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丙烯装置造粒系统改造后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2018-12-31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8年6期
关键词:造粒电离辐射职业病

贾 婷

(中国石化北京燕山石化职业病防治所,北京 102500)

某化工企业第一聚丙烯装置设备老化,致使生产能耗高、物耗高。为提高装置的生产力,稳定产品质量,对聚丙烯装置的造粒系统进行了扩能改造。本文对改造后的造粒系统进行了职业卫生现状调查,确定了该系统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了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第一聚丙烯装置最初为20世纪70年代建成的老装置,生产能力为11.5×104t/a。扩能改造后的第一聚丙烯装置造粒系统采用了气相聚丙烯工艺的双反应器流程,造粒系统采用了一套挤压机组和挤压机进料系统,工艺流程主要分为粉料输送系统、挤压造粒系统和颗粒输送系统3部分,粉料输送系统采用了闭路稀相输送,颗粒输送系统采用了稀相气流输送。最终规模为20×104t/a,挤压机设计能力为33 t/h。

1.2 方法

1.2.1采样方式

根据聚丙烯装置的工艺特点、物料情况,本次采用了定点、个体采样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1]。

1.2.2检测依据

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 125-2009《含密封源仪表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GBZ/T 189.7-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

1.2.3检测仪器

QUESTTemp36高温检测仪、IFC-2型防爆粉尘采样仪、Gilair-5个体(尘毒)两用采样器、HS5628B型噪声频谱分析仪、EG4-D型个体噪声计量计、便携式X、γ剂量率仪J-238。

2 结果

2.1 职业卫生现场调查

2.1.1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人员接触情况

经过对该装置的工程分析和职业卫生现状调查,认为造粒系统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电离辐射(137Cs)及高温。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及作业人员接触时间见表1。该装置劳动定员69人,包括操作工54人,管理人员15人,生产制度为五班四倒。不同岗位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情况见表2。

2.1.2防护设施及个体防护用品现场调查

装置中的主要防护设施有排风机、轴流风机、喷淋洗眼器、消声器、隔声罩、警示标识和急救箱,操作室中配备中央空调、应急事故柜等。各岗位根据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的不同,配备有个人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

2.1.3职业卫生管理现场调查

该装置设有1名专职人员负责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职业卫生管理体系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档案健全。目前该厂对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由具有资质的职业病防治机构定期进行监测。一般粉尘3个月监测一次,噪声半年监测一次,高温作业每年监测一次,并将检测结果记录在作业场所检测牌上如实告知职工。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2.1工作场所噪声检测结果

工作场所定点噪声检测结果为57.1~93.9 dB(A),个体噪声检测结果为79.1~84.7 dB(A)。由结果可见工作场所部分作业区域噪声较高,较高的区域有粒料输送风机、粉料输送机C-304A和造粒厂房中心。由于目前噪声职业卫生标准是对岗位的时间加权连续A声级水平进行判定,所以本次个体噪声检测结果符合GBZ/T189.8-2007 要求。但由于个体检测结果较接近国家限值标准85dB(A),故应加强噪声防护,使作业人员养成自觉佩戴防噪声器具的习惯,以降低噪声危害,做好听力保护。

2.2.2工作场所粉尘检测结果

工作场所粉尘定点检测结果为26.05~29.33 mg/m3,短时间个体检测结果为0.95~6.85 mg/m3。由结果可见,工作场所粉尘定点短时间采样结果超限倍数大于2,不符合GBZ/T192.1-2007 要求;工作场所粉尘个体采样结果符合职业卫生限制要求。从现场加料情况分析,粉尘定点检测结果超标主要是因为添加剂倾倒料斗为半密闭式。由于料斗上部设有排风机,添加剂间有两台轴流风机,且加料时间较短(每次持续时间不到1 h),现场操作人员操作时佩戴防尘服、防尘口罩及防护眼镜等个体防护用品,故采取这些防护措施后,操作人员实际接触的粉尘浓度应能够控制在职业接触限值以下。

2.2.3工作场所电离辐射检测结果

工作场所电离辐射检测结果为距料位计表面5 cm处γ剂量当量率最大值为4.56 μSv/h;1 m处γ剂量当量率最大值为0.19 μSv/h,检测结果符合GBZ125-2009在距源容器的1 m区域内很少有人停留情况下的国家放射卫生限值要求。

2.2.4工作场所高温检测结果

工作场所高温检测结果WBGT指数为27.6~28.9℃,8 h接触时间率为25%,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为Ⅰ级,由此可见工作场所高温检测结果符合GBZ/T189.7-2007职业卫生限值要求。

3 结论

第一聚丙烯装置造粒系统改造后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粉尘、电离辐射和高温等,需要重点防护噪声和粉尘。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体防护用品,可控制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维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3.1 职业病危害防护重点

3.1.1噪声

本次检测中噪声虽未出现超标,但是在造粒系统中噪声存在的部位较多,其中粉料输送机、造粒厂房中心、粒料输送风机等设备噪声较大,高噪声会对听觉系统造成损害,还可能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消化系统异常以及心理异常等,故应加强噪声防护[2]。

3.1.2粉尘

本次检测中个体粉尘虽未超标,但是造粒厂房固体添加剂加料处操作时部分时段短时间粉尘检测结果超限倍数大于2,超过职业卫生限值要求。由现场加料情况可见,粉尘定点检测结果超标主要是因为添加剂倾倒料斗为半密闭式。由于该装置的助剂添加作业全部委托外单位人员操作,本单位人员只负责现场指导监督,所以粉尘危害更多涉及的是外单位人员。建设单位在与委托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时,应明确双方在职业病危害防护方面的职责,做好粉尘的防护工作。

3.1.3电离辐射

本次检测中电离辐射主要存在于料位计中,检测未超标。由于在检维修过程中电离辐射也存在,所以在检维修过程中也要加强电离辐射的防护。

3.2 建议

a)作业现场应增设职业病危害因素(电离辐射、噪声、粉尘)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b)加强放射源检维修的管理,凡是属于放射源装置的,必须由专业人员来完成安装、拆卸、移位、修理和维护工作。

4 参考文献

[1] 徐伯鸿,闫慧芳.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2] 郭强之,李新鸾,张岩,等.石化企业外操岗位噪声40 h等效声级计算方法探讨[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5,15(6):24-26.

猜你喜欢

造粒电离辐射职业病
圆颗粒硫酸钾造粒试验研究
河南心连心公司10万t/a尿素钢带造粒项目投产
一个控制超强电离辐射抗性开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人人都有职业病
粒状碳酸钡(BaCO3)
如何发挥工会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
父亲的职业病
低水平电离辐射危害小于不良生活习惯
一种陶瓷大颗粒粉料造粒机及造粒系统
李君问:电脑眼镜能防辐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