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层面,性教育师资队伍如何建设

2019-01-02关京

教育家 2018年45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层面区域

文 | 关京

2018年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发布,其中重要内容是指导实践者如何有效开展全面性教育。《纲要》中提到全面性教育是一个基于课程,探讨性的认知、情感、身体和社会层面的意义的教学过程。由此可见,《纲要》强调全面性教育的开展是基于课程的,在学校开展的。这为我国学校性教育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性教育课程的开展要落实到教师,从这一点来看,师资队伍建设是我国当前学校性教育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尽早尽快建立起一支性教育师资队伍是顺利实施性教育的关键之一。以下就以北京市西城区的实践经验为例,探讨区域层面性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实对策。

学校性教育谁来做

目前,我国学校性教育师资队伍极为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师资匮乏、现有师资水平亟待提升。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一是我国高校没有专门培养性教育师资的专业,缺乏专业人才;二是由于课程设置不稳定,导致师资队伍多为兼职教师,属于“客串”性质。上岗前很少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甚至没有形成对性教育的正确认识,对性教育本身缺乏积极的态度,再加上缺少专业支持,自身未必愿意涉及此领域。因此,师资队伍很不稳定,更谈不上潜心研究了,多数教师只是为了完成任务。

总体来看,学校性教育师资队伍专业素质先天不足,实践中又缺乏培训与指导,导致学校性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远不能满足开展性教育的需要。这也会引发对学校性教育效果的质疑。由此可见,师资队伍的薄弱是我国目前学校性教育亟须解决的问题。而国外学校性教育经验之一就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美国将建立培养性教育教师的师资体系作为实施学校性教育的基本保障,认为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老师才能胜任学校性教育工作。其目的是为了使性教育更规范化,更显科学性。

心理教师是学校性教育师资的合适人选。目前,我国学校性教育的师资基本由学校心理教师、生物教师、校医或德育教师担任,因为教育背景不同,他们各有优势。在西城区以心理教师为主的实践中,我们感到由于其教育背景使得心理教师初步具备了从事性教育的基本素质,在从事性教育中他们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

从态度层面看,心理教师对学生持有积极的态度。一是其背后的理念是相信每个人都有自我完善的愿望和能力。每个人对于性的态度和其自身成长经历、家庭背景密切相关。因此,在教育中教师能够保持价值中立,接纳每一个学生。二是心理辅导重视良好关系的建立,在教育过程中心理教师所持的开放、包容、平等、尊重的态度,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围。在我国的文化中,性是个敏感话题,学生在安全、平等的氛围中才能敞开心扉,勇于表达。这样的课堂才充满活力。

从技能层面看,性教育的课堂教学方式更多的是参与、互动、体验,教师是倾听者、陪伴者,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自我探索,最终的目标是助人自助。这也契合了性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和学生共同探讨,帮助学生在探索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掌握相关技能的特点。

同时,心理教师在关注专业发展的同时注重自我成长,自身具备一定的自我觉察能力,能够意识到教育过程是人对人的影响,自己本身就是示范。因此,教师能不断觉察自身的态度、价值观,反思其对教育的影响,通过学习和督导不断自我完善,这也是从事性教育教师所应具备的素养。

从知识层面看,心理教师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教育中能够透过学生的行为看到其背后的需要,更关注事情背后的人,在教育过程中对人葆有一份好奇。

可见,心理教师自身的专业性,他们的教育理念、学生观更适合对性教育者的要求。在接触到性教育后,从促进人健康成长的角度更容易接受性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在现实工作中老师们反映,迫切需要补充更多的性教育知识层面的内容,比如性生理、性健康、性法律、性价值观,以及对性教育本身全面的理解。这些内容心理教师通过学习与培训是可以获得的。

通过区域培养使心理教师成为学校性教育课程的胜任者

区域层面的组织引领使学校性教育教师形成团队。心理教师是从事性教育的重要资源,但绝大多数学校只有一名心理教师,在学校势单力薄,孤军奋战,缺乏研究的氛围。如何将他们组织起来,培养成一支能够胜任性教育的专业队伍是个现实问题。

西城区通过区域层面的教研活动(即教师在职培训),在区域层面建立学习、研究和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和教师培养平台,在区内形成一支从事性教育的工作团队。其工作定位是着眼于学生、着力于教师,即通过对教师的培训,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区级研修在为教师提供专业支持的同时,也让大家获得情感的慰藉,在这里找到归属感,老师们在这个团队中相互陪伴,共同成长。

区域研修员作为团队的带领者,自身要关注性教育,愿意积极主动投身于性教育。工作中能够提前做好规划,依据区域教师特点设计、组织区内教师定期开展活动,并长期坚持下去,成为团队的组织者、引领者,成为研究者与一线学校实践者之间的桥梁。

区域研修中“研训行一体”的模式是提升性教育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研训行一体”是指研究、培训、行动的一体化。即区域研修中组织老师们将学习、研究和实践紧密结合。在这项工作中,他们与大学的性教育专业团队合作,如与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合作,获得专业支持。

培训是起点,通过学习使老师们走近性教育。西城区在区域层面为老师搭建学习平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教师培训。实践中发现,即使是心理教师,性教育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个崭新的话题,老师们在职前和职后都缺乏系统学习,很多老师不敢触碰这个领域。通过系统培训可以帮助心理教师弥补短板,带领老师们走进性教育这个领域。

区级层面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组织教师学习:聘请国内高水平专家对教师进行长期、系统的专题培训;带领骨干教师外出参加学习培训;组织教师开展专题研讨活动。由于性教育涉及的内容广泛,这样的培训、研讨,每个学期要安排专门的时间,持续多年开展。

