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生活化

2019-01-02杨晓天

文教资料 2019年30期
关键词:写作教学生活化初中语文

杨晓天

摘    要: 掌握写作的技巧与方法是写好作文的一个必要条件,但是并非是充分条件。什么文章才称得上一篇好的文章呢?必然是能够触动读者内心的文章。如果一篇文章过于脱离现实,读者无法与写作者的文字产生共鸣,那么即使这篇文章的技巧满分,也不能算是一篇好的文章。本文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出发,探讨如何引导学生注重理论技巧方法和实际生活间的联系,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和寻找写作素材,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写作教学    生活化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一直是初中生培养目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目的在于引导和教会学生如何把所见所闻所想的任何一切进行文字化表达。这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思维活动,该过程建立在日积月累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及丰富的想象之上。对于老师来讲,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作文不应该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无病呻吟”和“为赋新词强说愁”,而应该是真实生活的反映,包含的应该是自己的真情实感,是以已有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及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为前提的。所以,老师在作文教学中扮演的角色不仅是教育者,更应该是指引者,有方向、有目标地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写自己所熟悉的人和事,融入真切的生活体验,促使学生写作逐步变得生活化。

1.当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写作积极性不高。

对一些初中生而言,作文枯燥乏味,对有的学生来讲不是讨厌某种类型的作文,而是凡提到写作,都抱有抵触情绪。究其源头,原因有三:

第一,虽然现在国家倡导素质教育鼓励学校和家庭给学生“减负”,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多年影响,以及家长们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愿,其实素质教育很难在部分学生中得到施行。不得不承认,一些学生尤其是中学生面临沉重的学习负担和升学压力。初中作为这个阶段的初始阶段,应该努力为之前的学业夯实基础。在一些老师和家长的眼中,为了让学生在众多学子中脱颖而出考上重点学校,采用题海战术是在所难免的。在这种高压学习下,学生对于写作的想法自然是得分。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言:“以作文为例,题型花样翻新,套路一套又一套。考试只要题型对路,程式套进,就可应付。这种作文教学怎么不会迫使学生走捷径,背上若干篇作文选里的文章,考试时押宝?”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自然不高,在缺少兴趣的前提下自然写作积极性不高。

1.2学生的作文脱离实际,文字缺少真情实感。

所谓作文,应该是写作者运用文字语言符号,结合真实情感经历,传递信息的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脑力活动。与作家的自由写作、职业人群的专业写作不同,写作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特定要求用书面语言创造文本,以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的学习活动。简而言之,这种沟通表达方式同生活中我们与人沟通交流的区别在于一个是用嘴说话,一个是用笔说话。既然用嘴与人沟通交流的时候说出的话是真实的,那么用笔说的话也应该是真情实感。现在初中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是作文缺少见解与想法,语言文字比较离地,主体内容“无病呻吟”的比真情实感的多,这样写出的文章难免让读者觉得“假、大、空”。寻其根源,主要原因是写作的要求过多,缺乏可用的素材及写作的灵感。正如前文所言,首先由于现今学生面临的课业压力繁重。对生活中那些细小地方的观察力不足,没有形成深刻的记忆,难以准确表达。其次生活经历不够,每天见到最多的是试卷和课本。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然面临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窘境,并且由于他们难以正确清晰地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最后对于作文只能胡编乱造、敷衍应付。

1.3对网络媒体的依赖性较强。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今这一代的学生比父辈们更早接触且运用网络。这是科技信息时代发展的结果,虽然可以看成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然而网络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劍,中学生对于网络的使用是有利有弊的。譬如,就写作而言。由于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学生如果利用好网络资源,丰富视野与课外知识,那么对于其写作水平的提高是有益的。然而,不得不需要考虑的负面影响是,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化使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依赖心理,导致部分学生拿到作文题目后的第一反应不是如何构思自己的思路,而是首先查百度。一旦这种思维成为惯性之后,对于作文课题,学生就很难以自己的思考角度审题,写作思维没有得到训练。久而久之,一旦没有“百度一下”的辅助,特别是到了考场,自然就会茫然不知所措,无从下笔。长此以往,写作成为最让他们头疼的,自然更无心学好写作。

