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阈下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旅融合践行模式
——以舟山群岛新区为例
2019-01-03丁芳盛
丁芳盛
(浙江海洋大学 人文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2)
[关键字]统一战线;乡村振兴;农旅融合;践行模式;全域旅游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对“三农”工作系列方针政策的传承,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正是社会实现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和全民富裕的必然选择。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型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进行全方位、系统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1],有力推动旅游供给侧改革[2]。全域旅游致力于创新“三农”工作,为乡村振兴规划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统战工作涉及对民主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民族和宗教界人士的工作以及对港澳、对台、侨务工作等多各方面,和党存在“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亲密合作关系,成为新时期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助力源泉和宣传平台。统一战线结合自身优势,基于舟山群岛新区(以下简称舟山)的海洋特色和渔农村及其传统村落的独有价值,在全域旅游视阈下探索开放的农旅融合践行模式,积极助力党和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在培育农旅融合新产业、新业态和加强乡村旅游的扶贫、造血功能方面提供新经验。
一、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和农旅融合的关系
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密切相关,相得益彰。农旅融合是农业和旅游业有机融合发展的一种新兴业态,是全域旅游在特定区域内产业融合的重要举措。
(一)全域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
乡村是兼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其振兴战略覆盖乡村产业、组织、文化、生态和人才等的全面振兴。全域旅游意味着空间、产业、公共服务等全域化覆盖和优化。作为国家政策目标,全域旅游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选择,能有效缓解该区域城乡“剪刀差”短板、确保乡村全部脱贫,实现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升级,这正是当前乡村振兴建设的关键路径。
(二)乡村振兴是实践全域旅游的理想目标
全域旅游涉及第一、二、三产业,以某一特定区域作为一个完整的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统筹管理、一体化营销和全产业链发展[3]。全域旅游体现综合的“旅游+”概念,开发农业、农村生态等多种资源和乡村民俗文化,培育观光休闲游、生态体验游等,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实现渔农村宜居宜业宜游宜养。这种以生态宜居为关键特质的乡村发展新格局是乡村振兴的典型表现,也是全域旅游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理想结果。
(三)农旅融合是全域旅游架构下产业间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
从区域经济研究角度看,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为主导,对整个区域生产要素进行统筹、配置,发挥对其他产业的引领作用,促使各产业发展融合,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并实现产业关联、融合的新常态。实践说明,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经济发展、贫困人口脱贫的主战场和中坚力量[4]。当前国情下农旅融合成为产业融合中的重要举措有其必然性。全域旅游遵循并重视农业产业功能,对乡村旅游理念深度开发和理性提升,能促进乡村、农业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形成高附加值的现代农旅融合产品体系。农旅融合的成熟有助于推动旅游业与区域内的工业、商贸、文化、体育等其他产业的融合力度,形成旅游产业集群,实现综合新产能。
