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路径探究

2019-01-02吕敏

教育界·上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路径分析重要作用

吕敏

【摘要】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主要渠道是中小学德育课程,应从学生本身价值观及教育问题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将课程教育与社会实践进行结合,形成家庭、社会及学校三者相结合的工作网络模式,将校园文化、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包括德育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將教师品质提升,促进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小学德育课程;重要作用;路径分析

中小学德育课程的开展能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也能够对学生的人品及性格进行培养。将德育课程作为学生接触德育的基础,对中小学德育课程的开展具备一定的优越性与必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促进德育课程的有效开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课程中,是学生德育发展的必要趋势。将核心价值观与德育课程相融合的路径较多,下文将进行详细讨论。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德育课程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一)能够对德育范围进行精确把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对个人基本素养进行全面概括,将其与中小学德育课程进行结合,能够对中小学生的德育范围进行准确把控[1]。中小学生正是处于接受知识的年龄,对生活中的诸多事情不能进行独立思考及判断,所以要在中小学德育课程中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对德育课程开展范围的准确控制,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利用核心价值观相对应的内容对生活中各项事宜进行独立判断,并提出建议。除此之外,在德育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对知识内容进行传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容相对应案例进行系统性教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概念进行引导。

(二)促进德育课程的有效开展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德育课程中,能够为中小学德育课程教育制定标准提供一些参考。各种类型的个人综合素质教育能够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总体性概括,增强中小学德育课程开展的高效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德育课程相结合,具备较强优势,能够保证学生有效进行德育课程的学习,并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中了解德育课程,确保德育课程的深入开展。在学生日后生活及学习中,中小学期间所学习的德育课程能够促进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中小学德育课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能够明显体现德育课开展的效果。

二、中小学德育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分析

(一)将道德实践与道德认知放于同一层面

中小学德育课程开展中,除了以传统授课的方式传递道德认知的概念,还需要利用道德实践方式,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逐渐提高道德认知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例如,在中小学德育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传授德育知识不能仅仅在课堂上,还需要利用户外德育课程让学生加强德育实践,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2]。教师在德育课程进行中,可以开展相关探访类活动,将活动与德育课程相结合。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敬老院探访活动,让学生更加充分地认识“友善”与“和谐”这两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个人素养。同时,学生在探访敬老院过程中,可以帮助老人处理日常生活等相关事宜,提高动手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将积极管理与严格要求放于同一层面

中小学德育课程在教育过程中具备一定特殊性,与其他课程具有较大差异。一方面,中小学生正处于知识及价值观的感知及接受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的硬性教育对日后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中小学生本身具备较强的猎奇心理,非常容易接受学校教育以外的新鲜事物,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忽视学习,不重视学习。所以,在德育课堂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积极管理,并对学生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让学生能够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三)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影响放于同一层面

中小学德育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对德育课程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要求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未来能够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例如,在德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影响进行统一化,通过讨论社会热点问题,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促进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正常开展。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让学生加深对德育课程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德育课程与自身社会经验之间存在的关系,通过此种方式加强学生对德育课程的了解及实践[3]。德育课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课程,是学生积累社会阅历的基础性要素。德育课程的开展能够为学生积累社会经验奠定一定基础,是学生社会经历的依据。在德育课程开展中,需要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德育课程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有效发展,对学生的社会影响认知进行重点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发展。

(四)教育工作需符合学生学习需求

核心价值观基本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能够满足学生内在动机及学习需要,深入学生心灵,让学生对学习及生活进行自觉追求。所以,教师需深入了解学生,不仅仅局限于授课,还需要贴近学生,与学生进行充分接触与交流,分析学生内心的想法,对学生学习中的困难进行全面了解,了解学生所关注的内容和需要,对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心理接受点进行捕捉,让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能够得到不同类型的心理辅导,对学生成长及学习中的难点进行解决及回答。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应该意识到学生性格存在的差异性,应该尊重学生发展规律,尊重学生思想情感及行为方式,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和语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生活化解释,让学生通俗地了解核心价值观内容。

我国中小学生德育课程非常有必要开设。德育课程的开展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并利用道德及实践知识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利用多种有效途径让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德育课程教育工作中去,确保两者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萌,李立菊.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中小学课程德育一体化建设路径[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04):82-83.

[2]董芸.接受理论视域下小学德育课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与对策[D].赣州:赣南师范大学,2017.

[3]罗红希,陈小明,贾学斌,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及教材体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德育课教学大纲、文件和教材以及评价体系的审视[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2(10):106-111.

猜你喜欢

路径分析重要作用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选择
浅谈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
浅谈舞蹈表演的身体表现力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路径探析
供给侧改革概述及其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
浅谈品牌服装设计在营销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