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寄语
2018-12-30节选自巾悦
□ 节选自《巾悦》
你相信世间有奇迹吗?我信,而且我相信爱是引路、是一切奇迹的根源。
几天前的一部纪录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警员在执行任务时发生了严重车祸,医生断言已经成为植物人的他只有2年的生命。白发人不忍送黑发人,他的父母擦掉眼泪,从此踏上了帮助他康复的漫漫长路。18年不辍的悉心照料与康复锻炼使他恢复了神志。正是父母之爱,引领他走出了黑暗和疾病的深渊,重回多彩的生活。
几年前,我的一位同学被确诊直肠癌晚期,当时只能做姑息手术,年轻的生命即将被病魔吞噬,而短暂余生还要伴着结肠造瘘。他没有自怨自艾,没有放弃生活的信念,依然坚持工作和锻炼。2个月前,他带着相对稳定的多发转移病灶再一次完成了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正是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珍爱,引领他走出了病痛折磨的阴影,支撑他在赛场上绽放出坚毅笑容。
爱不单单陪伴我们躯体走出病痛的折磨,还引领我们走出生活的潦倒和心里的绝望。爱的最高境界,不单是给予,更是引路。
一个小男孩遇到一只因迷路找不到大部队的小蚂蚁,他没有轻易地把蚂蚁捡回家,而是用一棵小草耐心地引路,陪伴着这只小蚂蚁,直到它找到同伴。这一行为令美国连锁超市大亨丹尼尔深有感悟。从此,乐善好施的他每当遇到穷困潦倒、走入生活绝境的人向他求助时,不再只用金钱直接解决他们眼前的困境,而是为他们提供学习和工作的机会。正是这种尊重他人、授人以渔的爱,帮助暂时陷入绝境的人有尊严地走出了困境,并成就了许多人,包括后来他麾下勇于创新、业务能力很强的财务经理和一位软件公司的创始人。
我有几位美国朋友,他们都是基督徒,放弃了美国的优越环境和高薪工作,远离家乡来到中国偏远的小县城。他们教当地孩子学英文,帮助当地村民做一些手工艺品远销国外来创收。正是这种跨越国界的大爱,让他们热衷于帮助这些异国的穷人自力更生。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爱是陪伴、是奉献,爱更是引路,指引被爱的人有尊严地活着。
(乳腺癌预防和治疗中心 祁萌)
有一句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这样的例子遍布古今中外,完全可以写成一本数万字的论文。但是让我体会最深的,还是工作中的一点一滴。
从见习开始,我们医学生的所有学习都离不开病患的参与。第一节物诊课,老师就着重跟我们说:“所有的患者都是我们的老师,不管我们是去问病史也好,还是查体也好,都要尊重患者并爱护患者。例如冬天给患者查体时记得一定把手搓热……”我们都有些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小事。不过老师既然这么说了,我们大多数会这样去做,给病患查体时不光把手搓热,还把听诊器也捂热,还自己加一句“可能会有些凉”,每当此时病患都会很愉快地配合,即使他前一秒钟还稍有嫌弃地看着我们。
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面对着心理上相对比较脆弱的肿瘤病人,细节的意义似乎更明显。门诊坐诊时,如何在不伤害病人的情况下获得详尽的病史,让他觉得医生不是在窥探隐私,尤其要特别注意谈话的技巧。在病房中给女患者查体时要尊重患者,即使周围没有男家属,也要注意对女患者身体的保护。在患者呕吐或剧烈咳嗽时给病人拍拍背、顺顺气也能让患者感觉到自己受到了细心照顾。再细小到走廊里和患者或家属擦肩而过时的一个微笑,也可能会让病患觉得温暖。
可能很多人都觉得这些细节与我们的专业无关,但我不这样认为,这些看似寻常的细节更能体现我们的专业,治疗不光是要关注病患的身体康复,还要关心他们的心理有没有受到伤害。我的职业生涯还很长,未来有更多的细节值得我去学习和体会。
(淋巴肿瘤内科 平凌燕)