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钢琴伴奏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2019-01-02刘佳
刘佳
[摘 要]器乐钢琴伴奏是在钢琴演奏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独立的音乐表演艺术形式,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钢琴教师能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器乐钢琴伴奏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文章结合个人的器乐钢琴伴奏教学经验,在系统总结该表演艺术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为高校钢琴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提供了指导与借鉴。
[关键词]器乐钢琴伴奏 教学问题 解决方案
钢琴伴奏比钢琴独奏的应用领域更加宽广,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钢琴演奏基本功,而且还必须拥有与合作者协同完成音乐作品的能力。这要求钢琴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器乐钢琴伴奏的艺术特征,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及与其他演奏者合作的能力,以便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器乐钢琴伴奏的艺术特征
1.以钢琴独奏能力为基础
器乐钢琴伴奏在演奏技巧上与钢琴独奏基本相同,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视、唱、练、耳基本功,娴熟地掌握钢琴基本演奏技巧,对于钢琴音量、音色、节奏、韵律等有着准确的把握。这意味着学生在参与器乐钢琴伴奏学习活动之前,首先必须是一位高水平的钢琴独奏者,至少应是一名合格的钢琴独奏者,要具备扎实的钢琴独奏基本功和高水平的演奏能力,由此才能开展与其他演奏者的合作,协同完成诸如《C大调长笛与钢琴奏鸣曲》《春天》《凤凰于飞》等优秀作品的表演。
2.侧重与多种器乐的合作
器乐钢琴伴奏迥异于钢琴独奏的地方便在于其侧重与多种器乐的合作,弦乐表演中的钢琴伴奏,主要是与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及各种低音提琴进行合作,会呈现出宽广的音域,传达出优美、华丽的音色,如贝多芬的《春天》;管乐中的钢琴伴奏,涉及与长号、小号、圆号、长管、长笛、双簧管、单簧管、萨克斯的合作,会展现出宽广、宏大的气魄,如莫扎特的《C大调长笛与钢琴奏鸣曲》;民族乐器中的钢琴伴奏,涉及与古筝、二胡、古琴、扬琴、竹箫、阮咸的合作,呈现出悠扬、跃动的旋律,如扬琴曲《凤凰于飞》。
3.追求多元艺术风格的一致性
在器乐钢琴伴奏表演过程中,不可能独立进行表演,更不可能一成不变地保持一种音量、音色、节奏、韵律,而必须将其作为其他乐器的伴奏,配合不同风格的歌曲进行演出。这要求演奏者一方面必须展现器乐钢琴伴奏的独特价值,发挥它对于其他乐器或者是歌曲的补充、修饰、强化作用,以彰显自身的存在意义;另一方面,必须与其他演奏者形成统一的情感认知、思想体悟、表演理念,具备相同的共识,在各个片段甚至是特定技巧中,能够一致性地处理音量、音色、节奏和韵律,以增强器乐钢琴伴奏的效果,高水平地演奏声乐作品。
器乐钢琴伴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授的器乐钢琴伴奏形式不完整
器乐钢琴伴奏具有广泛的普适性特征,能够与弦乐器、管樂器、民族乐器进行合作表演,而且随着声乐作品日益增多,创新形式的不断加剧,器乐钢琴伴奏的表演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经调查发现,目前高校钢琴教师主要是从弦乐、管乐两个方面选择部分经典作品,以作品分析、训练指导、表演实践来带动学生的器乐钢琴伴奏学习,增强学生对于器乐钢琴伴奏艺术特征和配合技法的认识。该方式明显缺少甚至是忽视了民族乐器的钢琴伴奏表演这一板块的教学内容,与钢琴艺术本土化发展的趋势不吻合,易导致学生能力缺陷,在未来工作中无法顺利、高水平地处理民族乐器中的钢琴伴奏表演活动。
2.缺乏对学生灵活处理能力的训练
器乐钢琴伴奏主要是以“伴奏”的形式出现在声乐表演过程中,在宏观层面强调音量、音色的主次之分,在微观层面需要处理好情感、韵律的配合效果。这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准确识谱、精准演奏钢琴作品的能力,而且还必须时刻聆听其他演奏者的音量、音色、情感、韵律效果,灵活处理钢琴伴奏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钢琴教师多是引入经典的钢琴作品,重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识谱演奏,如何传达出精准的音量、音色、情感、韵律效果,但却较少关注学生在演奏过程中对于合作者的观察、分析意识以及个人演奏行为的灵活处理能力,造成部分学生在演奏过程中,看似能准确、顺利地照谱演奏,但音色、情感、意蕴的表达效果并不好。
3.缺少扎实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基础