(四)农旅融合是乡村振兴、精准脱贫的重要方案
农业和旅游是乡村振兴之路的两个核心点。农旅融合在市场、政策等多个因素作用下,通过区域内布局、资源开发、产品生产和创新、市场营销、运营管理等,实现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充分互通合作,产出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多项效益,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突破口。“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农旅融合作为新常态下乡村农业转型重要实践途径,早已经在全国范围广泛推开[5],其合力能匹配乡村精准扶贫的多重需要,更是创新传统村落“既求保护、又求发展”的解决之道。
二、农旅融合的发展契机和瓶颈
旅游是舟山的优势产业,拥有山海自然景观、海岛民俗景观、佛教文化景观一千余处。其海洋生态旅游基调契合现代人缓解生活压力的代偿心理和追求生活品质的享受型消费,高度适合全域旅游。2017 年舟山全市常住人口116.8 万人,游客接待量超过5500 万人次。2018 年国庆假期游多项数据创下历史新高,首日旅游人数同比增长22.15%,次日进出岛总流量达70884 人次,首次突破7 万大关,客流同比增加25%[6]。相比较于优质的渔农村资源本身,其开发和利用很不足。舟山统战工作以此为切入口,在全域旅游视阈下考察助力农旅融合的发展契机和瓶颈,重点剖析直接或间接影响海岛游客的旅游动机等各种消费心理和行为的消极因素,进而针对性创设多种践行模式和应对策略,实现丰富农旅融合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一)拓展契机
1.“全景舟山,美丽乡村”已成为乡村振兴的规划目标。《2018 年舟山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务清单》出台,明确指出全域旅游担当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引擎。全域旅游总体布局为“一核一轴两圈多岛连线”,构筑城市休闲主线轴,包含普陀国际旅游岛群核心区、嵊泗列岛度假圈、岱山生态休闲圈和东极、白沙、枸杞、花鸟等多个海岛品牌形象和主题示范岛,突出一岛一特色,打造“群星璀璨”的舟山新农村。借“一带一路”的强劲东风,舟山正在强化海洋意识、打造深度海洋体验的特色全域旅游,国内外市场潜力大。
2.农旅融合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舟山群岛新区现代农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化农业布局结构为总体要求,重点建设农业景观示范带、现代农业园区和田园综合体,培育建设重点农业乡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旅结合型新型经营主体,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7]。舟山正逐步探索以渔农村各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之路。
3.农旅融合适应舟山发展大环境。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和航空产业园区、国际海岛旅游大会、国家蓝色旅游示范基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战略项目及重要活动在舟山先后落地,为产业交叉融合提供了新机会。海洋旅游是当前国际旅游业发展最前沿、增长最快的领域,优势鲜明的农旅融合势必有力推进海洋经济(尤其是海洋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对舟山社会发展的保障功能。
4.渔农村居民成为农旅融合的建设者和直接受益人。全域旅游弘扬与传承传统海洋文化,能吸纳大量的渔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返乡者的就业和创业,显著改善渔农村生活品质,给舟山带来综合的经济、社会、文化与生态效益,能极大鼓舞政府、城乡居民参与旅游全域化和发展农旅融合产业的信心和热情。
(二)发展瓶颈
1.现有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有待推进。舟山海洋旅游产业发展不均衡,区域内旅游产业投入不均衡,淡旺季反差强烈,休闲农业同质化现象严重。旅游产品较为单一,大多以乡村农(渔)家乐为主,对舟山独有的山海资源、风土人情、佛教文化等开发不高,农旅产业没有原创产品和拳头产品,没有经营特色和亮点,游客体验与别处多有雷同,从而影响舟山旅游产品的口碑和红利。游客角度则表现为平均逗留天数少、消费结构不合理、景区景点复游率差异显著。究其原因,主要是规划、布局及运作不够科学合理或重规划不重管理,同类市场趋向饱和。海洋旅游缺乏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意识,不利于渔农村的可持续性发展。
