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拿联合其他方法治疗小儿腹泻研究进展

2019-01-03潘道友

中国疗养医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天枢神阙穴大肠

潘道友

小儿腹泻是指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以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本病四季皆可发生,尤其以夏、秋两个季节多发,1岁以内婴幼儿发病率较高。如治疗不及时,迁延日久,容易对小儿营养和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研究表明,推拿在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方面优于西药,而且对不同类型的腹泻均有明显优势[1]。推拿因操作简单方便、见效快、无副作用、患儿和家长易于接受等优点,在治疗小儿腹泻中被广泛运用。

1 小儿腹泻的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小儿腹泻的发生、进展变化和脾胃关系最为密切,大多数源于脾胃功能失调。《幼幼集成·泄泻论治》中说:“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化而为气血以行荣卫。若饮食失节,寒温不调,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泄泻作矣。”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小儿腹泻,出现频率较多的依次是脾虚型、湿热型、伤食型和寒湿型[2]。因脾主运化水液和水谷精微,在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状态下,如有外邪侵扰,内伤饮食或脾肾阳虚,合以饮食不洁,起居失调等因素,致使脾胃功能运化失职,气机升降失调,饮食入胃后,清浊不分,合污而下则成腹泻。

2 推拿治疗

2.1 辨证推拿 张海华等[3]进行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腹泻的选方规律研究,通过检索近60年来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相关文献,总结得出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腹泻的常用选穴规律是以背俞穴搭配止泻四穴及手掌腧穴为主,主方为脾俞、大肠俞及止泻4穴(摩腹揉脐、龟尾七节),并且小儿特定穴的使用频次高于传统腧穴。

柳晓峰等[4]在中医辨证分型基础上推拿治疗500例腹泻患儿,脾虚泻予以补脾经、揉脾俞、补大肠、推三关、捏脊、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湿热泻予以推脾经(清后加补)、清小肠、清大肠、掐揉小天心、退六腑、揉二马、补肾经;伤食泻予以清大肠、清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揉天枢、摩腹(顺时针)、捏脊;寒湿泻予以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揉外劳宫、揉脐、摩腹、揉龟尾、推上七节骨、揉足三里。呕吐者加推板门、揉天枢;肠鸣腹痛者加掐揉一窝风;肠鸣腹胀者加分推腹阴阳、拿肚角;睡中易惊者加掐揉五指节、掐捣小天心;脱肛者加摩百会、摩丹田、按揉足三里;体虚多汗者加揉肾顶。1次/d,6次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达100%。

谢文雅[5]中医辨证分型后运用推拿方法治疗小儿腹泻90例,在手法常规治疗基础上,伤食者加清大肠、清板门、揉天枢;寒湿者加补脾经、推三关、按揉外劳宫;脾虚者加补脾经,揉脾俞、胃俞,按揉足三里,推按八穴至局部皮肤透热为度,捏脊5~7遍,治疗总有效率达95.6%。

赵玮等[6]中医辨证分型后运用推拿方法治疗小儿腹泻80例,治疗组推拿处方:按摩腹与脐部,推揉七节骨与尾椎骨之间的部位、推揉龟尾穴。寒湿者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伤食者清大肠、推揉板门、揉天枢;脾虚者补脾经、揉脾俞、胃俞、八和足三里穴;1次/d,连续治疗操作3 d,并配合捏脊6次。总有效率为90%。

2.2 推拿联合中药敷贴疗法 王秀君等[7]运用推拿联合中药敷贴法治疗小儿腹泻60例,推拿操作后,用自制的止泻膏敷贴神阙和关元两穴,总有效率为100%。魏娟[8]使用推拿联合中药敷贴法治疗小儿腹泻120例,在推拿常规治疗操作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予以中药敷贴神阙穴,1次/d,有效率达96.67%。

李淑芳[9]用推拿联合中药敷贴法治疗小儿慢性及迁延性腹泻116例,先予以摩腹、揉脐、揉天枢、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等手法治疗操作,选用陈皮、炙甘草、茯苓、木香、党参、白术等中药研磨调制后敷贴于神阙穴,总有效率达99.1%。孔凡玉等[10]运用推拿联合中药敷贴法治疗小儿腹泻162例,观察组用吴茱萸、丁香、胡椒粒等药物捣碎后研末混匀,以醋或香油调成糊状,敷贴于患儿神阙穴,同时予以辨证推拿操作,实证者予以清补脾经、清大肠、清板门、退六腑;虚证者予以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摩腹、推上七节骨、捏脊,观察组有效率为85.37%。

2.3 推拿联合艾灸疗法 朱坤[11]应用推拿联合艾灸法治疗小儿腹泻100 例,先于患儿神阙穴上方2.5 cm处用清艾条悬灸5~6 min,再予以补大肠,板门推向横纹,1次/d,7 d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达97%。

李琳[12]运用中医推拿与艾灸联合治疗小儿腹泻,在推腹、推背、分推腹阴阳、按揉足三里和板门穴的基础上,将清艾条悬灸患儿神阙穴5~6 min,1次/d,7 d为1个疗程。研究表明,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达10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治疗效果。

2.4 推拿联合针灸疗法 代卫锋等[13]应用推拿与针灸配合治疗小儿腹泻120例,根据辨证分型,先予以推脾经、推大肠、分推腹阴阳、摩腹、揉脐、推七节骨、揉龟尾、捏脊和按揉足三里等手法操作,选取关元、天枢、足三里、止痢、脾俞等穴位进行针刺操作,呕吐者加刺内关穴,脾肾阳虚者加刺肾俞穴,外感风寒者加刺大椎和风门穴,消化不良者加刺建里穴。总有效率为95%。

