约大;北纬线以北的海岸线到秋冬季,受冷空气南下影响大,大风、雾霾、下雪的天气增多,海水温度降到10 度以下,比较寒冷,不宜进行涉海体育运动;浙、闽沿岸水温也只有6 至14 度,也不宜开展海洋体育运动;华南沿岸和海南岛冬季水温在16 至22 度,适宜开展海面上的海洋体育活动。[9]据资料显示,5—10 月份是海洋体育文化活动开展的黄金季节。[10]因此,不能常年开展海洋体育活动,或开展时间短,在一定程度上滞缓了海洋体育文化普及与推广。

(三)海洋体育组织与制度困境

1.组织机构困境

民俗体育项目或相关文化的组织团体,是我国原生态民俗体育项目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11]目前,在国家体育总局下设以竞技为目的的“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为海洋体育组织管理高级机构,沿海个别省市体育系统也有设置,到县(区)级就鲜有存在;第二种组织则是为了公益目的而组织起来的民间海洋体育组织,因为没有正常的经费来源渠道,生存状况较为困难;第三种组织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水上运动企业或俱乐部,纯粹是商业行为,在全国存在较为普遍。第四种类型临时性组织,沿海或海岛地区每隔几年会举办海洋体育竞技和文化活动,由政府职能部门牵头组成临时性组织,如海洋体育组委会等。缺乏专门的、长期的、有长效机制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俱乐部、协会或社会力量等组织来指导、执行海洋体育文化活动事务,严重影响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

2.管理与规划困境

海洋体育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是海洋文化的瑰宝,也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洋文化和体育文化传承的载体。目前,在管理方面,出现多部门管理现象,呈交叉状态,主要有体育、文化、旅游、渔政、安监、环境、海事、港务、边防等多部门牵扯其中,出现权责认识不明,只能管一点或相互推委等现象的管理困境。

在规划方面,政府文件具有指导、引领作用。2011 年浙江省颁布了《浙江省海洋体育发展规划(2011—2020 年)》,这是全国首例专门为发展海洋体育而单独制定的规划。其他沿海省市则在发展海洋经济规划或其他文件中提到海洋体育发展措施,如山东省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 年)中涉及了海洋体育发展的方向和措施。缺乏应有的组织机构和管理行为与如火如荼的海洋体育文化发展不相符。

(四)法制环境困境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人类在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也对海洋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破坏,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和资源,国家制定了相应保护海洋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规和条例,对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在法律上起到保障作用。但纵观全局,鲜有针对性、全国性涉及海洋体育的法规、条例、政策等法律性文件颁布,只有个别项目、区域性的地方法规、条例等法律性文件出台,如《舟山市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海钓管理暂行办法》(2017 年),《海南省潜水经营管理办法》(2015 年),这些地方性法规条例在特定区域起到了一定的法律效应。中国海岸线长,海洋体育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需要保护与开发的内容又多,急需一个高屋建瓴,统筹全局的法律、法规、条例等法律文件的指导和引领,加以约束和合理开发。

(五)人才培养环境困境

海洋体育人才是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链上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但我国的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对海洋体育人才的培育少之又少。在体育系统中,主要以运动员形式存在,为国家体育竞技服务;在教育系统中,15 所体育高校和10 余所体育运动职业学院面向地方培养海洋体育、水上运动人才为主的院校屈指可数,而相关的普通高校、职业学校没有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没有形成向地方政府、社会、企业、俱乐部输送的路径,造成海洋体育人才奇缺,严重影响了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环境的平衡。

三、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破解策略

(一)在思想上提升认识高度

海洋体育文化既是民族文化,也是海洋文化、体育文化、民俗文化等多种文化交融衍生的一种文化行为,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也是海洋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政府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具有不可推御的责任。但从重视性和作为性分析,对发展和繁荣海洋体育文化在思想认识上相差甚远,重视程度低。因此,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只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制定规划、落实实处,合力推进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可持续性发展。

(二)增加对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资金投入的力度

资金投入是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的物质基础保障。政府要增加对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的资金计划。同时要通过优惠政策、待遇来“筑巢引凤”,吸引外资、独资、合资、租赁等各种融资手段来开发和建设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加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链上的项目建设,使其得到更好发展。

(三)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的管理和保护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实现人海和谐共生的根本要求和基础保障,[12]也是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的物质基础保障。要建立陆海统筹的协调机制,严格控制陆海源污染物入海;完善海洋体育环境保护规划体系;保护自然岸线和原生态海洋环境;修复近岸渔类资源;建立海洋环境准入制度,严格管理海洋环保执法工作力度;要提升人们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加强对海洋体育文化组织建设

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在人大、发改委协调下联合成立海洋体育文化管理机构,统筹组织,合理分工,慎重规划,实质性运行海洋体育文化事业发展的各项制度、规划和管理,使其规范化、制度化;在民间要联络企业和个人,成立海洋体育协会或俱乐部,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宣传、推广和普及工作。

(五)要建设和健全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的法律制度

近几年海洋体育活动开展的勃勃生机,非法和破坏性的海洋体育活动行为越来越多,海洋体育法制建设滞后性越发突出,因此,要尽快建设海洋体育文化的法律、法规、条例,如制定《海洋体育法》,从海洋体育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产业开发、安全保护、准入制度、竞赛审批、群体文化活动等角度入手,使其法律化,使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得到法律保护。

(六)加强海洋体育文化领域人才的培养

一国人才的众寡优劣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兴衰存亡,同样,一个行业人才的众寡优劣影响着这个行业的生存之道;[13]海洋体育文化领域同样需要人才。一要加强海洋体育教育和培训力度;利用体育院校、涉海高校和职业院校的资源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培训班,以期达到海洋体育文化专业人才的保障,疏通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向社会输送海洋体育人才的路径;二要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来强化企业人才培养自我造血功能,而体育院校、涉海高等院校和涉海训练基地要加强“校企合作”“校地合作” “教授下基层”等方式加强与地方和企业的联系;三相关职能部门要“海洋体育文化下乡”、“海洋体育技术下乡”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工作,培养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紧缺型人才。

(七)要做好海洋体育文化发展的普及与推广工作

向人们普及与推广,参与和体验海洋体育文化活动,是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中的重要行为。要做好、做强、做精文化项目的开发,要针对不同年龄层次、性别、活动目的的人群设计适合自身特点的项目,如海洋体育娱乐休闲型、健身型、运动竞技型、医疗型等特色的各种海洋体育文化项目,吸引人们参与和体验;要合理布局和优化海洋体育文化活动的空间结构,降低同区同质化现象;要运用区域品牌项目特色展示海洋体育文化魅力,要运用多种营销手段和策略进行宣传、推广和普及;要在不同城市或区域统筹建设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的示范区、海洋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集聚区、海洋体育文化精品赛事的先导区、海洋体育文化休闲娱乐旅游的核心区。

综上所述,生机勃勃的海洋体育文化活动与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不相符合;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困境的形成有方方面面的原因,而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是一个有机体,需要社会各系统、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协助、相互配合,才能使海洋体育文化生态发展中走出困境,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发展中得到可持续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海洋生态体育
“生态养生”娱晚年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我们的“体育梦”
生态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