2.经营管理粗放,接待能力不强。和周边发达城市的乡村旅游开发比较,舟山乡村治理模式总体不成熟,素质不高,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备,安全设施不到位,旅游项目运营机制模糊。舟山虽有旖旎独特的海洋岛屿风光,但景区分散,环境承载量不大,交通不利,受制于气候条件。节假日旅游则经常出现运力紧张,便利性差。该现状直接影响景点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利于游客消费动机的激发和维持。
3.农旅融合意识不足、开发程度不高。现代农业内涵少,农旅融合的产业链短,农产品转化为旅游产品的能力不强。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农户或渔家为主)的营销意识和服务能力欠缺、资本投入有限,用户体验难以提升农旅产业开发缺乏层次和特色,对当地渔事和农事体验、海洋文化内涵、海洋休闲运动等特色方向缺乏深度渗透和融合,对农业带动能力有限。以岱山秀山岛为例,该岛拥有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滑泥主题公园等独特资源,被称为原生态休闲度假岛,但当地农旅融合意识模糊,经营户开设的农家乐,大多仅有吃顿海鲜和简单住宿功能,旅游淡旺季尤为显著。
4.旅游产业服务和供给能力不强。以普陀山和朱家尖禅意小镇(省级特色小镇)为代表的佛教文化旅游相对完善,但大多数滨海或海岛休闲游开发尚处于初级观光阶段。虽有碧海、岛礁、金沙、滩涂、湿地等资源禀赋,与台湾、东南亚、太平洋、地中海等典型景区比较,新区海岛景观在产业模式、风土人情、消费风格、服务设施等方面创意不足,部分景点游览价值不够高,特征不鲜明,也缺乏现代时尚感,对高端游客的吸引力不高。
三、统一战线助力农旅融合的自身优势
针对农旅融合发展的发展瓶颈,统战工作基于自身优势,重点挖掘和服务农旅融合新兴产业这条主线,让业态结构更饱满。
1.在理念上发挥团结的政治优势,既整合又开放。统战同心模式提出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体现统战文化的核心理念、基本向度和价值标准。统战在农旅融合的助力实践中,强调资源合力,在设计规划、实施过程与结果评价则主张自主性、自由度,鼓励开放思维。
2.在性质上发挥协调的社会优势,起到辅助功能。统战认识到国家农村建设已从偏重生产向统筹生产、生态、休闲转变,协助当地政府在海洋旅游发展中的投入,并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与管理方面做出相应贡献。以统战部部长领办的民进舟山市委会的重点提案《关于实施美丽海岛振兴战略,建设“品质舟山”的建议》(2018)为例,该提案就提出以五美乡村为目标的美丽渔农村评价标准、以整洁村庄为底色的渔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以渔农旅要素融合的海岛美丽经济发展等多项明确的工作举措[8]。
3.在问题解决上发挥智力密集的资源优势。统战工作集中专家里手(如民盟多文教、科技专家;民建多经济专家;农工党多医卫、人口资源和环境生态领域专家;九三学社多文教、医卫专家等),强调因“岛”施策,关注舟山独有的问题情境,比如丘陵、砂砾、滩涂、湿地等共存的复杂地理分布,根据不同的岛屿农业生产条件和渔农村人文史实等酌情推出“一岛一设计”。
4.在策略上发挥广泛的人脉优势,实现目标管理。统战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不同组织的海内外成员,以特定项目为导向,多渠道参与打造海岛田园综合体、景观示范、休闲观光等农旅融合新产业,并自主参与具体农旅产品的制定、实施、控制、核查和评价。
四、统战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农旅融合践行模式
统战工作践行模式本质是一种助力模式,即依据乡村振兴战略和全域旅游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提出契合统战工作性质、用于解决农旅融合发展问题的通用组织管理、资源配置以及科技或经济帮扶行为方式。
很多实践研究指出改良传统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核心,能从根本破解“三农”问题[9-10]。全域旅游体现小旅游向大旅游的格局转变,农旅融合是该背景下革新传统农业的积极尝试,其本质目标是发展旅游经济。统战工作围绕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考虑新时期海洋旅游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针对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乡村治理粗放、农旅融合程度、服务供给等现有问题,引导统一战线组织中的资本投向生态友好型海洋旅游产业,在招商引资、科学技术和教育文化、乡村品牌和人才建设方面对农旅融合产品践行多途径的助力,推出创景观示范品牌、定向打造田园(岛屿)农业综合体、输出科技和公共的多元服务、乡贤回归、教育引航等五大主要模式。
(一)创示范景观的品牌模式