行动是目标,鼓励老师们大胆实践,在行动中走进性教育。西城区鼓励老师们学以致用,通过实际工作即学校性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真正走进性教育。老师们实践中的每个环节都会得到区域层面的专业支持,帮助老师们解决实际问题。

知易行难,真正做起来每一步都会遇到困难。区域研究始终在后面给予切实的帮助。第一次实践从第一步课程设计开始,当教师提出自己的课程设计时,有关部门聘请专家给予指导,帮助教师完善设计。教师具体备课过程中遇到具体问题,区内组织小组集体备课进行研讨。教师上课过程中聘请专家听课指导,适时在区内组织研究课,区内教师共同观摩,课后共同讨论,进一步反思完善。在集体的陪伴下,老师们成功地迈出了性教育的第一步。

学生在性教育课上羞涩地笑

同时,在实践过程中重视培养骨干教师,带动更多教师。对那些在实践中有热情、肯投入的教师提供各种锻炼机会,在区内为他们搭建展示的平台,帮助这些教师尽快成长。通过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教师投入性教育的实践中。

研究贯穿始终,通过研训行一体化,使老师在性教育领域走得更远。引导教师带着研究的意识工作,帮助教师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成为研究者,不断提升性教育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第一,实践之前的调查研究。为了让性教育更适合学生的需要,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尤其要对学生身心发展情况以及对性教育的需求等进行了专门的调研,通过调查研究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要。然后针对调研结果,共同学习研讨,撰写研究报告,思考实践干预的方向,为实践奠定基础。

第二,实践中的评价研究。在每个主题课程实施之前进行学情分析,设计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案。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调查,以便改进教学设计。对区域研究课进行评价和分析研讨。

西城区还特别设计了学生课堂评价表和教师课堂评价表,从不同侧面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帮助教师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更好地完善实践。

第三,实践后的反思研究。每个学期课程结束后应就课程的整体情况对学生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教师完成个人的分析反思,并在区域内进行交流,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随着工作的深入,老师们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不断提升,也取得了很多研究的成果,多篇研究论文、实践的课例在市区获奖。

经历这样一个实践研究的过程,也促使老师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帮助他们明确学习方向。区域层面“研训行一体”的不断往复,大大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心理教师开展学校性教育的效果

心理教师开展学校性教育的效果可以从不同人群的反馈中体现。

学生喜爱,收获多多。学生是课程的直接感受者,他们的反馈最为重要,在不同学校的不同年级开展课程后,反馈如下:

首先,性教育课程受到学生的喜爱。某校初一年级一学期课程结束后,老师整理学生们写下的收获与建议时,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希望初二、初三能够继续开设性教育课,可见学生们内心对性教育课程的认可和需要。

其次,参与式的授课模式让学生更多参与课程,形成良好的课堂体验。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三,课程带给学生不同层面的收获。例如,初一年级学生们课后反馈写道:“课程带给我们的收获既有性知识的了解,也有生活技能方面的培养,我们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还有态度、价值观层面的收获,孩子们懂得了爱和责任。

第四,课程改善了师生关系。性教育课程让师生间产生了宝贵的情感联结,这源于教师能够以开放、真诚、坦然的态度面对学生,和他们探讨他们希望了解、但从未有人和他们交流的话题,无形中拉近了师生的情感。

性教育课程让教师获得专业成长。性教育课程的开展,让老师们切身感受到个人的收获和成长,提升了他们从事性教育的自信。一位老师在一学期课程结束后感慨地说,和很多老师一样,尽管参加了学习、培训,但自己开始做性教育的时候,还是有担心和顾虑,随着实践的推进,对敏感话题也能在课堂上与学生坦率交流。性教育课堂带给了教师美好的情感体验,教师们对性教育课程有了更多的思考,专业水平得到更好发挥,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

这个过程帮助心理教师进一步拓展了自己的职业领域,使他们对性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大家体验到作为一名从事性教育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一位刚刚工作两年,第一次上性教育课程的青年教师在学期末分享成长心路历程时提到:“期末了,不仅是学生,我自己也依依不舍地和这个学期的性教育课告别。一学期中每一次的课程教学都变成了我工作中最大的奖赏,职业幸福感得到巨大提升。回首这一学期的路程,觉得此刻的自己与一年前的自己相比,最大的不同是更加自信,更加坦然,也更有想法和方向,为自己的成长感到欣喜。”

性教育会涉及众多的人群,教育者面对的不仅是学生,还有学校领导、周围教师和家长,他们的态度也很重要,这也是开展性教育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教师科学有效的工作,更好地发挥专业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理解性教育,让这一工作得到学校领导、其他教师和家长的支持。

更多学校将性教育的课程排入学校课表中,保证课时。学校相关领导亲自了解课程开展的情况,走进课堂听课。随着课程的进行,也引发学校中其他教师对于性教育的关注,吸引了其他学科教师。

开展性教育的某学校在对家长进行培训后,对该校初二年级296位家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96%的家长认为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对孩子当下和未来的成长是有帮助的;91%的家长希望学校能定期、持续开展性教育。

总之,通过上述途径,西城区在区域层面把学习、研究、工作以及教师培养结合起来,既帮助教师们很好地解决了工作中面临的性教育实际问题,又促进了教师在性教育课程教学方面的专业成长,同时为学校开展性教育提供了师资保障。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层面区域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分割区域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区域发展篇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区域
从语言和体系两个层面理解庄子的“吾丧我”
河南省本科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