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介环境中的学校微课设计与应用

2019-01-02吕燕

文教资料 2019年30期
关键词:学习行为微课设计教育信息化

吕燕

摘    要: 近三十年来,数字化、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等新信息技术对信息传播领域的影响是深刻的,媒介环境的根本性变化正在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这些变化正逐步构建全新的教育生态和为教育信息化提供条件,微课正是这一过程中出现的新型媒介形式和教学形式。作为教育构成要素的学校微课与一般社会性微课在功能和定位上是有明显区别的,不仅仅是一种新媒介形式或新技术应用,更重要的是以教育信息化目标指导学校微课设计并使之成为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媒介。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学习行为    媒介环境    微课设计

数字化、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并将深刻改变信息传播领域的总体生态,而信息环境的根本变化已经对社会关系和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产生影响,伴随这些变化和新技术在教育科技领域的不断融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正面临挑战,教师在教授课程中的“主宰”地位已被撼动,自主学习逐步成为许多人的选择。虽然纯粹的传统课堂面授教学模式受到新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并不可能取代课堂面对面教学,教师传道授业的方式却需要改革。微课堂正是新媒介环境下出现的新型信息传播媒介形式,以短小精悍、生动抢眼和简洁明了为特征,借助现代传播技术和平台快速传播,成为既可能适应大众群体口味又可能适应专业人士需要的适用广泛的新媒介。本研究主要对新媒介环境催生新的教育形态、教育信息化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等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微观层面的学校微课设计和应用如何能真正适应这些新环境。

一、新媒介环境与教育新形态

媒介(media)是指使人或事物之间发生某种关系或产生联系的介质或工具,是可以实现大众消息传播或影响大众意见功能的信息传播工具。媒介条件和环境在很长时间内塑造和影响人类社会关系和教育模式,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标准化工业模式,并由此强化同质化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像现代化的大工厂,在一定区域内几乎所有学生都按相同的进度、程序和学习内容进行标准化的培养,并以几乎标准化的考试和评价标准评估“产品”(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这样的模式适应了工业化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成为世界范围主导性教育模式。

新型媒介技术如电子邮件、可视电话、移动电话和移动互联网等构建起一个有别于传统的新媒介环境。在这样的新媒介环境下,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被重新定义,传统官僚体制下的等级概念被突破,人类的生活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信息传播速度可以“秒”计、信息传播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平等化、信息数量实现大爆炸。信息社会媒介环境必然重塑教育形态[1],新媒介环境要求教育模式创新,让人类社会在享受新一代信息技术给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带来的福利的同时,享受到与之相匹配的新型教育模式带来的福利。人类基于信息技术一直在探索和创新教学技术,当下新媒介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具体应用过程中和技术层面的增量变化之中,还没有形成普遍的常态化的信息化教学管理,还没有改变基于传统工业社会环境形成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体系。信息化在教育中的应用和发展虽然显著提高了信息和知识传播效率,但依然没有达到我们希望的水平。

二、教育信息化与课堂教学改革

教育信息化是一种战略性转型,并不只是教育手段信息化,要从教育环境变迁对教育相关群体行为、生活方式和人与人之间关系变化等方面进行系统考察的基础上确定适应新媒介环境的新型教育模式。信息技术对教育领域将会产生颠覆性影响,教育信息化应该是适应新媒介环境和信息技术进步要求的教育革命,需要針对新媒介环境和信息时代的特征重新构建能够适应新社会形态要求的新教育理念、新教育模式和新教育体系。

新媒介环境下,信息和知识传播的特征催生教育从同质化向个性化发展,催生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换、催生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实践中层出不穷的新型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驱动的特点,新技术新设备新应用的“前赴后继”,反映了教学改革中以点带面的探索,MOOC、翻转课堂、混合课堂和雨课堂等新概念的相继出现和迭代,这些微观层面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还没有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真正融合,还没有真正实现师生角色的重新定位,也没有能真正实现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教育信息化目标。

未来教学改革需要强调是在新媒介环境和信息化条件下教育的全新理念,要用系统化观念指导信息化条件下的教育系统的重构和常态化应用。信息化时代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技术条件,为实施因材施教教育理念提供了基础,为教与学的革命性变革提供了前提。

三、教育信息化下的学校微课设计

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目标是应用信息化技术按照教育规律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提供高质量的公平教育机会。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真正融合,并逐步实现课堂信息化教学创新。学绞微课试图为学生提供基于课程体系的自助餐式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根据个体需要选择性地安排学习,在面授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升华。