该模式是统战工作助推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培育高质量项目,旨在促进乡村经济结构和要素优化配置,提升乡村经济增长。统战工作以海洋旅游为立足点,基于海洋特色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细分目标市场、营销模式和产品类别,以消费产品的丰富度来满足旅游新需求,独立和合作创新品牌效应,培育一批个性化、高品位、稀缺性的特色旅游产品,助力当地旅游产业集聚区的打造。
观音文化园是受省委省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统战和党聚力聚智的典型样板、省重点工程项目。观音法界作为现代佛教弘化理念的“文化地标”,规划面积约2.5 千亩,总建筑体量约28 万平方米,由市民族宗教管理局普陀山佛教协会出资建设并管理[11]。周边面积约3 千亩,政府对此总体规划和配套,以朱家尖禅意小镇为核心形成海岛公园旅游产业集聚区,打造集朝圣、观光、体验、教化、特产销售功能于一体的周边产业集群,突出与民宗牵头的观音文化园相配套的各种农旅融合产品,具体可设计为:1.助推“禅修”、茶道、香道等发展多元主题住宿产品,打造创意民宿集聚区;2.助推“普陀素斋”品牌餐饮,培育海鲜类、素食类龙头企业和“佛茶”、瓜果等优质名品,丰富旅游商贸供给;3.助推《观世音》、《印象普陀》观音文化系列演艺作品,创新文化产业。作为集观音大成的佛教文化园区,这既是僧俗四众弟子的修行所,也是四方来客修身养性的旅游地,应凸显该农旅产品的品牌唯一性和稀缺性。
(二)育田园(岛屿)综合体的一元模式
田园综合体是将渔农村土地、人口、社会等构成本体资源,融合乡村自然和人文景观打造旅游产品,以乡村休闲商业做支撑,蕴含了娱乐、运动、研学、体验等元素,为原住民和游客提供配套服务,旅游富民。统战工作创新性推出岛屿综合体的设想,以舟山优质岛屿生态为依托,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增加渔农村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的精深加工,增强产品独特性、时代感和竞争力,优化农村消费环境和消费结构,发展乡村共享经济等新业态,促进渔农村旅游产业发展与新型乡镇化相结合。
市民主促进会定位普陀虾峙岛,创首个“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岛”,其本质正是田园综合体的运用。虾峙岛原生态海岛风貌保存完整,常住人口逐年减少,医疗、养老压力大,开发空间广阔。虾峙社会服务岛以文教科技和医疗卫生为服务要点,发掘农家生态观光、健康养老、海洋文化体验、海洋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打造农融精品工程。一党、一岛、一定向,及其另类田园(岛屿)综合体模式成为统战助力新样本,赋予渔农业自主“造血”的功能,释放更多红利。该举措在全国民主党派社会服务方面开创先河。[12]
(三)送科技和公共服务下乡的多元模式
该模式强调统战成员指导农旅融合中的渔农村环境治理和资源改善。我国在公共服务领域依然存在城乡二元结构。[13]医疗卫生、教育、交通、法律、商业、就业等的城乡差异是影响乡村发展的重要短板,直接制约乡村旅游业。但国家正逐步完善城市科技文化人员定期服务乡村机制,强调医疗卫生、公共教育、法制建设、社会保障等资源向农村倾斜,尤其重视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统战各组织协同工作,以专家工作站、特派员下乡、教授挂职等形式直接服务乡村,致力于以科技改善乡村公共设施、生态环境,打造乡村生态宜居和生态产业链,丰富乡村公共服务供给,改善农村民生,拉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农工民主党发挥医疗资源丰富的优势,创立“前进讲堂”,以此将先进的健康服务资源下沉到田间村头。民盟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创新服务基地是舟山第一个浅海大型高端生态围网养殖工程技术产业化应用示范基地,兼顾现代海岛休闲渔业创新模式,养殖海域使用面积约21.4 公顷,年产值超1000万元。定海区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小城镇综合整治等,整合区内统战资源,在乡村街道设“同心服务”实践基地,制定农业技术指导、法律咨询宣传、医疗义诊、金融审计等10 余项服务清单,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四)反哺桑梓的新乡贤回归模式
