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I571联合化疗治疗c-kit突变型SCLC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2019-01-02刘湘冬谢卫民
刘湘冬,谢卫民,李 伟
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 10%~15%,具有恶性程度高[1],易出现早期远处转移等特征。目前对于大多数SCLC患者而言,化疗联合放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其很难彻底治愈SCLC,多数SCLC患者在经过一线治疗后仍会复发或转移,并因缺乏有效地跟进治疗手段,往往导致患者的最终死亡。随着精准医疗与生物医药的不断发展,更多的靶向药物出现,并被有针对性地尝试用于不同类型的癌症,部分获得不错的治疗效果[2]。本研究旨在分析c-kit突变型SCLC患者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STI571)联合化疗治疗的近期疗效与毒副反应,探讨该治疗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12月于医院肿瘤内科住院诊治的135例c-kit突变型SCLC患者,纳入标准:(1)参照美国退伍军人肺癌研究组(VALG)的标准确诊为 SCLC[3];(2)胸腔镜下取SCLC组织并经直接测序法诊断为c-kit突变型;(3)功能转态评分(PS)<2 分且预计生存期>3 个月;(4)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血常规、心电图或肝肾功能异常;(2)伴有第2肿瘤;(3)研究期间使用了其他非指定性治疗手段治疗;(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135例中,c-kit基因9号外显子突变患者34例(25.2%),11号外显子突变患者101例(74.8%)。按患者入组顺序编号,采用奇偶数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67例(CG组),其中9号外显子突变型17例(NC组),11号外显子突变型50例(EC组);治疗组68例(TG组),其中9号外显子突变型17例(NT组),11号外显子突变型51例(ET组)。各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案 (1)对照组:给予吉西他滨75 mg/m2,静脉滴注,d1、d8;顺铂 75 mg/m2,静脉滴注,d1-d3。治疗组:在对照组化疗方案基础上,口服伊马替尼(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50023)400 mg/次,1次/d,持续用药。两组均以21 d为1个治疗周期,Ⅰ期治疗3个周期。Ⅰ期治疗结束后,行Ⅱ期治疗3个周期。Ⅱ期治疗时,治疗组增加STI571剂量至600 mg/次。每次化疗前行常规预防呕吐处理。若出现由药物引起的毒性或过敏反应,对药物进行剂量调整或中断。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分别在Ⅰ期与Ⅱ期治疗结束后,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按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对疗效进行评估(表1)[4]。
表1 临床疗效标准
1.3.2 不良反应 记录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根据WHO抗癌药物毒性反应分级标准[5],将不良反应分为Ⅰ~Ⅳ级。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例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Ⅰ期治疗结束时,TG组的ORR显著优于CG组(P<0.05),其中NC组与NT组的ORR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ET组的ORR显著优于EC组(P<0.05);Ⅱ期治疗结束时,TG组的ORR显著优于CG组(P<0.05),NT组和ET组的ORR均显著优于NC组与EC组(P<0.05)。见表2。
2.2 安全性分析 截止Ⅱ期治疗结束时,两组均未出现死亡事件。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毒副反应,其中以乏力、胃肠道反应、血液学毒性为主,最常见的血液学毒性为中性粒细胞减少与血小板减少。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心、肝、肾功能损伤。两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TG组肌肉关节痛的发生率显著高于CG组(P<0.05)。 见表3。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c-kit基因属于原癌基因,当其过表达时,可导致细胞过度增生,诱导肿瘤的发生。研究表明,c-kit蛋白可作为SCLC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而c-kit蛋白抑制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有成为c-kit蛋白表达阳性SCLC患者治疗药物的潜力[6]。STI571作为一种靶向于ABL、PDGFR、c-kit等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临床前研究已实现对SCLC细胞生长与信号转导的有效抑制,提示该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7]。但前期的报道指出,使用STI571治疗复发性SCLC时,并未显示出临床获益[8],即便使用STI571联合化疗治疗SCLC时,也未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9]。由此推测,STI571因靶向于c-kit突变型SCLC而对非c-kit突变型的SCLC患者作用差,可能是其未能实现治疗效果的重要原因。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本研究中,Ⅰ期治疗结束后,TG组与ET组的ORR均显著优于CG组与EC,而NT组与NC组的ORR无明显差异。而在Ⅱ期治疗结束后,CG组与TG组以及ET组与EC组的ORR比较差异进一步扩大,且NT组的ORR也显著优于NC组。说明采用STI571联合化疗治疗c-kit突变型SCLC患者是一种较单纯化疗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其中11号外显子突变患者对STI571反应性强而治疗效果佳,9号外显子突变患者对STI571反应性弱而治疗效果差。当适当提高STI571剂量后,便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但该治疗效果是因STI571给药剂量提升的作用,亦或是治疗时间延长的作用所致,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验证。STI571的这一特性与已报道的另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相类似[10]。可见对于SCLC或其他类型癌症患者,检测是否为特定基因突变型以及是哪一外显子的突变,对于指导患者的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安全性评价方面,两组在多数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严重程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但TG组的肌肉关节痛发生率显著高于CG组,表明采用该方案时,需密切关注对关节肿胀与疼痛的预防控制。
综上所述,STI571联合化疗方案较单一化疗对c-kit突变型SCLC具有更好的近期疗效,且毒副反应较轻,应该进一步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