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防控研究

2019-01-02杨波黄进波

教育界·上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风险防控成因大数据

杨波 黄进波

【摘要】近年来,校园安全问题愈发凸显,保障校园安全是开展各项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安全风险就显得至关重要。基于某市中小学校园安全大数据以及日常处理相关事件积累的丰富经验,文章重点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监护人以及第三方社会服务机构四个维度就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防控提出了具体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大数据;中小学校园安全;成因;影响;风险防控

校园安全问题事关师生安危、家庭美满及社会和谐,一旦出现往往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某市近几年的中小学校园安全大数据来看,不管是校内设备设施、师德师风、食品安全、环境安全、校园保卫,还是校外交通安全、校外劫持、暴力、溺水隐患,抑或是学生家庭环境、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一、某市中小学校园安全大数据概述

(一)按学生伤害事故类型统计

由表1可知,在该市2018年5月至12月中小学生伤害事故类型中,摔扭伤占比为第一,其次是体育运动致伤,然后是设施设备、碰撞伤、嬉笑打闹等。结合本人实务处理的经验,这些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多涉及学校安全制度缺失、管理不善、教职工责任心不强、师生安全意识薄弱等。

(二)按照学生伤害事故时间统计

由表2可知,该市2018年5月至12月伤害事故发生中,课间休息期间发生伤害事故占当月一半左右,其次是上课期间与课外活动时间。结合笔者实务经验,大多学校在课间对学生缺乏有效管理,这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三)按照学生伤害事故地点统计

由表3可知,该市2018年5月至12月中小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地点中,操场受伤占比最大,几乎达到当月一半,其次是教室伤害。结合笔者实务处理经验,原因大多包括学校管理、设施设备、教职工责任心等。

二、某市中小学校园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学校方面

学校存在问题主要包括制度执行不到位,安全经费投入不足,教职工责任心缺失,校园安全力度不够,安全教育不足等。如:某校《学生请假制度》规定学生外出须经家长同意,但高三班主任在未经家长同意时即准许学生离校,结果一学生在乘三无车辆时被大货车碾压当场死亡;某小学一女生在体育课上因使用陈旧单杠造成下体撕裂;教师辱骂、体罚学生致使学生自伤或受伤;安保人员履职缺失导致不法分子入校行凶;等等。

(二)家庭方面

家庭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家庭教育以及家长解决问题的方式等。未成年人的道德品行、情操、信仰、行为习惯等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不良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学生更容易形成非健全的人格,更易出现校园欺凌等事件。中小学阶段,家长往往过多关注孩子的应试成绩而忽视了家庭教育,尤其是安全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在解决相关问题时往往带给孩子不好的行为与价值导向。

(三)学生方面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身心发育不成熟,安全意识薄弱,自尊心較强等等。首先,从生理学来看,中小学生处于生理发育关键期,各部分器官和组织发育不成熟,极易受到外界的伤害。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小学生牙齿受损、骨折或脱臼案例尤为高发。其次,大多中小学学生活泼好动,自控力差,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的能力均比较薄弱。再次,当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生为独生子女,在家备受宠爱,在校稍遇困难或压力,便采取过激行为伤害自己或他人,从而导致校园伤害事件的发生。如该市某校一学生在考试中因作弊被监考老师发现后被学校通报批评,该生认为失了面子,一时想不通就采取自残方式表达不满。

(四)社会层面

学生安全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小到碰撞运动致伤,大到自杀、食品环境安全等都备受社会关注。这与当前信息传递高效便捷有关,更与社会发展,公民关注教育、关注安全有关。校园食品安全问题一旦发生,便极易引发重大社会舆情事件,破坏教育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五)意外事件

中小学学生中也存在小部分因为交通、溺水、触电等意外事件和地震、雷击、洪水等自然灾害造成的伤害和死亡,这类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偶发性,往往难以预料。但交通、溺水、触电等意外事件的发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安全意识弱、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三、校园安全风险防控措施探析