该模式是统战将自身视为资源助力农旅融合。新乡贤文化将人文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渗透于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统战成员撑起新乡贤的半壁江山,他们以行家里手、实业家等身份投资故里,或提供技术、参与社会治理,以自身人格魅力、能力专长、人脉财富等参与新区乡村振兴建设,通过宣传服务、招商引资等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的软实力,泽被乡里。其一,乡贤文化直接成为舟山文化旅游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以人文资源为核心内容,重视乡土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重构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的文化符号。如名人馆(舟山首批统战基地)以海洋知识和乡贤故事培育邻里守望、文明乡风,实现凝聚人心、淳化民风,净化道德。其二,专家参与开发古村落建筑旅游、民俗风情和休闲度假旅游,打造文旅小镇,再塑传统村落,如保护东沙古镇的原生田园风光,推出祭海谢洋大典、双桥木偶戏、白泉跳蚤舞等传统民俗表演,为其注入时尚元素。其三,新乡贤的反哺一定程度改善了农村发展主体弱化、人才缺失、财力困顿等诸多难题,因地制宜实现农旅融合,助推乡村经济。统战工作已推动188 家非公有制企业对接的174 个社区(村)深入开展产业帮扶、项目对接[14]。以舟山侨台联合会、非公有制经济为例,不定期组织海力生集团、中浪集团、富丹旅游食品等企业与挪威诺德兰郡、菲律宾驻上海总领事等外方代表团举行商务座谈,找海内外合作契机。
(五)授人以渔的教育引航模式
该模式突出统战助力渔农村在农旅融合中实现自身“造血”致富功能。教化乡村本土人力资源是统战助力农旅融合乃至城乡一体化的根本内核。统战以外源性助力促进科技、信息、管理、人力等现代生产要素向乡村集聚,更在资金输入、农业帮扶、人才支援等方面推动乡村人力资源的流动和素质提升,重视对乡村自身的内源性助力。统战倡导扶持、示范唤醒乡村振兴原动力,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其一,统战推进产学研合作,发展专业合作社、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推动创新创业农民群体多元化。以普陀区三和社区自主成立西红花和大棚西瓜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例,初期产量和规模一直上不去。2009 年起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一直与之结对共建,发挥智力技术优势,农户种植得到质的飞跃。该社区在巩固西红花、大棚西瓜基地成果的基础上,成功建立农业农村民俗特色生活观光园,增强了渔农村居民体验自主致富的成就感、幸福感。其二,统战探索网课、远程教育、科技下乡等现代手段促进本土农民职业化,如九三学社以其“九三水产养殖基地技术”的品牌项目专注培育渔村新型农民,延续乡土人脉。
五、统战工作助力农旅融合的展望
(一)统战工作中的自身问题
1.统战成员来自舟山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等,联系相对松散,关系构成复杂,在助力农旅融合践行模式的组织和推进过程中有实际困难。加之传统政治文化及治理理念等因素影响,统战成员存在参与意识缺失、参与能力不足的普遍现象。统战工作可以主动和新媒体资源相结合,积极打造自己融媒体平台,加强乡村振兴战略宣传,围绕农旅融合主题实现参政议政,具体如内容创设、议题设置、观点评论、信息扩散等,尽可能实现统战成员全员投入农旅融合建设。
2.统战干部需要进一步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统战通过参与农旅融合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全新理念和举措。当下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优秀统战干部队伍,并有序选拔和培养补充后备人才,加强学习和实践,畅通统战成员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渠道。
3.部分基层统战须进一步理顺工作体制。统战工作由城市核心向基层延伸还不够流畅。基层统战现的地位、作用日益突出,但尚未得到相应的重视。现有基层工作客观条件总体不利于上级部门对统战工作的指导和统筹协调,如人力有限等。这些均形成实际制约,统战工作优势和活力无法快速、充分体现。基层统战迫切需要基层党建的引领,这将有效加强基层统战的“战斗力”。基层人员也需要审视自身的观念和举止,积极改善工作意识和行为。
(二)助力模式中的未来动向
统战工作在当前的农旅融合建设中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和进程。以其专业性长远考虑,统战工作须强调海洋环境保护和行业治理的意识和行为,重视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农旅融合的深入,意味着农旅产品开发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增长,游客数量增多、消费行为变得复杂,周边商业设施经营活动的增加,势必会使海洋生态环境受到持续考验。该任务迫在眉睫,有待于政府和统战及其他社会组织通力合作。
在党的统一领导及基层组织的配合下,统战以前瞻眼光、强大动力和现实优势响应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在“全域旅游”的视阈下,积极推进农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为提高渔农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