1.4教师作文教学过于随意性。

虽然作文教学需要开放性思维,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对作文教学的重视度不高,不备课或者备课随意性较强,未制订具体且可行的教学计划就直接开始教学也是常态,导致作文教学缺乏条理性和系统性,使学生云里雾里、一知半解。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对学生写作指导不到位的问题,主要有指导方法不恰当,指导途径有效性不强等,影响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2.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的特征

2.1素材生活化。

写作的本质是在生活中对积累的素材进行文字化二次加工,再用写作技巧将这些文字素材整理成通顺的语句。可以说作文的素材源于生活。对于现阶段中学生来讲,由于年龄和学习生活等客观存在的原因使然,生活经历不够丰富其实亦是情有可原。在初中阶段对学生的要求是学好记叙文,要做到的是:能清楚说明白一件事情,把六要素说清楚,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语言做到叙述明白,语句通顺,错别字少;内容选自生活中的真人真实,有真情实感,有明确的中心意思。要达到以上要求,就要求学生有真情实感,更多地鼓励学生多运用生活中的素材,写真真切切的经历,还原最真实的感悟。

2.2事件生活化。

对于一篇初中记叙文而言,内容普遍反映的是普通日常生活中的故事。所谓事件生活化就是把一篇文章通读下来,让读者感受到这是身边真正发生过的故事,真切感受到生活中的自然、人物、事件和包含在文字中的感情情绪与倾向。譬如,如果一篇记叙文记录了一个初中生自己一段能够飞天遁地犹如美國队长一般拯救地球的故事经历,这样的文章读者一看就知道是编造的科幻文而非记叙文。

3.如何让写作更具生活化

3.1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勤于思考。

写作其实也是推动思考的一种方式,是记录思考的一种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记录思考内容无论是成熟还是肤浅的,都应该是真实的。对于中学生的记叙文而言,并不需要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件,生活中的小事件足矣。这就要求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与能力,因为任何故事都有值得记录下来的意义,关键在于怎么记录。如果把故事的生活化小细节完整真实地记录下来,再加以一定的语言与修辞技巧,亦是一篇好文章。

3.2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

除了学生写作需要生活化外,其实对于老师而言,教学方式可以更加生活化。因为一些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与热情,对于他们而言,作文已经不是能不能写好的问题,而是愿不愿意写的问题。老师可以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做些努力。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譬如在布置题目时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作文如何下手,如何打开写作思路,老师可以共同交流为学生提供一些素材,而在批改阶段可以让学生相互评改,看到别人的缺点以自省,给予他们一定的主动权,提高他们学习作文的兴趣。

3.3创设有效的写作生活化情境。

生活化写作要立足于现实生活而写作,有效生活情境的创设于生活化写作是非常有必要且重要的。因此,教师首先在设置作文题目时从生活实际入手,立意于实际生活案例,尽力避免华而不实、缺乏真实性,单纯建立在华丽辞藻上的作文题目,以真切的、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作文题目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为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提供展示平台;其次,为学生创设类似生活实景,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和分析,总结描写素材并展开合理想象,奠定写作基础;最后,联系生活真切感知,深入思考融入情感和思想,进一步润色和升华文章,达到生活化写作的目的,呈现贴合实际、具有真情表达的优秀文章。

4.结语

写作是通过文字化语言反映作者内心的真情实感。无论这种情感是成熟或者幼稚的,最重要的是真实。老师在作文指导过程中应该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真正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产生感悟,记录情感。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参与写作,激发写作兴趣,消除对写作的厌倦心理,喜欢上写作。

参考文献:

[1]周敏捷.浅谈初中语文生活化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J].农家参谋,2017(17):74.

[2]丁怡.浅谈“生活化”作文教学模式[J].阅读与作文,2017(7):112.

[3]陈春霞.浅谈作文指导生活化教学方法[J].作文成功之路,2016(10):94.

猜你喜欢

写作教学生活化初中语文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