(一)家长诉求与常见维权方式

家长对于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伤害事件,最常见的诉求是要求学校给予一定金额甚至巨额的赔偿,除此之外可能还涉及保证升学、处置当事人、赔礼道歉等。但由于家长所提诉求多无法律依据,通常不能获得学校及相关部门的支持,故而家长可能会采取向相关部门投诉、信访、诉讼等方式维权,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聚众围堵学校、殴打教职工、媒体宣传造势、网络造谣等方式扩大影响力,以此胁迫校方满足自身诉求。

(二)学校应对措施与常见疑惑

1.建立健全安全制度体系。目前大多数学校安全制度存在问题。第一,缺乏科学性。大多数学校的安全制度是依据自己的经验或借鉴别人的经验而制定的,其实践性和合理性尚需论证。第二,缺乏针对性。安全制度多为原则性规定,对具体问题缺乏针对性。第三,缺乏执行力度和监督。即使制度设计层面做到了科学合理,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并未真正落地实施,大多停留在文本层面。

2.履职与留痕。事故发生时,学生家长往往要求校方承担教育管理责任。根据《侵权责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教育管理责任的举证责任在校方,在争讼时校方需要对自己已尽到教育管理责任承担举证责任。但实务中举证证明校方已尽到教育管理责任是相当困难的,因而涉诉时学校败诉可能性较大。建立教育管理机构履职与留痕的证据保全机制对提高校园安全风险治理能力至关重要。

校园危机事件发生后,面对家长、社会、教育主管部门的多重压力,校方往往无法拿出有力证据证明自己履行相应义务:一是学校监控存在死角、故障或缺失,无法还原事实和真相;二是学校处置过程未留痕,留痕包括书面材料及录音录像等;三是学校内部分工不明确,事件发生后处置混乱,导致履职资料不完善或存在漏洞。

3.组建危机处置小组。校园危机发生时,校方应当立即组建各危机处置小组,保障危机处置工作的顺利推进。(1)指挥协调组:负责统筹事件处置;协调各部门及资源。(2)谈判处置组:拟定谈判方案,依法有效开展谈判处置工作。(3)安全应急组:制定应急预案,确保人员安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4)综合保障组:媒体应对、对外宣传、证据保全、人员安抚、后勤保障等。

通过各工作小组的有效配合,保证证据保全的及时性和全面性,真实全面地了解事件信息,从而制定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预案,充分授权谈判专家参与谈判处置,最终锁定谈判成果,妥善处置校园危机事件。

(三)多维度探析有效风险防控措施

1.学校层面

首先,应当高度重视校园监控的重要性,做好安全档案备存和不定期抽检工作。其次,应当成立安全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全局。再次,学校应制定安全应急程序,包括以下几点。

(1)常规汇报。坚持每日汇报,在出现安全隐患时及时落实安全预案。无法规避的要第一时间向安全应急领导小组汇报。因缓报、瞒报而延误有效安全事件处理时间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相关责任人将严肃处理。

(2)先期处置。安全事件发生后,工作人员应冷静、及时、主动、有效地实施先期处置,控制事态发展,及时送医、报警,并立即将事件向安全应急领导小组汇报。

(3)事中处置。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类型细化应急方案,并予以演练。

(4)后期处置。A.事故报告:事故处理结束后,工作人员应写出详细、准确的事故报告。B.善后工作: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应做好与家长、学校的沟通、安抚、赔偿等善后工作。C.调查评估: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应对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等进行调查评估,并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依法追责。

2.政府层面

(1)公安机关。创建平安校园,对非法侵入学校扰乱教育教学秩序、侵害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等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建立学校周边治安形势研判预警机制,及时组织开展专项打击整治行动,防止发展蔓延;对性骚扰、性侵害、虐童等侵害学生人身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早发现,及时处理,从严问责,严格依法惩处并追究法律责任。

(2)交通部门。交通安全风险是学校安全的高危风险。对此,交通运输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部门等应密切合作,防范校车安全、校园交通安全、周边交通安全风险。严格对照《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17号)规定,做好各方面检查工作。加强校园及其周边的交通安全“人防”“物防”“技防”等多方面建设,根据需要设置规范的安全警示牌、交通信号灯、分隔设施等响应标识;加强针对校园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结合典型交通事故案例教育师生及家长,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3)消防部门。落实消防排查和隐患整治工作。在校园电气火灾高发领域进行隐患排查;进一步强化消防灭火的技防和物防建设。例如,通过设立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做好事发前感烟探测器的实时监测与及时预警;通过设置室内外消火栓、灭火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做好事发后的快速灭火和高效应急等;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升火灾应急的快速响应水平与自救互助能力。