器乐钢琴伴奏虽然是从钢琴独奏中延伸出来的一种表演艺术,但其表演环境、综合处理方式以及传达出的艺术效果迥然不同,在表演特征、理念、技法、效果等方面具有一套独立的理论与技能体系。目前,高校钢琴教师主要采用“以练代学、以练促学”的方式进行器乐钢琴伴奏教学活动,即是在整个课程中引入三四首声乐作品,先对声乐作品进行分析、解读,随后引导学生开展训练表演,并在训练过程中讲解特定的理论与方法。这看似可以通过作品表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训练与表演过程中深入简出地讲解理论内容,甚至在课程结束之后,学生还能够娴熟地演奏三四首作品。但是,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该方法所涉及的理论与技能知识比较零碎、混乱,尤其是受到训练作品数量与风格的限制,导致很多理论与技能知识被忽视,由此造成学生理论基础与技术能力的缺陷。
器乐钢琴伴奏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
1.设置三大板块授课内容
当前,高校器乐钢琴伴奏教学之所以存在教学内容不完整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部分钢琴教师仅仅从中观层面看到了大量的弦乐、管乐伴奏作品,而未看到诸如《天山风情》《深秋叙》《长相思》《凤凰于飞》之类的经典民乐作品,或者是对钢琴艺术本土化发展趋势缺乏深刻、准确的认识,从而潜在地忽略或者是有意地削减了这部分教学内容。因此,笔者建议当前高校钢琴教师应具备宏观知识视野,将器乐钢琴伴奏教学内容分为弦乐、管乐、民乐三大板块,针对每一板块内容来设置具体的授课目标、内容、方法、计划和时间。这既保证了器乐钢琴伴奏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同时也提升了教学活动的针对性,能从宏观层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素养,保证学生表演能力体系的完整。
2.培养学生灵活处理的意识和能力
高校钢琴教师必须重点培养学生的协同意识和灵活处理能力,一是要向学生详细介绍器乐钢琴伴奏在声乐作品中是以伴奏的形式出现,只有加强与其他乐器的配合,才能凸显钢琴伴奏的价值,完美地呈现形式与内涵一致的声乐作品。二是要鼓励学生在训练之前加强与合作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互相表达个人对于聲乐作品情感、思想内涵的认识,对于各个片段或者是技法的表演方式,从而对于各项音乐元素的处理形成统一共识。三是要培养学生边演奏、边聆听、边调整的意识和能力,即在实际声乐作品训练与表演过程中,一定认识到合作者可能存在的变化,聆听其音量、音色,根据其节奏、韵律的动态调整来灵活调整个人的表演行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器乐钢琴协奏表演水平。
3.实施基础教育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基础才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开展器乐钢琴伴奏表演活动。当前,部分高校钢琴教师之所以存在基本理论与技能教育缺失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其存在一蹴而就、急功近利的思想,希望通过训练和表演经典作品实现全面的理论教育与技能训练,实则造成了教学内容零散化、碎片化,甚至是缺失的问题。高校钢琴教师一定要认识到经典作品的训练主要是为了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方法的学习,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基础教育,随后“以练促学”加以巩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其各方面的能力。教师在将器乐钢琴伴奏分为弦乐、管乐、民乐三大板块之后,应为每一板块总结出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方法体系,用三分之一的学时对学生进行系统讲授,保证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了深刻、系统的掌握。随后,教师可选择经典的声乐作品,将前期讲授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方法融入对声乐作品的解读、训练、表演之中,借助作品训练与实践表演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体系,以扎实的基础支撑其训练与表演,使其可以演奏出高水平的声乐作品。
器乐钢琴伴奏是高校钢琴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表演艺术,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教授器乐钢琴伴奏形式不完整、缺乏对学生灵活处理能力的训练、缺少扎实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基础等方面的问题,弱化了教学质量,造成学生知识体系和能力素质的缺陷。基于此,高校钢琴教师需要设置弦乐、管乐、民乐三大板块器乐钢琴伴奏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灵活处理的意识和能力,实施基础教育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有效解决以上问题,进一步提升器乐钢琴伴奏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惠淑:《器乐伴奏的艺术——合作钢琴实用指南》,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5,9。
[2]高寒:《钢琴艺术指导在民族器乐演奏中的价值》,《黄河之声》2018年第12期。
[3]陈鹏:《器乐钢琴伴奏的特点剖析》,《大众文艺》2015年第4期。
作者单位:西安音乐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