肖哲[14]运用针灸推拿配合治疗小儿腹泻79例,观察组选取天枢、关元、足三里、止痢、脾俞5穴予以针刺,呕吐者加内关、重灸中脘,脾肾阳虚者则加肾俞;脾虚泻重者加足三里,饮食积滞者加建里,外感风寒者加大椎和风门;取中脘、神阙、天枢、止泻4个穴位进行悬灸操作;推患儿天门、板门、横门穴;对照组只进行针灸治疗,观察组治愈率为30.8%,高于对照组的7.5%。

2.5 推拿联合中药保留灌肠疗法 覃彩霞等[15]运用推拿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小儿腹泻120例,脾虚泻者健脾益气、温中止泻,以参苓白术散为主方加减;伤食泻者消食导滞、和中止泻,以保和丸为主方加减;寒湿泻者芳香化湿、解表散寒止泻,以藿香正气散为主方加减;湿热泻者清热利湿止泻,以葛根芩连汤为主方加减;以上均煎取汁后2次/d抽取50 mL保留灌肠。

脾虚者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摩腹、揉脐、揉龟尾、推上七节骨、捏脊;伤食者补脾经、清大肠、揉中脘、摩腹、揉天枢、揉龟尾、推上七节骨;寒湿者补脾经、补大肠、清小肠、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湿热者推脾经(清后加补)、清小肠、清大肠、揉天枢、摩腹、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总有效率为98.3%。

2.6 推拿联合磁疗法 张鑫[16]认为将磁片贴于患儿天枢穴,能够产生无形的磁力线,透入皮肤并达到人体内部,和针灸作用于人体经络的作用相似,从而达到止泻的效果。从解剖学的角度上来说,患儿天枢穴处皮肤较薄,腹壁下方就是小肠,有丰富的神经、血管,通过磁疗作用于天枢穴可以调节患儿胃肠道的自主神经功能,改善肠道的微循环状态,而收敛止泻。

罗旭华[17]运用推拿联合磁疗法治疗小儿腹泻69例,常规消毒患儿神阙穴后贴敷磁片(磁场强度为0.05~0.15 T,结合患儿耐受程度),治疗30 min。根据辨证分型予以推脾经,推大肠,掐左端正,然后掌摩、掌揉患儿脐及脐以下部位,捏脊、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联合治疗1次/d,3次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为84.4%。

3 推拿作用机制探析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操作简便、效果确切,处方一般选择脾经、大肠、小肠、板门、脾俞、脐、腹、七节骨、龟尾等穴位,用揉、补、推等推拿手法[18]。补脾经能健脾益气,益气补血,补大肠能调理肠道、涩肠止泻,清小肠能清利下焦湿热,使水湿之气通过小便排出,达到清小肠实大肠的效果。揉板门能够健脾和胃、调理气机、导滞行气消食;摩腹能够健脾消食、和中止泻;揉脐能够温阳散寒、消滞助运;揉龟尾能涩肠止泻;推上七节骨可温阳固涩止泻;按揉脾俞、足三里、胃俞、中脘、脐等均可健脾助运,和中消食导滞。捏脊是小儿保健推拿常用手法之一,有补元气、调阴阳、理气血、通经络、和脏腑、强身体之功效。研究表明,对患儿进行捏脊操作,可以通过提升其大脑皮层自主神经的活跃度来改善小肠的吸收功能,达到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19]。

另外,经络学说中的俞穴和募穴为脏腑经脉之气输注背腰部和结聚于胸腹部的穴位,胸腹为阴、背腰属阳,同一脏腑的背俞穴和募穴配合使用,达到调节脏腑和机体阴阳平衡的功效。如小儿腹泻治疗中,经常配合使用脾俞和章门、胃俞和中脘,达到调整脾胃功能、健脾止泻之功效。

4 总结与思考

小儿腹泻一旦发生必须及时就诊,抗生素的使用可能影响小儿生长发育,若使用不当还有可能出现肠道菌群紊乱、产生耐药性等不良反应[20]。推拿治疗通过手法刺激小儿特定穴位,达到健脾和胃、助运化湿的功效,能促进腹泻患儿肠胃功能的恢复,小儿推拿是历代医家千百年来不断实践的经验总结,安全可靠、功效显著,至今用来仍是效如桴鼓[21]。实践证明,推拿疗法因效果好,无痛苦,易于被患儿和家长接受,是目前临床上方便、实用,治疗小儿腹泻常用的方法。

当然,目前研究中对小儿腹泻中医辨证论治还不够规范化,但临床医生大多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辨证分型,治疗方法也会产生差异;另外,小儿推拿手法量化标准不明确,因小儿“稚阴稚阳”的生理特点和“易虚易实”的病理特点,若过用大寒、大热的手法易损伤阴阳,加之在治疗过程中,手法操作力度和时间的把握如何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以及对特定穴位的刺激量,尚无科学而明确的定量标准,有待在今后实践中进一步加强研究。

猜你喜欢

天枢神阙穴大肠
中药穴位贴敷神阙穴防治阿奇霉素致小儿消化道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大肠憩室是什么病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尊敬
尊 敬
长寿名穴保健康
蒋天枢:无偿完成老师的托付
九蜣两虫散熨贴神阙穴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胃肠胀气的理论探讨
长寿名穴保健康——神阙穴:揭开“命蒂”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