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2019-01-02鲍明晖

文教资料 2019年30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产业发展资源

鲍明晖

摘    要: 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源,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蕴含的价值可以赋予中国文化产品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市场竞争力,发扬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和发展文化产业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相得益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重新焕发新的生机,文化产业发展才能拓展新领域和新途径。

关键词: 传统文化元素    资源    产业发展

一、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沃土

文化差异带来了缤纷多彩、和而不同的大千世界。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当今文化产业发展的沃土,各类传承至今的优秀传统文化项目的内容中都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其中蕴含的斑斓多姿的文化元素是我们发展现代文化产业的重要源泉。文化在继承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新才能发展,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只有通过再生产才能真正实现传承,只有在发展中保持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才能维护文化的活力,使文化获得长久的生命力,生生不息。

(一)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特征

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认为:“所谓文化就是这样一些由人类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因此,对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寻求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求意义的解释科学。”[1]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也是构成一国文化元素的重要内容。文化元素不仅是民族的个性化表达,民族的繁衍和历史的演变也是在文化元素中实现传承和发展的。由我国文化元素累积而成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资源,是华夏民族的精神体现,也是中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开基本元素的传承。文化元素是民族得以生存的土壤和根基,中华传统文化只有在中华民族的心目中形成向心力才能产生合力,才能形成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才能使中华民族的文化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亘古长青。

(二)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内涵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组成的优秀文化遗产资源有独特的形态,外化可感知的是文化的物质层面,内化层面是文化的内涵和个性,也是文化元素的精神传承。每项优秀传统的内容都由中国文化的各种基本元素构成,以元宵、端午、七夕等传统节日为例,其中元宵的花灯、灯谜、龙灯,端午的屈子、粽子和龙舟文化,七夕的鹊桥、牛郎和织女等都通过独特的节日文化传承至今,并以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文化产业形式展现出来,成了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现象。凡此种种,历久弥新,各种有着独特的中国文化内涵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存在,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也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巨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价值及价值转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文化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文化元素的社会价值引领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符号丰富多彩,呈现出独特的民族性特征,这些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元素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彰显出独一无二的价值,民族文化元素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和价值引领的意义。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这些在集体诠释中生长而来的民族文化符号,是民族共同体的心理归依,可以使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产生强烈的情感认同和身份认同,也是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所在”[2]。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丰富的精神內涵包含珍贵的文化体验,组成了中华文化价值的中枢和根基,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促进当代中国社会和谐,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可以让群众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我们应当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价值,使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不断更新、发展和壮大。

(二)文化元素的符号消费导向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一日千里,文化消费逐渐多样化和差异化。法国学者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指出:“人们就是通过消费不同的物品界定自己与物品相符的身份,将自己与某种类型等同而与其他人相区别,即人们现在消费的不是物品的使用价值而是符号价值,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符号消费时代。”[3]符号消费作为一种差异性消费是使人们等通过消费寻找和确认自我的价值,不同的人群在消费过程中寻求并实现文化认同。消费文化同时为各种文化的展示和争夺提供了擂台,越是具有民族性的文化,越具有世界认可的价值,或者说越是具有独特性的个性化的文化,更有消费价值。它为民族文化特色突出的优秀文化元素转化为文化资本提供了土壤。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应当变身成为文化符号,采取市场化、产业化的方式,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真正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发掘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中的文化元素,使其在文化产业中得到利用,可以更好地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出现代文化产业与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的新型文化模式,结合时代要求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中的营养成分创造性转化为现代文化消费产品,文化基因与文化产业融合一体并协调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消费,文化的消费源自文化品牌的凝聚力,文化产品的特殊的魅力和市场竞争力均离不开文化产品独特的文化价值,挖掘和利用文化产业的文化元素,凸显产品的文化内涵更能够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发扬光大,因此,中华民族文化元素在消费时代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三、文化产业发展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

当今时代,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现代转化应当顺应时代要求,文化元素的当代转化需要开掘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中的独特的价值,寻找文化元素中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的发展需求、与时共进的因子,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社会发展同步共进。文化产业发展应当在文化传承中转化、发展优秀文化元素。与此同时,在文化元素的转化、发展中传承文化的优秀基因。文化产业创新应当在全面认识我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构建顺应时代潮流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文化的传承实践具有自我更新的属性,文化元素的生命体现在创新发展中,应当形成良性发展的、科学的文化产品开发机制,保持文化元素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并使之不断巩固。

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为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带来了重生的机遇,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发展包含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文化产业,为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开拓宽广的道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用现代产业理念观照文化的方方面面,用活泼开阔、用户乐于接受和参与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包装,使之适应时代的形象,使文化产业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土壤生根发芽,开放出为现代大众所喜爱的文化产业之花。

文化产品需要适应社会的需要,满足主体受众的需要,“今天的主体受众是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他们崇尚自由和多元,传统传播模式遇到了全新的接收对象需要与时共进。因此,需要重新审视和打造全新的载体模式来吸引主体受众的注意力”[4]。推行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产业的顺利转化,需要在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保护传承与创新结合,将保护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特色结合,通过创新文化传承和保护机制,以发展创新促进保护和传承,不断探索新方法开拓新领域,拓展文化产业保护与创新的新模式,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的特性,开掘优秀传统文化在民族文化与全球文化沟通方面的巨大潜力,适应当代社会和现代传媒的巨大转变。

在移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探讨文化传播的方式、特点、意义,使各民族国家在全球文化传播中拥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并推动文化全球化迈向崭新阶段。主体受众需求的年轻化和多元化,对文化产业的传播提出了新的标准,文化传播要适应智能化和社交化的场景,符合移动互联的特点。将传统技艺和现代形式相结合,将优秀传统文化项目资源丰富和技艺独特的特点和满足受众喜新求变的特性相结合,将文化产业涉及面广泛、体量大的特性和各地希望快速发展的诉求相结合,文化作为产业发展的支撑,让公众全身心投入和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利用现代传媒技术的优势的同时,关注移动互联网对民族传统文化带来的不利影响,继而采取相应的传播策略,将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与当代社会环境相结合,将中华传统文化因素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融入普通百姓的所思所感之中,在发展文化产业中潜移默化地融入文化,如春风化雨般潜移默化地感染受众,積极发挥新时代精英的力量,激发受众积极向上的精神,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走进百姓生活,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与此同时文化产业发展也能够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文化产业发展中可持续传播,重新焕发新的生机。

文化产业发展不能离开历史传统,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依托的文化产业只会随波逐流而渐渐失去生命的活力。文本层面的文化创新发展离不开实践层面的文化创新,推动传统文化与创意产业融合,与现代传媒融合,与科技融合,提高传统文化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传统文化更容易被大众认同和接受。文化产业发展要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与当今时代发展的发展和需求结合,将时代发展内容融入传统文化,使文化产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只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才能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可持续传播,不断适应、引导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克利福德·格尔茨.韩莉,译.文化的解释[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5.

[2]黄永林,纪明明.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文化产业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5):24.

[3]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0:25.

[4]冯丽君.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经济研究导刊,2019(8):15.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2018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资助,项目名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18ZD036。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元素产业发展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传统文化元素在福建动漫产业中的开发与商业应用
当代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分析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