(4)食药监部门。不定期检查、排查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状况。重点检查食品留样、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和台账建立等情况。对排查出的食品安全隐患督促立即整改,及时复查整改结果;核实学校是否落实“三个严禁”情况,即“严禁高等院校以外的各类学校食堂加工制作冷荤凉菜,严禁违规加工制作四季豆,严禁学校食堂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严防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强化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严格核实餐饮服务单位经营条件,核查相关单位是否持有《食品经营许可证》或《餐饮服务许可证》,严把人员健康关、食品进货关、食品贮存关、加工制作关,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经营户,确保校园周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3.专业力量参与

传统校园安全治理多数依靠教师完成,但多数教师并不具备相应的处理能力,此时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人员)显得尤为重要。如定期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或人员)对校园管理人员、教职工及学生等进行校园安全方面的培训。本文所指培训主要指法律知识普及、危机事件应对、医学常识、急救方法等方面的培训。传统教师的培训更多在于教师职业素养及专业能力的提升,少有学校关注教师安全事件应对能力的培训,提升教师法律知识、医学常识以及安全事件处置水平。

(1)应急救援员。近年来,民众对社会应急保障等公共产品需求不断增加。学校安全事故频发,更需要有专业救助能力的人员来保证学生安全,维护学校秩序,从而保障校园稳定。笔者发现,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方式略显被动,没有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往往凭借“习惯”来对个案进行处理,却未对经验进行理论总结,使之系统化。实務中,学校往往临时制订解决方案,容易造成决策不当,信息传达不及时。如果建立有应急救助机制,无疑会达到较好的补救效果,对后续处理起到较大的帮助作用。

因此,急需培养和引入应急救援员以加强学校应急队伍建设,提升应急救助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建立紧急救护激励机制和负面考评机制,在校园安全与应急标准、校园长岗前培训、教师准入、校园长和教师继续教育等环节均设置一定的应急救援课程与考核机制。

(2)律师团队。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该纲要作为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首次提出:“积极探索建立在法治框架内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通过法治途径,合法合理表述诉求,妥善处理各类教育纠纷。建立健全教育系统的法律顾问制度,依法积极应对诉讼纠纷,尊重司法监督。”足以见得,法律顾问对于学校处理危机事件起着重要作用,而国家也高度重视。法律顾问进驻学校,除代理学校法律诉讼案件外,还可参与廉政、规则、岗位、合作、应急安全、媒体舆情、危机处置等风控工作。

4.家校共育

教育行政机关、学校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学生家长对学生伤害事故的安全防范教育经常处于空白状态,同时学生自身也存在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较弱,安全知识缺乏等问题。因此,学校应完善安全教育工作,将伤害事故防范教育列入学校正常的教育计划,加强对学生家长的伤害事故防范教育;同时,还应加强对其他社会公众的学生伤害事故防范教育,努力提升全体社会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形成对学生伤害事故防范工作齐抓共管的社会局面。

四、结语

积极构建校园安全防范体系,抓好学校安全工作,是关系到师生安危、家庭幸福、校园和谐、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各类主体只有本着对学生、对学校、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抓好校园安全防范体系构建中的各项细节工作,才能有效预防学生伤亡事故的发生,促进校园更加和谐平安。

【参考文献】

[1]杨文杰,范国睿.美国中小学校园安全治理审思[J].全球教育展望,2019(08).

[2]方芳.依法治教视域下中小学校园安全风险防范机制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9(07).

[3]高露,李彬.英国中小学校园欺凌治理政策与实践路径[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9(02).

猜你喜欢

风险防控成因大数据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反贪查案工作的风险防控机制探讨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网络版权运营中的风险防控
浅析“六统一”法在经济合同法律风险防控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