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心理干预对尘肺病患者心理痛苦的影响
2019-01-02刘福苗
黄 春,刘福苗
尘肺是在职业活动或生活环境中,因长期吸入大量生产性粉尘,导致肺组织弥漫性慢性纤维化引起的以肺部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1],不仅严重危害患者精神及躯体健康,还给家庭、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沉重的负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国内研究表明[2-3],患者在遭受疾病折磨的同时,其照顾者亦承担着来自疾病的重担,照顾者的抑郁症状与患者呼吸困难程度,都是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因此,对尘肺病患者予以心理干预护理是很有必要的。但不同患者存在不同的心理需求和特征,本研究通过对患者开展个性化心理干预护理,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收集医院2014年7月~2017年5月收治的尘肺病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 GBZ 70-2002《尘肺病诊断标准》[4],分期>I期;(2)有接尘史;(3)神志清楚,能清楚回答并理解问题。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肺部疾病,如肺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2)既往精神疾病史或心理疾病;(3)配合度差。将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常规组(28例),将2016年7月~2017年5月收治的作为观察组(35例)。常规组男18例,女 10 例,年龄 32~63(46.5±9.3)岁;观察组男 24 例,女 11 例,年龄 27~61(48.2±10.7)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患者住院后,常规组予以常规住院护理,与患者介绍医院环境,治疗环境、疾病发展、药物护理效果,并对患者进行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予以个性化心理干预护理:(1)对患者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依据分析结果对患者进行分型,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护理。(2)在接待患者时,医护人员应微笑、礼貌相待,给予患者相应的尊重。除非是病情严重、紧急患者,在采取紧急处理措施时均应一视同仁。(3)合理安排住院床位,严格探视制度,尽量保证病室安全、舒适。(4)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健康素养和心理护理干预技巧,保证心理护理效果。(5)患者出院后,对患者实施电话、微信随访,提高患者院外治疗护理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1)于干预前及出院后6个月,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DT)量表评估患者心理痛苦程度,该量表包括痛苦尺度和引起痛苦的问题,共40项。痛苦尺度代表1 w内所经历的平均痛苦水平,0分表示无痛苦,10分表示极度痛苦;1~3分为轻度痛苦,4~7 为中度痛苦,8~10 为重度痛苦。 (2)于干预前及出院后6个月,采用医院焦虑量表(HADS)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该量表由14个条目组成,其中7个条目用于评估焦虑症状,7个条目评估抑郁症状,每条项目评分0~3分,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3)于干预前及出院后6个月,采用生命质量量表(SF-12)评估患者生命质量,该量表包含12个条目、8个维度,分别评价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其中生理健康评分11~70分,心理健康评分7~72分,分数越高代表生命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DT量表痛苦尺度比较 出院后6个月,常规组痛苦尺度与干预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Z=3.460,P>0.05),而观察组的痛苦尺度显著低于干预前(Z=7.548,P< 0.05),也显著低于常规组(Z=6.825,P< 0.05)。 见表 1。
表1 两组DT量表痛苦尺度比较(例)
2.2 两组HADS量表评分比较 出院后6个月,两组抑郁、焦虑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表2)。
表2 两组HADS量表评分比较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出院后6个月,两组生理健康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心理健康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3 讨论
尘肺病是一种不可治愈但可以预防的疾病,各国均有发生,但各国执行的限制暴露标准不一,导致发病率存在一定差别[5]。尤其是我国矿场作业人员几乎均为外来农民工,自我保护意识差,加之防尘制度缺乏落实差,较多的采矿人员被检查出尘肺病[6],且患者较易出现各种负性情绪,影响患者家庭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因此,实施心理干预护理是很有必要的。
邱新香等[7]采用整体抽样法,调查了174例尘肺病患者,并以150例非粉尘作业的健康人员为对照组,显示尘肺病患者中,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尘肺期别较高、患病年限较长等社会人口学特征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及时予以心理辅导及健康教育,而常规的心理干预护理已不能满足患者需求[8]。高明杰等[8]对尘肺病患者采取个性化心理干预护理,在干预3个月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下降,生活质量则显著提高,因此,个性化心理干预护理效果显著。
本研究在开展个性化心理干预护理中,采取“你强势我服从、你弱势我引导”的原则,即不与患者发生正面冲突,先解决主要矛盾。再根据其人格特征,结合既往病史及访谈资料,与心理咨询师充分评估后,再与患者进行一对一沟通,避开其锋芒,采取柔化策略,一起去发现问题所在,揪出其痛苦根源所在,再进行心理辅导。对一些敏感多疑、孤独寂寞的患者,在进行健康宣教后再进行心理辅导,促使患者对治疗现状有一定的了解,调动患者治疗积极性,继而与医护人员多沟通,讲述心中所想。在实行系列个性化心理干预护理后,观察组的心理痛苦程度显著低于常规组,焦虑、抑郁不良心理情绪亦显著低于常规组;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的心理健康程度也显著高于常规组,充分表明个性化心理干预护理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总之,解决尘肺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在究其问题根源,注意自我保护及落实国家相关防尘政策外,还需进行心理辅导,减少患者负性情绪,其中个性化心理干预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心理痛苦程度,改善其生活质量,不失为一种治疗尘肺病患者心理问题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