(一)学校微课有别于一般社会性微课

说起微课必然要提到“Khan Academy”的创始人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但这里讨论的微课并非社会性微课,而是专门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学校微课。它是教师利用微视频阐释某一知识点,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从本质上讲,学校微课是传统课堂的变形和延伸,是借助网络制作和观看学习的在线课堂。通常微课播放时间短,知识点小但讲解细致,设计和制作需要适应网络环境。这种教学形式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如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地传播和观看,满足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反复学习的需求。学习者把注意力集中在所学内容上。

(二)学校微课设计思路

完整的学校微课包括片头、片名、教学过程和片尾,核心是教学过程,片头、片尾等都是为它服务的。学校微课制作有别于传统教学过程的设计,需要运用电影制作和吸粉思维,通过片头、片尾和网络风格的语言表达产生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听觉享受,吸引学习者的关注和集中注意力学习。从学习注意力集中的时长特点出发,学校微课通常控制在5分钟—10分钟为宜。微课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知识点的选择和确定。选择的知识点以重点、难点或共性问题为主,知识点比较小且要有启发性,唤起学习者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有以小博大的效果,让学习者通过少量关键知识点的深度学习把握关键学习内容,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

2.选择合适的微课类型并设计教学过程。主要是根据讲授内容选择适宜的微课类型,可以是讲授型微课、示范型微课、解题型微课、实验型微课、活动型微课等。在确定微课类型的基础上,设计微课教学的课堂类型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组织、教学资源和手段等具体方面。

3.准备制作素材并合成最后作品。根据教学过程设计准备和制作微课素材,通常微课制作素材的形式有PPT课件、自拍视频、动画、手写板、卡片、下载视频、图片/照片等,在素材准备妥当的基础上运用微课制作软件制作和合成。在这个过程中多角度深入解读教学内容,设计制作脚本。

(三)学校微课应用

微课只是针对课程中的一个个知识点设计制作的在线教学视频,犹如一颗颗珍珠需要由“线”将它们串联起来才能形成各种形态的美丽项链。与珍珠不同的是知识有层次和递进关系,还有具体与抽象的区别,因此,微课的应用需要在整个课程设计中进行科学的安排和谋划,以达到让学习者基于自身知识基础循序渐进、稳步愉快学习的效果。

1.课程体系的系统化安排

在已有知识框架上增加新知识。如果学习内容有百分之七八十是已有的知识,那么学习就没有很强的陌生感,容易引起学习的兴趣和愉快的学习体验。這种情况下学习者可以用已知的事物或概念理解和接受新的知识,甚至通过联想或想象拓展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微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生动形象,可以借助图片、语言和动画等将生涩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用具体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易于让学习者理解和掌握。由于这些具体方式表达的知识往往都是与现实世界的真实存在和事物相关联的,因而学习就变得相对轻松又易于想象理解,通过从具体到抽象、从“老”知识到“新”知识逐步推进的方式吸收新的知识信息,且可以反复学习不断强化理解,因而可以因人而异在不同知识点上安排学习时间,容易解决学习者在某些章节或问题上的“卡壳”困境。

2.引导学习者深度学习

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课程的学习都是以基本概念为基础的,要把基本概念清晰化,让学习者吃透知识,因此,要充分利用微课这样一种教学媒介生动、多角度深入剖析课程中的重要基本概念,特别是通过不同视角、不同学科对基本概念的界定和比较,与已有知识信息产生关联、引发回忆和思考,同时又与新的知识信息产生更深层次的链接和交织,形成对重要基本概念准确、丰富和全面的理解。

3.联想学习法促进学习者形成稳固的知识结构

遗忘是学习者都会遇到的问题。可汗学院创始人萨尔曼·可汗提出一种被很多人实践证明很有效的学习方法——联想学习法,即“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以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和更持久的记忆。如果我们能够将新信息与已知的信息联系起来,将更容易理解并记住新信息”[2]。所以在微课的应用中要注意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在学习新知识时联系旧知识,形成有效的知识循环上升通道。为避免学习者产生厌烦的情绪,需要在微课制作时用不同形式展示同样的内容并不断加深对旧知识的分析。

参考文献:

[1]李永智.媒介环境学视域下的教育信息化2.0[J].新闻爱好者杂志,2018(10).

[2][美]可汗,著.刘婧,译.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本文系扬州大学教学改革课题“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学习行为与教学模式交互融合研究”(项目编号:YZUJX2018)、“扬州大学本科专业品牌化建设与提升工程资助项目”工商管理专业(项目编号:ZYPP2018B017)和扬州大学商学院教学改革项目“新时代工商管理人才校企协同培养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学习行为微课设计教育信息化
基于学习行为数据的在线学习时间规律探析
产出导向法驱动下的微课设计与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浅谈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几大关键点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