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POC”课程教师教学力:内涵与影响因素

2019-01-03孙彩云

大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内涵素养教学模式

孙彩云

该文探讨了“SPOC”课程教师教学力的内涵,教学力不同于教学能力,是“SPOC”课程教师在“教”与“学”互动过程中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能力。“SPOC”课程教师教学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信息素养、教学素养和学习素养。

“互联网+”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教育资源得以在线共享,教育模式因此产生变革。“互联网+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如何推进其有益、持续发展,是高等教育研究、管理者的关注热点。教师的信息素养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素养,《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1]明确指出要建立和完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将教育技术能力评价结果纳入教师资格认证体系。《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2]强调要着力提升教师将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意识、水平和能力。2018年,教育部正式推出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这是国内首批、国际首次推出的国家精品慕课,助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变轨超车”。[3]

近年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各种类型的新型开放课程快速崛起,人们学习的方式、模式有了更多的选择,“MOOC”一经推出,很快席卷全球。2013年,阿曼多·福克斯教授[4]提出了“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概念。SPOC将MOOC与学校课堂教学深度结合、应用,是基于MOOC发展起来的一种“校本化”学习平台,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将线上(在线课程资源)与线下(课堂教学)更好地融合在一起。[5]它可以增强教师的杠杆调节作用,学生的吞吐量,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参与度。[6]既能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SPOC”课程教师教学力

要想阐释“SPOC”课程教师教学力内涵,首先要准确理解“SPOC”和“教学力”的内涵。

(一)“SPOC”内涵

目前国内外对于SPOC尚未形成统一的内涵定义,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本研究将其归纳概括为四类,具体见表1-1。

这几种内涵理解各有侧重,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者对于SPOC的内涵定义可以发现,不同的定义对应不同的使用方式。本研究将SPOC描述为MOOC课程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一种小型私密在线课程,其本质是面向同专业或同学科学生开设的MOOC课程,教学模式中增加了授课教师或助教在线辅导和答疑,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能力提升,以此来提高教学成效。

SPOC和MOOC相比主要的特点包括:人数少、在校注册(收费)、除了在线视频和习题等还可以有其它辅助的线上或线下课堂和答疑。

(二)“教学力”内涵

目前对于“教学力”的研究较少,较多的是针对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学者们对“教学能力”的理解各有侧重和偏向,我国学者大都从心理学、管理学的视角对教学能力的内涵进行界定、阐述,注重从“教”的角度探讨教师的教学能力,关注点在于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力;国外学者则更注重从“学”的角度来探讨教师的教学能力、素质,研究重点在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性。

多数学者认为“教学力”是“教学能力”的另一种提法,两者内涵没有太大差异。本研究认为“教学力”与“教学能力”这两个概念不能简单等同。“教学能力”是教学这一活动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教学能力”可以是潜在的,“教学力”则是教师借助“教学”这一行动发挥“教学能力”作用的表现力。

(三)“SPOC”课程教师教学力:内涵和影响因素

SPOC教学模式是MOOC模式和课堂面对面教学模式的融合模式、以促进MOOC在大学实体校园或高校教学联盟的教学成效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许多国外高校依托SPOC平台建设了校内精品网络课程,在运用这些校内精品网络课程的过程中,高校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对教师教学力的要求体现在多个维度。

本研究以“SPOC”“教学”或者“教师”作为题名,期刊范围设定为:SCI来源期刊、S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CSSCI来源期刊,检索2008年到2018年的相关文献,检索结果是33篇,近10年相关学术成果总体趋势见图1-1。从图1-1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自2014年开始,基于“SPOC”教学相关的研究慢慢增多,研究者对“SPOC”课程教师教学过程的关注度呈缓缓上升的态势。

图1-1 近10年相关学术成果总体趋势图

黄光芳等[7]认为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关注教学平台、学生、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评价、教学工具以及物理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联、互动,及时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学生认知负荷,适当进行个性化和差异性的指导;张姝[8]提出教师在SPOC课程教学时,角色已经发生转变,教师须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积极的学习者的态度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张继山等[9]探讨了高校SPOC教学的教师定位,认为教师不能只有“师”的意识,还要有“生”的心态。教师应具备以教学技能为主体的“复合知识技能”;李小燕[10]认为教师是SPOC课程的实践者,应转变观念,提升自身SPOC的应用和实践技能,为学生SPOC学习给予充分的支持。

SPOC采取线上、线下的学习互动模式,环环相扣、全程把控,在SPOC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必然的。因为从事SPOC教学的教师,除了必须具备所授课程的专业知识外,还要优化SPOC平台课程资源,科学设计教学课件,录制教学视频,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结束还必须统计、评价课程的教学效果等。

本研究认为,“SPOC”课程教师教学力是“SPOC”课程教师借助“SPOC”平台开展教学活动,有效帮助学生获取课程知识的表现力。“SPOC”课程教师教学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信息素养、教学素养、学习素养。每一位高校教师都应该树立“教学力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本”的理念,养成探究教学问题的习惯,边教学、边研究、边实践,稳步提升自己的教学力。[11]

二、研究趋势

国内外很多学者围绕SPOC展开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多·福克斯(Armando Fox)、哈佛大学的罗伯特·鲁(Robert Lue),以及国内的康叶钦、顾晓清、罗九同、祝智庭、桑新民等学者。总体而言,对于“SPOC”这一新兴的教学平台,相较于国外的研究而言,国内研究还处于上升期,目前的研究更多的是概念辨析、优势探讨以及典型个案的研究,对SPOC具体教学模式的探究相对比较匮乏,而对于SPOC课程教师教学力的研究则几不可见。因此,有必要在此方面进行一些深入的探索性研究,以期为更多高校一线教师开展SPOC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哈佛大学的Robert Lue教授指出,“SPOC”正在迈向更加灵活、更加精致的课程,是“MOOC”的一种几乎不可避免的演变,高等教育正逐步迈入“后MOOC时代”。未来,如何借助“SPOC”促进学校的教学模式改革,从整体上提升SPOC课程教师教学力,从而提升SPOC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真正实现校与校之间SPOC课程资源共享,进一步规范SPOC课程学分的互认等,这些问题都值得相关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研究。

今后的研究趋势:加强SPOC相关问题的实证研究;丰富与SPOC教学模式相匹配的教学服务体系研究;结合教学实践细分“SPOC”相关研究;SPOC课程教师教学力如何评价等,切实将研究落在实处,解决实际问题。

注释: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203/t20120313_133322.html.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504/t20150416_189454.html.

[3]在线开放课程已达5000门,总量居世界第一——中国慕课跑在前列[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18n/2018_zl27/201804/t20180424_334036.html.

[4]Fox A.From MOOCs to SPOCs——Supplementing the Classroom Experience with 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 [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13,(12):56.

[5]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 MOOC 时代”——SPOC 解析[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1):85-93.

[6]罗九同,孙梦,顾小清. 混合学习视角下 MOOC 的创新研究:SPOC 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 2014,(7):18-25.

[7]黄光芳,吴洪艳,金义富.泛在学习环境下SPOC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16,37(5):50-57.

[8]张姝.SPOC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6,(6):5-7.

[9]张继山,韦良芬.高等教育SPOC教学:定位、现象及对策[J].黑河学院学报,2017,8(6):132-133.

[10]李小燕.独立学院SPOC应用和推广现状研究——以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为例[J].大学(研究版),2018,(2):32-38+24.

[11]孙彩云.基于教学力提升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模式研究[C].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12,(7):25-28.

猜你喜欢

内涵素养教学模式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照金精神的内涵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